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乡村电商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乡村电商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李兴莹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人工智能战略为乡村电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乡村电商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制约乡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进程,依托人工智能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大力培养乡村电商人才等对策建议。人工智能与乡村电商的深度融合,将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增添新引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人工智能;乡村振兴;乡村电商;农民增收
引言
      乡村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破解制约乡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乡村电商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电商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发展乡村电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电商有利于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让农民共享现代流通成果,提升农村消费品供给质量和生活品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电商能够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带动乡村二三产业发展,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乡村电商还能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乡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正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乡村电商正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以数字化力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生产生活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发展乡村电商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乡村电商能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从事网店运营、农产品营销、物流配送等工作,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开网店、当主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农民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创业梦。乡村电商有利于提升农民经营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借助电商平台,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产品供需信息、价格行情,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精准产供销对接。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流通环节大为减少,中间商赚大额差价现象得到遏制,农民收益显著提高。乡村电商发展还能带动农村妇女、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务工增收,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新渠道。乡村电商的兴起,让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了增收致富“加速度”。乡村电商正成为农民就业新亮点、创业新领域、增收新途径。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广大农民逐步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人生出彩[1]。
(三)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乡村电商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乡村电商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信息对接平台,加强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使农产品供需信息更加精准、透明,从而减少产销两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耗。借助大数据智能算法优化物流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时效,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乡村电商有利于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借助电商平台,推动农业标准数字化应用。乡村电商能引导农户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品牌塑造和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竞争力。优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有利于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乡村电商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力量”。乡村电商通过产销数字化对接、供应链智能化优化,破解了农产品“卖难”“卖贱”难题,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2]。
二、乡村电商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还不高,制约了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链延伸。不少农户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对标准化种植技术掌握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农产品质量分级、包装和冷链仓储等设施,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农户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未能形成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乡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小散弱”局面突出,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特色优势不明显,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的新要求,成为制约乡村电商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的“瓶颈”[3]。
(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配送是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但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送服务能力不足,制约了乡村电商发展。农村公路等交通设施不完善,物流车辆通行不便,“断头路”“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快递网点覆盖不全面,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匮乏,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配送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时跟踪,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受制于物流瓶颈,农产品进城困难重重,工业品下乡渠道不畅,电商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仍待打通,物流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农村物流“瓶颈”制约凸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配送服务能力不足,农产品仓储保鲜短板突出,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偏低,农村物流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乡村电商提质扩容的“卡脖子”难题[4]。
(三)乡村电商人才匮乏
      乡村电商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但乡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乡村电商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电商人才,部分返乡创业青年虽有干劲热情,但缺乏系统的电商知识和实战经验,创业成功率不高,难以适应电商发展新趋势。乡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职业院校电商相关专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乡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求。乡村电商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严重制约了乡村电商的持续发展,大力培育乡村电商人才队伍,已成为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乡村电商人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局面尚未形成,乡村电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高层次复合型电商人才奇缺,已成为阻碍乡村电商纵深发展的“拦路虎”。
三、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促进乡村电商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进程
      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利用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实现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管控,引导农户按照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广智慧农业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等环节,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对农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提升附加价值,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品牌建设;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系统梳理特色农产品,打造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全国知名” 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运用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加强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全面构建科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赋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依托人工智能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应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优化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时效,加强农村公路、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广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智能配送装备,提高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乡村电商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优化仓储布局和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积极推广“集约化配送”“共同配送”“定点收货”等新型配送模式;实现农村物流降本增效,鼓励供应链头部企业下沉,加强与“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延伸服务触角,打通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物流数字化转型,建设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提高农村物流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水平,加快布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配送能力,完善农村物流标准规范,提高农村物流配送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全程溯源,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三)大力培养乡村电商人才,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就业
      应把人才作为乡村电商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乡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识之士、能工巧匠返乡创业,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青年人才投身乡村电商;支持农村创业青年参加各类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加强乡村电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设乡村电商专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电商培训课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农民电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电商应用能力,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在农村地区建立电商创新创业园区,吸引各类人才集聚,打造乡村电商“双创”高地,鼓励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办乡村电商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乡村电商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乡村电商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与乡村电商深度融合,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培育乡村电商人才队伍,必将为乡村电商插上腾飞的翅膀。乡村电商也将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广阔舞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战略指引下,乡村电商正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罗群会,张丽娟,段欢“. AI+大数据”发展背景下饲料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升级转型的机遇、挑战及路径[J].中国饲料,2023(10):138-141.
[2] 邸丛枝,李健箔,郭莎莎.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产业创新研究,2024(8):71-74.
[3] 王玉豪.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困境及策略探析[J].电子商务评论,2024,13(2):3784-3789.
[4] 苏可蒙.人工智能视角下电商运营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4(32):155-157.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