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岗位实习生财经素养问题、成因与对策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潘洁华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专项课题(2023ZJY950)
作者简介:潘洁华(1983—),女,硕士,讲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经素养教育、金融投资研究。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摘要:财经素养是金融行业从业学生在个人生活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中必备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正在进行岗位实习的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以问卷及访谈方式进行财经素养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消费支出缺乏计划、储蓄意识薄弱、财经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匮乏、风险意识薄弱、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从高职生岗位实习前、岗位实习中及岗位实习后三阶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岗位实习;财经素养;对策
引言
财经素养是指个人在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它涵盖了熟悉基本的财务知识、合理制订和执行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计划、做出明智的消费和投资选择,以及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个人和经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岗位实习是指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在岗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地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1]。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它作为连接学生校园生活与正式职场之间的桥梁,标志着学生脱离校园与家庭的庇护开始独立步入社会直面生活与职场的挑战。在这关键的过渡阶段,财经素养对学生能否顺利融入新环境及实现个人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稳健迈向未来的核心要素。
一、岗位实习中学生财经素养现状及问题
(一)样本来源及数据说明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在岗位实习中的财经素养现状,分析高职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围绕收入、消费、储蓄、投资、财富投资观念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生态工业城市,能提供众多的实习岗位,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包含多个专业方向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以该学院为例进行研究能很好反映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表现的财经素养情况。本次网络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共收回891份有效问卷。
(二)岗位实习中学生财经素养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并结合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体现出来的财经素养有令人欣喜的方面:如大多数学生都秉持正义的财富观及认可储蓄的重要性,并对自己在财经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有很清晰的认知并有较强的学习意愿等,但调查也同样显示学生的财经素养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费支出缺乏计划,难以量入为出
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收入普遍有限,调查数据显示,87.05%的受访学生实习收入不超过4000元,其中41.17%的学生实习收入更是在2000元以下或没有实习补贴。然而,鲜有学生能根据自身收入情况制订详细的支出计划,部分学生即便有计划,其计划也往往过于粗略或不合理并且执行过程也不严格。调查中会根据收入制订详尽的支出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学生仅占0.3%,56.45%的学生仅有大致规划,且执行过程中也不太严格,43.25%的学生则几乎无计划,消费较为随意。
此外,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消费支出缺乏记录,不清楚资金的具体去向,其中36.07% 的学生表示很少记账,23.53%的学生则从未记账,对一些比较大的收入支出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占18.82%,基本上对收入支出都会记账学生的仅占21.58%。大学生易受各种消费诱惑的影响,忽视自身实际经济状况产生冲动消费,对消费亦不做记录、反思与改进,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若不能做到量入为出,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收支失衡,进而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2. 储蓄意识薄弱,对未来无合理的资金储备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少学生从小就拥有零花钱、压岁钱等可供自我支配的资金,进行岗位实习前家长也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然而很少有学生能够养成储蓄的习惯,几乎没有储蓄的学生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占比达38.82%,即使有储蓄的学生,其金额也往往不多,2000元以内的占了20%,2000~4000元的占21.18%,5000~1万元的占8.24%,1万元以上的仅占11.76%。储蓄不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更是积累财富、实现长远目标的基础,缺少储蓄又对支出没有计划的学生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挑战。
3. 财经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匮乏
调查显示,44.58%的学生表示无法靠自己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经济法律问题,44.19%的学生表示可以解决一小部分,11.23%的学生表示可以解决大部分,无学生表示可以完全靠自己的知识来解决。这反映出学生们相关知识匮乏,面对实际问题力不从心;同时即便学生学习过相关知识,也缺少灵活运用能力,难以借此开展工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对风险缺乏正确的认知
一方面,部分学生过度保守,不敢尝试不了解的事物,38.82%的学生表示什么投资都没有,其他有投资的学生也大都投资低风险金融产品,不会主动去了解和尝试风险较大但回报更高的金融投资产品;另一方面,占比2.35%的学生却又缺少风险意识过于冒进,他们具有较高的投资理财热情,勇于尝试一些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如股票和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学生自身的经济实力一般较弱,再加上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又不够深刻,难以有效防范和承受相应的金融风险。
5. 信用观念淡薄,征信知识匮乏
“征信”是一个事关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体系,大部分学生对其知之甚少,25.78%的学生表示没听过,完全不了解征信,56.24%的学生表示听过征信但具体是什么不清楚,13.23%的学生表示知道征信,但只大概了解是什么,对征信表示很熟悉的学生仅有4.75%。征信知识的欠缺容易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自己的信用行为,这些不良信用行为将被记录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可能对其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岗位实习中财经素养教育问题凸显的原因剖析
(一)岗位实习阶段的特殊性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一般会先有2年左右的校内学习阶段,后过渡到为期6个月的校外岗位实习,最终迈向择业就业阶段。校内学习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的经济生活压力较低、生活学习环境也较为简单,遇到的经济问题也会较少,因而在这个阶段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财经素养方面的问题。而当进入岗位实习阶段后,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变化骤然增多,不只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财经问题,这无疑要求学生要在实践中管理和规划好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能学会运用前期学习到的财经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如果前期的财经素养相关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或者掌握了不会灵活应用,则相关问题就会在岗位实习阶段中暴露出来。
(二)财经素养教育设计与管理未能与学生学习阶段相适应
高职学生财经素养问题较多,主因是校方未能结合学习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与管理。高职学生在财经素养的培养上,需要经历知识积累、技能转换、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校内学习阶段,学生财经基础知识不扎实,未形成技能;岗位实习阶段,校方缺乏细致引导,学生无法将知识用于实践。校方教育工作不完善,致使学生在实习中频繁遇到财经素养相关问题,更难应对未来职场上的各种经济挑战。
三、解决高职学生财经素养问题的建议
(一)岗位实习前阶段
此阶段的重点是切实提高学生在财经素养基方面的础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要把财经素养视为学生的必备核心素养并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体系之内。为此,校方需周密规划,着手构建一个跨院系、高素质的财经素养教育教师团队,由这个团队基于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财经素养知识和技能构建系统化的财经素养教育体系,统筹设计财经素养教育大纲和课程标准,面向全校广泛开设财经素养通识课程[2],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特别是非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特点安排财经素养提升类课程。
(二)岗位实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帮助学生适应从校园生活到职场生活的转变。对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在实习前对学生开展专门的财经素养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经济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财经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财经工具和资源,如预算管理软件、财经知识手册等。
第二,要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财经素养教育管理的专题培训。教师的财经素养水平影响着教师自身发展,也影响着学生财经水平的提升[3]。实习指导专业背景不一,为保证教师能对学生的财经素养问题提供充分的指导,还需要安排财经素养教育教师团队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并作为智囊团提供日常的咨询服务,来为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答疑解惑。
第三,实习期间要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联系。一方面要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沟通,主动持续掌握学生在工作中的财经素养表现情况,与企业协商合作,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职场。另一方面,实习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对学生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财经素养问题提供及时必要的远程指导或现场指导。
第四,要注重实习后的总结与反馈。在学生完成实习后,要组织财经素养教育的总结会议,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习单位的评价,调整和完善财经素养教育策略。
(三)择业就业阶段
学生在完成岗位实习后即将步入择业就业阶段,此时学校和指导老师要结合其前期岗位实习中的表现为其提供个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包括诸如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薪资福利待遇、如何管理薪资收入、储蓄与消费及投资关系处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四、结语
财经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其不仅涉及财经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财经素养的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地从知识积累过渡到技能转换,再到实现其财经能力的提高。提升高职学生的财经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还可以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贡献,对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2(3):
8-30.
[2] 卢春梅,卢黎红,苏玉花.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8):72-75.
[3] 宋丽,吴雨. 财经素养教育视域下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9):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