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盲盒经济下对消费者欺诈行为的研究
 

盲盒经济下对消费者欺诈行为的研究
刘娜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2024 年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24SKY061)
作者简介:刘娜(2000—),女,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逐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与此伴随着诸多欺诈行为的产生,这个过程导致了消费者权益被损害的困境。本文将分析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的类型与特征以及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盛行的原因,从而针对盲盒经济背景下对消费者欺诈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盲盒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盲盒经济;消费者;欺诈行为
    一、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的类型与特征
    (一)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的类型
    1. 虚假出售盲盒类
    在有些平台上,行骗商家以“必获优质礼品”“绝不含空盒”等口号进行宣传,但实际消费者所收到的产品与平台的宣传内容存在差异,甚至,部分消费者收到的是空盒子。这些商家通过捏造价格低廉或限量版盲盒的虚假信息设置消费陷阱,以此欺诈消费者下单并支付款项。
    2. 盲盒投资类
    这是一种新的行骗策略,即行骗商家吸引消费者参与虚拟化数字盲盒的购买活动,以购买盲盒拆解后再转卖获利为诱饵。一开始,他们会给消费者一种初步的成功体验,让消费者小赚一笔,接下来,行骗者会用具有诱导性的话进一步引诱消费者进行大规模购买。当消费者将大量资金投入该种盲盒交易时,行骗者就会采取与“杀猪盘”模式相类似的欺诈方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 盲盒抽奖类
    部分平台及商家未对消费者公开盲盒内商品的抽取概率、分布情况等信息,甚至会在后台操纵抽取结果,变相诱导未中奖的消费者重复进行不理智的消费。不良商家通过虚拟直播或社交媒体平台这一传播媒介,大肆宣传盲盒内含有诸如电子产品、珠宝等价值昂贵的物品。在此类活动中,不良商家通常会将中奖概率设置到极低,或是在产生中奖结果后,以各种理由提出要求以阻碍中奖者领奖。
    4. 利用盲盒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不良商家通常借助盲盒所固有的“不确定性”,来掩盖商品的真实质量,向消费者推销质量低劣、假冒或未达标的商品。在盲盒销售的经济模式下,所涉及的假冒伪劣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质量低劣的商品、仿冒知名品牌或商标的商品、未通过正规质量检测或明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商品以及即将过期乃至已经过期的商品。
    (二)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的特征
    1. 隐蔽性
    盲盒的核心魅力植根于“未知性”特质,即消费者在开启盲盒前,无法确切预知盲盒内所含商品的具体内容。这一独特属性为商家提供了隐匿商品真实价值及潜在质量瑕疵的机会。有证据表明,部分商家可能运用技术手段,在后台对抽取结果进行操控,从而使得消费者难以觉察到抽取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
    2. 诱导性
    商家利用商品有“隐藏款”和“限量款”的营销策略,精心营造出一种商品具有稀缺性的氛围,并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以及潜在的博彩倾向,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诱导他们进行重复性购买或支付不合理的价格。
    此外,商家还巧妙地借助网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通过制造热门话题进一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最终掀起了一股跟风消费浪潮。
    3. 复杂性
    部分盲盒销售商家在销售过程中,会采用一系列不正当且隐蔽的手段实施欺诈行为,使得消费者在多元化的盲盒产品面前很难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有的商家更是通过多个销售平台与渠道推广盲盒产品,导致消费者难以追溯盲盒商品的真实来源以及商家的基本信息,从而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4. 群体性影响
    盲盒经济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红的影响力下营造出一种消费风向,在群体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冲动性的消费行为。例如,消费者为了达成集齐特定卡片的目标不惜花费重金,这种行为暗地里推动了盲盒产品价格的异常上涨。
    二、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盛行的原因
    (一)盲盒商业模式的特性
    消费者在开启盲盒之前,不能了解盲盒里具体的物品信息。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轻而易举地将货物的真实情况掩盖起来,为欺诈行为创造可乘之机。在现实情况中,盲盒内商品的成本一般远低于其真实的市场销售价格,而商家则通过引入“限量款”“隐藏款”等营销概念,将盲盒的价格拉高,从而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
    (二)对消费者心理的利用
    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能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带来的愉悦感与满足感。盲盒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于其内在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无法预知未来会获得何种商品。正是这种未知性,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三)消费者维权困难
    盲盒的特征是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的最大撒手锏,但是也是消费者维权的痛处。盲盒所具有的特性让消费者在遇到消费问题时很难取证,加大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譬如,部分盲盒平台制定了“盲盒一经打开,不退不换”的规定,这一条款在现实中构成了消费者维权的一座大山。
    即使消费者在开盒后发现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或数量问题,也会因为“盲盒一经打开,不退不换”这一既定规则而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权措施。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时间成本、精力的巨大投入以及可能产生的额外经济负担等高昂的维权成本,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消费者。部分消费者最终在权衡利弊后,无奈地选择放弃维权,默认接受这种不公的消费体验。
    (四)市场监管不足
    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其相关法律法规尚处于构建和完善之中,尚存在不少空白地带,使得一些商家得以趁机实施欺诈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在应对盲盒经济时,面临着监管范围广、线上线下平台复杂等挑战,给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盲盒经营平台未能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能准确、透明地公示商品的重要信息,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关于盲盒商品的真实、全面的信息,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
    (五)技术手段的滥用
    有的盲盒平台运用技术手段在后台暗中操控抽取过程,导致消费者不能按照公平的抽取规则获得盲盒商品,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此外,商家还采用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具有误导性、虚假性的宣传,比如商家利用PS对商品进行虚假展示,或是发布未经核实的虚假评论,以此夸大盲盒内商品的实际价值或中奖概率,从而误导消费者,使其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购买决策[1]。
    三、关于盲盒经济中欺诈行为的对策
    (一)规范平台责任
    为保证商家行为的合法性和所售商品的合规性,电商平台需要对申请入驻的电子商户有一套严格的资质审核机制,还可以要求商家建立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体系,既要覆盖退换货服务,也要覆盖商品质量保障。此外,电商平台为保证消费者能够接收到公开透明、符合事实的产品信息并维护健康的市场交易环境,还需要对商家的宣传文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明确禁止任何夸大其词或不切实际的虚假广告[2]。
    (二)提高消费者意识
    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也要同步进行,要提高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等欺诈行为的辨识能力,增强消费者个人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对媒体、社交平台等多元化传播渠道的运用,可以向消费者揭示盲盒经济中潜在的风险,倡导积极且理性的消费观念。要特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务必谨慎保存与购买盲盒行为相关的各类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时的重要证据[3]。
    (三)消费者维权支持
    消除投诉举报过程中产生的障碍,从而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也是盲盒经济中消费者维权的当务之急。对维权流程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让消费者进行投诉或举报,从而保证维权渠道的畅通无阻,使消费者维权成功。应在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团队支持,使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不法侵害,增强消费者维权的力度和效果,积极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帮助消费者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四)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可有效地减少盲盒经济中的消费欺诈现象,应对其职能权限予以明确界定,并对其职责分工予以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综合性的监督模式,从而对盲盒市场进行统筹监督。针对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以次充好、销售劣质商品以及人为干预盲盒抽取概率等典型的不法手段,监管部门要本着高压严管的原则,利用媒体平台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公开曝光,以达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贯彻落实,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提升法律的警示效应。
    (五)技术手段的应用
    可以积极使用技术手段,对交易数据进行同步分析,及早发现盲盒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虚假交易等潜在的市场不良行为并加以有效反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盲盒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管。另外,还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算法和规则为消费者搭建一个值得信赖的消费环境,创造性地将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盲盒抽取流程,保证抽取的过程公平公正。
    (六)完善法律法规
    以明确约束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为目的,对消费者进行全方位保护,也是构建盲盒经济模式专门法律框架的重要内容。法规应要求商家对盲盒内商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中奖概率等重要信息进行详细、准确的披露,从而增加盲盒交易市场规则的透明度,确保消费者在购买盲盒前能够充分了解其内在的真实情况,避免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害,从而帮助消费者基于正确的信息做出理性的消费决定。同时针对具有潜在赌博性质的盲盒销售活动,在法律法规上要设置严格的约束,防止盲盒消费变相为赌博行为,从而在市场经营中维护盲盒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的合理有序运行。
    四、结语
    盲盒经济在给消费者带来新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政府、行业组织、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多主体需要形成合力,通过加强市场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以及应用创新性技术手段等方法,达到有效遏制盲盒欺诈行为的目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盲盒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玄. 商家违背"618 同价"承诺律师详解法条[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23(7):12-13.
[2] 董翌,刘志,车畅. 盲盒营销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1(2):
96-103.
[3] 陈永强,陈美帆,陈兆波,刘丽芳. 盲盒经济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监管[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2(7):58-6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