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约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马子桐 杨善学 刘茹芯 孙悦 王峥瑶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约拍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存在着网络约拍作品表达单一、用户体验不足、规范经营缺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平台,强化叙事性创作与文化挖掘、优化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明确费用构成并实行透明化定价、灵活调整拍摄时段并推广预约奖励机制等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网络约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为网络约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关键词:约拍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创新平台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摄影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商务部接连推出《摄影业服务规范》及“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力促摄影业服务创新与多元化发展。人像摄影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大关,从业者数量激增,彰显了行业的蓬勃生机与强劲动力。社交与电商平台快速崛起,特别是 O2O模式的“约拍”服务,凭借其个性化、灵活化的服务特点,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走红,成为消费新趋势。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网络约拍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目前,很多学者针对网络约拍平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畅等[1]研究了约拍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及其消费偏好,揭示了 O2O 模式在促进个性化摄影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与市场潜力。黄生辉等[2]提出了精准定位盈利点,通过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客户黏性等措施,构建了可持续的盈利体系。而崔婷等[3]提出了精准用户定位、进行隐私保护、线上线下融合等策略,为市场拓展提供了实践启示。谢婉芳等[4]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摄影”平台的现状与挑战。陈建统等[5]提出了基于微信生态的共享摄影平台商业模式。但是这些学者并没有将约拍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本文提出的网络约拍平台创新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约拍摄影紧密联系起来,旨在通过这一独特的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约拍摄影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一、网络约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约拍作品所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一,难以激发市场活力
尽管网络约拍纷纷借助摄影艺术这一视觉媒介,力图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但总体来看,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摄影表达仍显得较为传统和保守,缺乏创新性视觉语言和叙事策略。许多约拍作品仅停留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记录上,所呈现的形式过于单调,比如,在拍摄剪纸艺术时,仅仅注重剪纸人的手部动作与完成后的作品,未能通过画面表达出剪纸背后的寓意,不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背景,导致约拍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不足。这种单一化的表达方式不仅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呈现,也难以有效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进而影响市场的拓展和活力的激发。
(二)互动体验不足和缺乏深度定制服务,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不高
部分网络约拍平台在资源整合与互动设计上显现出明显短板,无法充分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此外,这些网络约拍平台往往忽视了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使得用户的真实声音难以被及时听见,服务调整与优化变得盲目而滞后,进一步削弱了用户的体验感。在深度定制服务层面,约拍平台面临着个性化定制流程不完善的困境,平台设计者未能充分理解并响应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定制服务流程僵化,缺乏灵活性。同时,由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与整合,网络约拍平台无法提供一个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使用户在寻求定制素材时感到捉襟见肘。加之对用户历史数据和偏好的分析技术不够成熟,难以精准捕捉用户的个性化偏好,从而无法推荐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非遗约拍方案,导致定制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创意与吸引力,使得消费者满意度不高。
(三)隐性消费频发,规范经营缺失
网络约拍市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着隐性消费频发的严峻问题。这些隐性消费往往包括服饰妆容的额外费用、拍摄地点的场地费以及后期制作的精修费等。这些费用在前期沟通时商家常常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在拍摄过程中突然遭遇额外的经济负担,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拍摄体验,也损害了市场的公信力。此外,部分平台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不足以及缺乏便捷的投诉渠道,导致商家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如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难以维权或处理不及时、不满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市场缺乏规范经营,使得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不公平交易,这不仅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消费者的流失,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导致了网络约拍市场难以为继。
(四)工作日需求低迷、节假日需求激增,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在工作日期间,网络约拍市场面临着显著的需求波动挑战。由于大部分客户在工作日忙于工作或学习,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约拍活动,这使得工作日期间约拍的需求相对低迷,而节假日期间网络约拍需求激增。在节假日,大量客户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渴望通过约拍来记录美好瞬间、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导致摄影师的档期变得异常紧张,难以满足所有客户的拍摄需求。这种需求波动不仅给摄影师的工作安排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影响了摄影棚等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还可能导致部分设备在工作日闲置浪费,而在节假日又过度使用,加速设备损耗。同时,客户在节假日集中约拍也可能面临服务质量下降、后期制作周期延长等问题。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平台的构建
(一)强化叙事性创作与文化挖掘,推动跨界合作与多元呈现
首先,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平台组织摄影师深入非遗项目现场,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背景;引导摄影师运用叙事性的构图和镜头语言,如人物特写、场景还原等方式,生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以昆曲、古琴艺术等民间音乐舞蹈类非遗为例,可以通过拍摄演员的排练过程、舞台表演以及幕后故事,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传承的艰辛与坚持。此外,网络约拍平台还要积极与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等跨界合作,共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表达方式。例如,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跨界产品。在剪纸、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中,可以尝试将其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或家居装饰。
(二)优化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满足多元化需求
为了全面提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服务的品质和用户体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应该优化线上线下互动体验。首先,平台应针对不同非遗项目开发具有特色的VR互动场景,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互动体验。其次,在深度定制服务优化方面,平台应优化个性化定制流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库,收录各类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代表作品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定制素材和灵感来源。
同时,要利用AI技术对用户的历史数据和偏好进行分析,为用户推荐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非遗约拍方案,对拍摄主题、风格、场景等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确保每一步都能紧密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在服务效率与品质提升方面应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确保非遗网络约拍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三)明确费用构成,实行透明化定价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平台应明确费用构成,实行透明化定价。首先,网络约拍平台应明确列出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拍摄费、服饰妆容费、拍摄地点场地费、后期制作精修费等,并在签订合同协议时充分告知用户,最大限度降低隐形消费的发生。同时,平台内应实行一价全包或费用清单制,确保消费者在拍摄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未预见的费用,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有效预防中途加价、变相收费的问题。其次,网络约拍平台应开发在线费用预估工具,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估算出大致的拍摄费用,便于消费者灵活调整。此外,平台内应设立消费者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对非遗约拍服务进行评价与反馈,进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投诉处理,及时处理消费者问题与诉求,使非遗约拍服务更透明、更规范。
(四)灵活调整拍摄时段,推广预约奖励机制,优化约拍市场的供需平衡
为了优化约拍市场的供需平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约拍平台应灵活调整拍摄时段,推广预约奖励机制。非遗网络约拍平台应推出更加灵活的拍摄时段选项,如增设晚上的加班拍摄时段及周末早上或黄昏时段的拍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日程安排,为工作日忙碌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针对节假日需求激增的情况,平台应提供快速预约通道和紧急拍摄服务,确保摄影师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满足客户的紧急拍摄需求。此外,为进一步平衡工作日和节假日的预约压力,平台应设立预约奖励政策,如工作日预约享受优惠、节假日预约积分加倍等,以此吸引客户在工作日进行约拍,有效缓解节假日的预约压力。平台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不同时间段的需求趋势,根据不同时段的预约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进一步提升约拍市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非遗网络约拍平台作为连接摄影师与消费者的桥梁,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约拍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约拍作品表达单一、用户体验不足、规范经营缺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应构建非遗网络约拍平台,通过强化叙事性创作与文化挖掘、优化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明确费用构成并实行透明化定价、灵活调整拍摄时段并推广预约奖励机制等措施,有效解决目前网络约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畅,田鸽,宁子雯,等.O2O模式下的摄影约拍市场分析[J].现代商业,2017(32):11-12.
[2] 黄生辉,胡歆洁,曾城锦,等.基于O2O模式下新概念约拍盈利模式研究[J].商情,2023(4):33-36.
[3] 崔婷,王宇翔,毛丝旋,等.基于O2O模式的约拍平台营销策略研究[J].上海商业,2021(9):74-75.
[4] 谢婉芳,王小茜,赵丕隽.高校“互联网+摄影”平台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J].市场周刊,2022,35(8):31-34.[5] 陈建统,吴嘉豪,操行健,等.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摄影平台的建设与创新研究:以平台“咔哒摄影”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1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