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与员工权益保障研究
艾茂才
作者简介:艾茂才(1974—),男,本科,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仲裁等。
(邵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福建 邵武 354000)
摘要:本文以劳动仲裁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员工权益保障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劳动仲裁的概念、法律依据及程序流程,着重剖析了用人单位与员工在仲裁里的权益保障、权利义务、证据收集运用及诉讼策略,并以福建省邵武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出劳动仲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员工权益
引言
伴随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动仲裁作为解决劳动矛盾的重要途径,渐渐受到用人单位和员工的看重,劳动仲裁不仅牵扯复杂的法律问题,还关系到用人单位跟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实际事务操作中,用人单位和员工在仲裁阶段往往面临权益保障不够、证据收集不易、诉讼策略失当等问题,本文想要通过分析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跟员工的权益保障现状,钻研怎样借助合理的法律手段及策略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劳动仲裁概述
(一)劳动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居中裁定与裁决,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诉诸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具有专业性。仲裁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与企业层面相关代表共同组成,这些代表既掌握了专业的劳动法律知识,又积累了实践经验,可精准梳理出劳动人事争议的焦点。
劳动仲裁凸显出高效性的优势。与诉讼牵涉的程序相比,劳动仲裁审理天数相对短暂,可以迅速化解劳动纠纷,减少对当事人时间成本的占用。
同时,劳动仲裁充溢着灵活性。在仲裁实施阶段,仲裁庭可依据当事人意愿开展调解程序,达成造就互利情形的和解协议,既维持争议双方的关系,又提升处理争议的效率[1]。
(二)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其中,《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义务,为劳动仲裁梳理出基本的法律框架,《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合同自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至终止等阶段做出详细规定,是解决劳动合同矛盾的关键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门就劳动争议的调解及仲裁程序进行规范,明确了仲裁机构的设立标准、仲裁员的任职要求、仲裁申请、仲裁受理、仲裁审理等实施程序。另有若干地方性法规以及部门规章,针对劳动仲裁面临的具体问题开展细化补充工作,共同夯实了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体系,保证了劳动仲裁活动依法合理实施。
(三)劳动仲裁的程序与流程
劳动仲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仲裁前准备、开庭审理、裁决等环节。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在一年时效期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需写明双方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五日内审核是否受理。受理后,仲裁委员会会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需按时提交答辩书。仲裁庭组成后,开庭前会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开庭审理时,双方可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审理结束后,仲裁庭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裁决,裁决书自做出之日起生效。若当事人不服裁决,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2]。
二、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中的权益保障
(一)用人单位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矛盾纠纷情形里的权益获多部法律法规维护。《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依照相关法律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只要规章制度不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且经民主程序制定形成后向劳动者公示,就可当作管理员工的佐证。《劳动合同法》在对劳动者相关权益进行维护时,也奉行对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加以保护的理念,如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严重违反相关制度、不能胜任既定工作等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在仲裁中的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里享有多项权利,包括有提出答辩与反请求的权利,能针对劳动者的仲裁请求予以反对,且能按照自身利益提出合理的反请求,具有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既定资格。
也就是说,当判断仲裁员与该案件存在利害牵扯关系,可能影响到公正裁决的时候,用人单位可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用人单位还具备实施举证及质证的能力,即呈现证据以表明自身主张,然后就劳动者出示的证据实施质证。此外,用人单位同样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准则,需遵守仲裁程序,依约定时间如期赶赴仲裁现场,如实提供证据及呈上相关材料,杜绝隐瞒或炮制证据,同时必须尊重仲裁庭给出的裁决,等裁决生效之后依照规定落实相关义务。
(三)用人单位在仲裁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用人单位在仲裁过程中收集证据十分关键,必须收集与劳动合同相关的证据。为证实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必须收集员工诸如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绩效考核记录等资料,这些证据可用来佐证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用人单位的管理情形。另外,用人单位同样要收集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相关证据,如违反规章行为状态表现情形的相关记录、警示通知之类。就证据运用情形而言,用人单位得保证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按照仲裁程序的环节按时提交证据,也需在庭审中合理讲透证据的证明目的与意义。
(四)用人单位在仲裁中的诉讼策略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要制定恰当的诉讼策略。需明确仲裁的目标是期望和解还是全力赢取胜诉结局,然后按照既定目标规划相应策略。若准备和解,可在仲裁开展的阶段积极与劳动者洽谈,发觉其诉求,查找双方均可赞同的解决办法。若选择矢志争取胜诉,需全面梳理案件要素,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厘定凸显针对性的策略。从证据这个范畴,应开展全面而充分的预备,保证证据绝对有力支持自己的主张。应恰当地安排陈述与辩论的顺序,对对方宣称的论断进行驳斥。
三、员工在劳动仲裁中的权益保障
(一)员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员工在劳动仲裁相关事情方面的权益保障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相应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权益内容,如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需按时全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员工采用仲裁模式维护自身权益提供程序保障,限定了员工在仲裁中的权利及义务。这些法律法规铸成员工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使员工在处理劳动相关纠纷时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3]。
(二)员工在仲裁中的权利与义务
员工在劳动仲裁阶段拥有诸多权利。其拥有提起仲裁申请的资格,能要求用人单位达成相关义务,如支付实际工资所得、经济补偿等;具有委托代理人加入仲裁阶段的资格,能要求其为自身获取法律支持与辅助。在仲裁开展阶段,员工有权做陈述、举证、质证及辩论相关操作,充分讲出自己的主张与诉求。员工同样需肩负相应的义务,需按照仲裁程序实施举措,按照约定时间参与仲裁活动,如实呈交证据及相关凭据。自仲裁裁决生效的节骨眼起,员工需按既定规则落实对应义务。要是面对裁决结果对自己不利的情形,应依照准则履行相关义务。员工用合理手段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托。
(三)员工在仲裁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员工在仲裁阶段收集证据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着力点,必须汇聚与劳动关系相关的证据,诸如劳动合同、职工工作证、与考勤相关的记录档案等,以此说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要采集与权益受损有关的证据,比如工资条、加班记录、辞退通知、通信短信与微信网络聊天记录等,以体现出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或未履行相应义务。员工同样可采集证人证言这类其他证据,强化自身证据的说服力。就证据运用这一维度,员工须依照仲裁程序的要求及时呈递该证据,并在庭审阶段合理表达证据的证明效果及目的,一定要针对用人单位出具的证据进行细致审查,找出证据中的问题,维护自身在合理合法范畴内的权益。
(四)员工在仲裁中的诉讼策略
员工在面临劳动仲裁时需制定恰当的诉讼策略,清晰界定自己的仲裁诉求,恰当审核请求的金额与范围。在证据关联的范畴,必须全面积攒与筹备证据,保证证据足以有力地支撑自身诉求。在仲裁实施阶段,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交流,尝试采用和解途径解决矛盾,若和解没有达成预期,则要果断维护自己的权益。应当逻辑清楚地表达自身观点与诉求,合理对用人单位的观点加以反驳。员工有权利去寻求法律援救进而聘请专业律师,给自己赢得专业的法律帮扶与支撑,增大仲裁的成功率[4]。
四、案例分析——以福建省邵武市为例
福建省邵武市在劳动仲裁全面推进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做法,为保障用人单位和员工权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邵武市劳动仲裁机构服务经济开发园区近400余家企业及20000余名员工,在园区内设立了仲裁庭。
园区仲裁庭整合了劳动仲裁员、调解员、法律专家等专业资源的服务团队;通过与园区管理部门、企业工会等组织的紧密协作,快速响应并处理劳动争议纠纷;凭借开展调解示范实践,组织企业和劳动者代表观摩庭审、互动问答式现场咨询、案例普法与培训讲座,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法务人员座谈,对企业用工风险进行诊断与指导、发放海报和手册等手段,提供维权渠道指引,提升双方的法律认知素养及维权能力。邵武市劳动仲裁机构把调解优先定为原则,积极助力双方当事人采用协商处理矛盾,创新劳动仲裁方式和服务模式,推出容缺受理模式,加速农民工工资争议仲裁案件受理,近年仲裁案件调解成功率均达65%以上、结案率达95%以上。
在一件由终止用工与工资支付造成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机构在探得情况后,及时带领双方实施调解,靠着耐心的交流及协调,最终使双方就和解协议达成共识,用人单位按相关约定给员工支付薪资及适当经济补偿,员工马上便撤回了仲裁申请。就某些具有复杂性的劳动争议案件而言,邵武市劳动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公正审理,保障案件做出正义裁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邵武市劳动仲裁机构还设立了12338巾帼劳动维权工作站,通过“预防—调解—仲裁”,实现“法律维权+心理关爱”,为女职工化解职场权益纠纷护航。
五、结语
劳动仲裁作为应对劳动冲突的关键途径,其公正性与有效性直接关联用人单位及员工的实际利益。对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劳动仲裁环节中权益保障开展全面分析后,可以得知,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合理的程序流程规划、有效的证据收集与应用方法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福建省邵武市的案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体现出地方在劳动仲裁时的积极探索及其成效。
参考文献
[1] 余永锋. 用人单位不当处理劳动者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律规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3.
[2] 陶然. 劳动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5):42-45.
[3] 尉稚文. 劳动仲裁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性[J]. 法制博览,2022(28):54-56.
[4] 凌宇翔. 劳动仲裁改善社会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