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
董蓉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本文立足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改革趋势,探讨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出赋能的路径建议,为打破传统生产力局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发展路径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1]。国家从政策导向上肯定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价值,也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价值
      (一)形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赋能,打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产力发展路径等基础作用,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主要特征[2]。在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对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扶农助农富农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实现经济结构与水平的提质增量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3],新质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基本的发展路径,可以帮助乡村产业经济提质增量。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经济结构也处于动态调整态势。新质生产力满足了动态化需求,顺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阐释
      从新质生产力作用力的逻辑进路来看,新质生产力以超越传统生产力的思维和理念,重视发展创新驱动,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以新要素、新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使其以新质态体现,促进乡村产业的要素配置、技术突破及产业深度转型。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是一个先破后立,再持续强化的过程[4]。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打破原有的生产力路径依赖,通过生产力的路径创新,实现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动能转换、业态升级、质态跃升。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趋势[5]。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科技与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持续加快,还将有新的介质融入新质生产力价值体系的构建当中,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探索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途径[6],在赋能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上,应根据发展逻辑,通过多维度的探索,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潜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全面推进。
(一)动能转换,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要素供给
      新质生产力可促进传统生产力要素升级,赋能产业要素,以全要素推进动能转换,实现生产要素从“单一化”向“全要素”方向转变[7]。通过技术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人才要素的持续供给、资本要素的多样化重组等,使乡村产业打破振兴技术壁垒、人才壁垒、资本壁垒,以更加全面的要素聚焦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首先,以科技支撑强化技术要素供给。产业科技是以技术创新作为内核作用于产业本身,乡村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单一要素难以发挥出集成化的成效。所以,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产业要素的多元化、全要素模式。所以,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是转变乡村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乡村产业活力的动力源。新兴产业的介入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传统播种在一些试点地区的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已经在无人机等智能产业的介入中发挥更大的潜能,降低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将新质生产力融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当中,逐步形成地方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其次,以产学研强化乡村人才要素供给。新质生产力具有突破与创新的特征,那么新质生产力下的人才供给就关系到动能转换的效率,理解新质生产力逻辑与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增多,将推进人才价值的发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应建立产学研机制,将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人才要素供给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与人才培养路径,使人才更贴近市场,也保证市场可以获取足够的优秀人才,形成持续的人力资源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最后,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强化资本要素供给。资本是发展乡村产业,以及形成产业振兴态势的重要资源,资本要素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速率。乡村产业振兴亟须完善的领域众多,例如农村的灌溉系统改造,自动化生产的技术升级等。以往乡村产业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一是地方政府推行的招商引资政策。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当前财政部力推的以“项目制”及“平台化”吸纳社会资本的PPP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为主要推动者的金融富农、助农政策,提供低息贷款[8],以此开发乡村产业振兴新的资本渠道。
(二)业态升级,优化传统以原料为主的生产结构
      新质生产力就是实现资源业态创新的过程,应融入数字技术驱动,发展智慧农业,使原始生产资料以更多更具价值的方式呈现,优化生产结构,创新驱动推动业态升级。要使生产技术逐步智能化,对标消费定位更加精准,逐步拓展并形成产业链,最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首先,补齐产业链缺口。产业链的发展是得到市场验证的一种链条式的发展模式[9],是将多个单一的资源,通过产业链加以整合,以形成区域范围内的综合产业发展能力,有利于构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闭环,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关联产业带动作用。以往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多以资源赋存为基础,有何种资源就利用何种资源。这种利用多是以资源的初级生产力表现业态展现。例如,乡村畜牧,多以养殖放牧为主,以肉牛、肉羊和奶制品等基础生产资料的形式体现,对畜牧观光、畜牧产品深加工等形式的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通过业态升级,补齐产业链运行中断链的部分,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再逐步针对产业链中的供给侧薄弱环节进行逐步完善,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推动乡村传统产业的业态升级。
      其次,开发新型业态。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业态升级,不局限于传统单一产业的升级发展,还在于形成不同产业结构上的整合。乡村产业振兴中要注重突出新质生产力的特性,以多元化业态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创造融合后的新型业态,例如,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都将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业态的链条整合,例如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特色餐饮、民宿等业态的扩张,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驱动良性竞争,实现产业的升级。另外,区域一体化也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联动协同。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在基础资源优势产业同质化的情况下,可以发展产业集群;在基础资源具有差异化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关联产业。各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再逐步落实。还可通过建立示范村、示范镇的方式树立典型,在经验成熟后,逐步推广至其他地区,形成产业业态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质态跃升,推动经济与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
      应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审视传统乡村产业的升级与优化问题,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与乡村产业融合,探索新质态在传统产业的赋能应用,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持续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功能,使其更好地作用于乡村产业振兴,最终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
      首先,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等是当前我国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即发展生产、促进经济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将乡村产业发展的基调与国家整体的生态保护相统一,这就需要协调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等。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持续进行地方公共环境治理,强化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为适应当前质态跃升所需的客观环境,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而以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其次,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上。农业及农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新质生产力通过强调各方主体的利益,促进主体利益的均衡、协调发展,质态跃升就需要实现农民的收入获取方式升级。仅依靠土地的基本功能限制了农民增收,需要拓宽思路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转型。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参与投资企业的工厂实现返乡就业,通过参与农村集体经济,获得集体经济的红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乡村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农民收入结构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国情及乡村发展实际,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盘活资源赋存,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振兴顶层设计,再结合地方实际加以实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激活地方经济效能,将产业富农的相关举措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2]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3] 王雉,王桂艳.新质生产力: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引擎与战略路径[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5,37(1):9-13.
[4] 许芳,刘平平,屈怡.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J].金融发展研究,2024(9):65-74.
[5] 韩晶晶.直播电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策略[J].中国农村科技,2024(8):44-47.
[6] 张雨欣.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H村的实证调研[J].时代经贸,2024,21(12):190-192.
[7] 黄焕民,吴限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瓶颈与优化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5(1):20-24.[8] 许芳,刘平平,屈怡.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J].金融发展研究,2024(9):65-74.
[9] 贾沛松,许传红.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素机制、困境审视与路径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24(16):172-174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