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ESG理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
 

ESG理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
高歌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8030)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框架。本研究聚焦于ESG理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ESG框架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绿色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组织协同等机制实现。ESG理念下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不同企业类型和行业表现出异质性影响。本研究丰富了ESG理念下企业转型与创新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为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ESG理念;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协同作用
一、研究的意义和问题
(一)研究的意义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框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和数据驱动的新路径,还通过优化组织协同和提升治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现有研究对ESG理念下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探讨不足。本研究聚焦于此,旨在揭示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ESG框架推动绿色创新,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企业类型和行业中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ESG理念下企业转型与创新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还为企业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二)研究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是否存在显著性?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ESG框架(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
      (2)ESG理念下的协同作用通过哪些机制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组织协同等路径推动绿色创新,ESG各维度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3)不同企业类型和行业背景下,协同作用是否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与非重污染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上是否存在差异?
      (4)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哪些策略来提升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
(一)ESG理念的维度
      1. 环境维度
      在这一方面,本研究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污染物排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绿色创新是核心,通过开发和应用环保技术,企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优化能耗并减少碳排放[2]。大数据分析则助力企业精准预测市场需求,避免过度生产导致的资源浪费,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社会维度
      在这一方面,本研究强调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等的责任。良好的社会绩效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提升信息透明度,增强社会信任。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供应商合作,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展示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
      3. 公司治理
      维度在这一方面,本研究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督、股东权益保护和信息披露等。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优化决策流程,支持绿色创新。通过数字化绩效管理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跟踪绿色创新项目的进展,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能够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信心,吸引更多的绿色投资[3]。(二)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
      企业应将ESG理念深度融入长期战略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战略目标;制定清晰的ESG目标,如碳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并与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相结合;推动业务模式的绿色转型,从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到销售服务全流程融入绿色理念。制造业企业可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企业需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如供应商、社区)互动,通过问卷、听证会等形式收集意见,确保 ESG 目标与业务增长、风险管理及投资者需求深度绑定。通过这些措施,企业不仅能够提升绿色创新能力,还能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三)ESG治理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能力
      良好的ESG治理体系是企业战略落地的关键。企业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信息披露。数字化技术可显著增强企业处理ESG信息的效率,提升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大数据分析能助力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绿色专利产出能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和管理层在 ESG 战略中的职责,确保 ESG 目标的实现[4]。
(四)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创新:技术与协同机制
      1. 技术赋能: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
      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是绿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其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能耗和排放数据,帮助企业精准定位资源浪费点。例如,某制造企业通过物联网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将能耗降低了20%。大数据分析则能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降低交易成本与优化供应链管理
      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助力企业绿色创新。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账本,能够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透明化管理。例如,某服装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原材料来源,确保其使用可持续种植的棉花,提升绿色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
      3. 提升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
      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升企业内部创新能力,还能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平台,企业能快速学习外部知识,与技术前沿伙伴合作开展绿色创新项目。例如,某科技企业与高校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开发节能材料,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数字化转型还能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和提升员工技能,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通过在线培训平台,企业能为员工提供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贡献率[5]。
      4. 异质性影响:不同企业与行业的差异化表现
      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不同企业和行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技术位置靠近行业前沿、供应链集中度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高科技企业由于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高研发投入,能更快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绿色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传统制造业企业因技术基础和资金投入限制,绿色创新进展较慢。供应链集中度高的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更容易实现上下游协同创新,从而在绿色转型中占据更大优势。
三、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本研究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验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在ESG框架下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样本期间的选择考虑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在中国的逐步推进过程,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时效性。在变量定义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企业年报中提取与数字化相关的关键词进行量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绿色专利申请数衡量,包括绿色发明专利 (衡量质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 (衡量数量)。ESG表现通过综合评分及其三个维度(环境、社会、治理)分别衡量。
(二)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1. 主效应模型
      本研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尤其对实质性绿色创新 (高质量创新) 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6]。
      2. 中介效应模型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ESG各维度的中介作用,发现信息披露、资源配置和技术整合是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创新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及增强技术整合能力,为绿色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异质性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不同企业类型、行业和外部环境下对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内资企业、高科技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中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这表明企业类型和行业特征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存在显著调节效应。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如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也对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应用驱动型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7]。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ESG理念,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组织协同等路径,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尤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上作用显著。数字化转型在环境维度能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污染;在社会维度能增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提升社会信任;在公司治理维度能提升决策效率与信息透明度,为绿色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异质性分析显示,高科技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赋能效果更显著。
(二)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拓展样本范围,涵盖更多中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验证结论的普适性;结合动态面板模型等先进计量方法,分析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长期动态关系;关注政策环境与企业转型的交互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努力,助力企业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涵硕,商勇.企业ESG表现与绿色转型: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工程师,2025,30(1):1-9.
[2] 刘毛桃,方徐兵.数字化转型披露迎合行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J/OL]. 科研管理,1-19[2025-05-14].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11.1567. G3.20250117.1355.005.html.
[3] 周雪峰,王大英,张靖.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持续性与企业ESG表现[J].会计之友,2025(3):100-109.
[4] 方建国,林扬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25,44(1):106-114.
[5] 苗泽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4.
[6] 丁美玲 .ESG 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绩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4.
[7] 田海峰,刘华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的"双化协同"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23(6):29-41,7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