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吴敬鹏
作者简介:吴敬鹏(1991—),男,本科,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将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需要实施协调发展战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与实施者,其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人力资源
一、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性
(一)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地方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会有效避免人力资源出现闲置或者浪费的情况,提升行政效率。在传统行政模式下,部门之间出现条块切割,人力资源分散配置,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情况。通过整合与共享交流,可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与限制,真正达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将具有相似职能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专业人才,形成合力,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在工作期间,可以共享人力资源,并且降低行政成本。无须每个部门都单独配备齐全的人才队伍,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灵活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人才冗余以及资源浪费,节约人力成本以及培训成本,让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各领域以及民生项目当中,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1]。
(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不同地区往往存在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发达地区人才集聚,而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通过整合与共享机制,可以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和转移。
一方面,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人才输出、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借助共享机制,引进外部人才和先进经验,加快自身发展。例如,开展区域间的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建立人才共享平台,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2]。
(三)增强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多元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交流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工作期间还需要整合不同部门与领域的人力资源,汇聚多方面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服务与支持。
例如,在应对突发事件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通过整合医疗、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等部门的人力资源,将会快速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除此之外,共享人力资源也将会有效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交流,打破信息壁垒,达成信息共享交流,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提升公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二、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数量与结构分布
从数量上来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例如江苏省,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38.29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4.83万人,人力资源总量相对庞大。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人力资源数量较少,例如永州市部分县区仅有一两家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缺乏经营性服务机构。在结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不够均衡完善,发达地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多,比如2023年江苏省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3.96万人。同时,不同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重要部门的人才相对集中,一些边缘部门人才匮乏[3]。
(二)人力资源素质与能力水平
整体上,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素质与能力水平在不断提升。以永州市为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21年年底超五成从业人员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60.71%,取得人力资源职业资格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的人员分别为100人、52人,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定提升。
一些地区注重人才培养,如江苏省2023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104.28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66万人次。然而,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差距,发达地区人才素质提升的速度和幅度较大,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相对滞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各个地区政府不断推进改革发展。例如牟定县2024年将牵头或配合推进8项改革任务的落实,深化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从而解决人才评价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机制方面,各地也将会积极探索创新。永州市创新了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全面升级“永就业”平台,积极优化多项功能模块,实现了线上求职招聘与线上业务办理结合的工作模式。但是目前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诸如部分地区管理机制面临僵化的情况,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到位,信息共享程度因此降低,导致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难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
三、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障碍
一方面,不同地区政府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职能划分方面各不相同。一些地区政府层级较多、部门繁杂,在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期间,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权力分叉的情况,导致整合难以顺利推进。
例如,在进行区域合作项目当中,涉及多地区政府的人力资源调配工作,由于各个地区人事管理权限与流程不同,人才难以实现顺畅流动。另一方面,政绩考核机制也将会影响人力资源共享交流,地方政府官员将会更加关注本地区的发展指标与政绩水平,对于将本地优秀人才共享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会影响本地区的发展水平,这一顾虑阻碍了区域之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交流。同时,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也较为严重,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不愿意将高质量人力资源与其他部门共享。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在人才流动政策方面,虽然有一些鼓励人才流动的措施,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要求以及配套政策。例如,对于人才跨地区流动之后的社会保障衔接、职称评定等问题并未明确规定,导致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的困扰与影响,降低人才流动的积极性。在人力资源共享保障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空白问题。当多个地方政府或部门共享人力资源时,对于人才的权益保障、责任划分等问题也并未打造出明确的政策依据,很容易引发纠纷以及矛盾。此外,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激励政策,对于积极参与共享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个人,并未使用对应的奖励措施,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开展[5]。
(三)信息沟通不畅与文化观念差异
一方面,缺乏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各地方政府与部门的人才信息较为分散,无法达成有效对接交流。例如,在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人才数据库,但是由于数据标准不够完善与统一,因此难以与其他部门或地区的数据库达成兼容与共享,导致人才信息无法准确传递。
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差异和部门本位主义观念也将会影响信息沟通与共享。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与工作习惯不同,在人力资源整合期间很容易产生沟通层面的障碍。同时,部门本位主义要求各个部门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使其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分享信息,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交流。除此之外,人才对于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存在文化适应性层面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四、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建设策略
(一)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首先,需要积极完善人才流动政策,通过打造出详细并且具有操作性的人才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实施细则,明确人才流动期间涉及的社会保障、职称评定、档案管理等环节的处理方式,消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例如,通过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连接平台,可以达成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流动期间社保关系的无缝衔接。其次,还需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共享的法律规范,明确各方在人力资源共享交流期间的权利以及义务,规范共享行为。针对共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应制定出对应的法律解决机制,保障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例如规定共享人才的知识产权归属、保密责任等,避免出现侵权纠纷。最后,要制定出激励与约束政策,针对积极参与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地方政府、部门、个人提供政策优惠与物质奖励。
(二)优化组织协调机制
首先,应设立专门的区域人力资源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该机构应具备权威性,能够打破地区和部门壁垒,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规划和标准。例如,确定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在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和供给情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其次,应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定期的交流会议和协商机制。通过会议,地方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人力资源动态和需求,共同探讨解决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建立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在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如在重大项目中,相关部门联合组建人才工作小组,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三)强化信息共享与文化融合机制
通过搭建出功能强大、数据标准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整合各个地方政府与部门的人才信息,达成人才信息的更新以及共享交流。平台需要具备人才搜索、匹配推荐等功能,方便一些用人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更加合适的人才。例如,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会根据人才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的人才推荐服务。还可以培育区域合作文化,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合作意识水平,消除部门本位主义思想。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人才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人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优化,有效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例如,可以举办区域人才论坛、文化节等活动,为人才的交流提供更多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
五、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后续的研究需要针对几个方向开展:首先,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关注更多的特殊区域与领域的实践经验,丰富研究成果。其次,则是需要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通过建立起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对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进行准确评估。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 卢相文.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改革方向探讨[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5):50-52.
[2] 余文跃. 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4):88-90.
[3] 张瑾玲.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与对策研究[J]. 经济管理文摘,2021(24):120-121.
[4] 娟娟.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J]. 山西农经,2021(4):133-134.
[5] 赵源. 新时代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5):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