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中的应用
张宇慧
作者简介:张宇慧(2003—),女,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学。
(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审计方法,通过对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持续审计,旨在提高项目各阶段的合规性。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核心理念,分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审计方案、加大全过程管理的费用支持、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应用
引言
在现代投资项目管理中,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手段。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运营到最终退役的各个阶段,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效率。而随着项目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投资项目的需求,如何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项目整体效益,成为当前投资项目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近年来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通过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进行持续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各阶段的合规性,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将探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概述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系统化的审计方法,旨在通过对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持续审计,提高项目各阶段的合规性。与传统审计方法不同,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关注项目的财务状况,还注重项目的进度、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全面监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核心理念是“持续监督、及时反馈、动态调整”,其通过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进行审计监督,及时纠正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顺利推进。同时,全过程跟踪审计还强调对项目风险的动态管理,及时识别项目风险,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流程审计过于薄弱
在项目前期,准确估算投资金额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但部分项目由于其复杂性,很难精确估算投资金额。这些复杂性可能来自项目的技术难度、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涉及高新技术研发的项目,其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估算发生偏差;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投资估算产生重大影响。一旦投资估算与实际需求出现较大偏差,项目可能面临资金短缺或资金浪费的风险,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在项目正式实施过程中,投资管控难度同样不容忽视,项目实施期间各种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项目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会造成项目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影响项目的投资管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资管控还面临着内部管理的问题,如项目团队的管理水平、沟通协调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等都会对投资管控产生直接影响,如果项目团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很容易导致投资失控,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是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预算推进的重要手段,但审计过程中在计费、计价、计税等方面也存在薄弱点。在计费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对项目的各项费用进行详细核算,而由于项目复杂性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费用核算存在较大的难度。在计价方面,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成本评估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造成成本失控。在计税方面,由于税收政策变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税收核算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降低了税收核算的准确性[1]。
(二)审计介入时点模糊
一方面,大多数审计人员由于对前期决策审计的专业水平有限,选择在招投标环节再介入审计,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可能会因为介入时间较晚而造成项目围标等问题。例如,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如果审计未能及时介入,可能会造成项目预算不合理,而这些问题只有在项目正式推进时才能被发现。而一旦问题暴露,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投资浪费,会导致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前移作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审计介入时点模糊还可能导致项目在各个阶段的风险控制不力。如在设计阶段,如果审计未能及时介入,会让设计方案不合理,从而影响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阶段,如果审计介入时点较晚,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无法及时纠正,最终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
(三)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法律合规等,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但当前许多审计人员仅具备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理解,致使在审计过程中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识别风险,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分析能力不足、判断力欠缺的问题,无法胜任高要求的审计任务。此外,全过程跟踪审计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项目各方保持密切合作,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部分审计人员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得到项目各方的充分配合,影响了审计效果[2]。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中的应用
(一)建立健全的审计方案
第一,明晰跟踪审计的实际功能。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应明确跟踪审计的实际功能。跟踪审计不仅是事后检查,更应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监控。为此,审计方案要详细规定项目类型、审计范围和具体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明确审计功能基础上,与项目负责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争取其积极配合,是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项目负责部门能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从而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制定审计权责。在权责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每个人员的专业能力,依据投资项目审计职责将岗位划分成调查取证岗位、数据分析岗位、风险评估岗位。调查取证岗位负责收集和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和证据,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数据分析岗位利用专业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问题和风险,为审计结论提供数据支持;风险评估岗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3]。
第三,依据风险特征,确定介入关键时点。传统的全天候跟踪审计虽然能够全面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但会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依据风险特征,确定介入关键时点,从原本的全天候跟踪变成有目的的跟踪,是提升审计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风险特征,确定关键的审计时点,如项目立项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阶段、施工关键节点等。在这些关键时点,审计人员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审计,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审计质量,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4]。
(二)加大对全过程审计的费用支持
全过程跟踪审计与一般审计工作在经费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对经费的依赖性上。一般审计工作通常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其经费主要用于审计人员的工资、差旅费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制等。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则要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持续投入,因此对经费需求较大。针对规模较大的项目,审计工作量巨大,单靠少数审计人员难以覆盖所有环节,必须聘请大量专业人才,才能保证每个关键节点都能得到全面审查,其经费不仅包括审计人员的工资支出,还涉及招聘、培训、管理费用。全过程跟踪审计还需要保证审计工作的执行,即审计人员需要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5]。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专业人才的引进。为了激发出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适当调高其绩效报酬标准是必要的。绩效报酬不仅是对审计人员工作成果的认可,也是激励他们持续高质量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项目审计的风险程度,可以划分不同等级的人员奖金酬劳,确保该部分费用支持充足。例如,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设置更高的奖金标准,以激励审计人员更加细致和谨慎地开展工作[6]。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招聘和组建审计队伍时,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财会专业背景,而应广泛吸纳具备项目管理、工程技术、法律等多领域知识的人才,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各阶段的需求,从而提供全面的审计服务[7]。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项目的各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从决策、立项、设计到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准确识别潜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例如,在项目立项阶段,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项目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在设计阶段,审计人员应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防止设计缺陷导致后期成本增加;在招标阶段,审计人员需监督招标程序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确保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审计人员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审计人员能快速识别项目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审计,审计人员能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监督,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风险,并最终提高投资效益。而当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各流程审计薄弱、审计介入时点模糊以及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功能,才能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更好地服务于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岩.PPP 模式下D 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D]. 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1.
[2] 蒋宛彤. 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6):1674.
[3] 郭岩.PPP 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研究:以D 县汽车小镇为例[D]. 西安:西京学院,2021.
[4] 王成成,姜海亮,王宝莉.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要点[J]. 中国科技投资,2021(10):130-132,134.
[5] 林婷.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评价研究:以云南省A 高速公路为例[D]. 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1.
[6] 林粤. 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研究[J]. 高铁速递,2022(1):65-66.
[7] 韩雯雯.C 市综合管廊PPP 项目跟踪审计评价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21.
[8] 郭若芳.Y 区T 运动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研究[D].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