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分级研究
李论 刘鹏∗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广东省县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珠三角地区发展远超粤北地区。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2021年广东省56个县域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理区域的县域城市在主要经济成分上的表现呈现出显著差异,粤北地区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更为显著,同时,该区域内还出现了经济发展极化的现象。针对现状,本文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发展不平衡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因此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研究具有决定性意义。
不同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张建伟等[1]均从不同维度构建研究对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现状描述与地区差异分析两方面入手。二是探讨特定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周超等[2]、陈燕翎等[3]分别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探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效应。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其他研究方面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张旭等[4]就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没有关注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针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研究的空缺,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借鉴王宇等[5]的做法,从经济发展活力、创新驱动能力、协同并进水平、绿色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共享五个维度选取了18个细分指标(详见表1)。
(二)数据来源
基于2021年广东省56个县级城市指标,少数缺失值采用就近插补法补齐,数据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
二、实证分析
(一)主要成分分析
1. 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经检验,得到KMO值为0.712,结果显示选取的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 主成分提取
对18个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同时利用最大方差法对初始成分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所得累计贡献率为71.274%。

3. 主成分得分分析
.png)
根据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在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中的比重,对各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汇总,最终得出各县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F。F = 0.480F1 + 0.172F2 + 0.130F3 + 0.124F4 + 0.094F(5 6)
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广东省县域城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区位异质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前十的县级市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各个区域县级市的平均得分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 角 (1.075)、 粤 西 (0.357)、 粤 东 (0.228)、 粤 北(0.197)地区。
由主成分F1可知,禅城区得分最高,而怀集等14个县区则低于样本平均水平,反映出前者在经济发展活力、城市化进程和第二产业贡献率方面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后者则处于劣势境况。
由主成分F2可知,禅城区得分最高,而三水区等10个县区低于样本平均水平,表明前者第三产业对GDP 的拉动效用相对于后者更加突出。
由主成分F3可知,南澳县得分最高,而三水等17个县区低于样本平均水平,反映出这些县域城市未能实现好经济发展速率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综合发展。
由主成分F4可知,得分处于前列的均集中于粤西地区,而鹤山等12个县区低于样本平均水平,表明前者在提高资本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
惠阳区、四会市、普宁市位居前三,而新会区在环境质量水平和就业保障上表现稍逊,低于样本均值。(二)聚类分析和结果评价
1. 聚类分析
通过分层聚类分析,广东省的56个县域城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被科学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类为禅城区,其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为1766.53亿元,同比增长3.6%,平均综合得分为3.002;第二类包括三水区、高明区等,其中三水区 2022 年 GDP 为 1472.34 亿元,同比增长 2.1%,高明区2022 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千亿大关,平均综合得分为1.627;第三类为其余县域城市,平均综合得分为 0.308。一方面,可以看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位于前两个档次的县域城市均处于珠三角地带,但同时禅城区遥遥领先。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珠三角区域中市辖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于县级市等其他行政区划更高。
2. 集成分析评价
聚类结果显示,第一层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意味着禅城区在整体方面有积极表现,侧面印证出地方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层次均位于珠三角城市群,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受益于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经济活力,极大助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层次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各区域应当遵循“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增强补弱”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摸索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同时,还需进一步强化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政策扶持,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逐步缩减地区与产业间的发展鸿沟,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本文依据行政区划分为四个不同子集并计算平均综合得分,结果发现不同类别的行政区域离中心城区越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就越高,具体表现为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的梯度特征。市辖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区域,通常具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县级市作为地级行政单位,其发展水平介于市辖区和县之间;而一般的县区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相对滞后;自治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相对匮乏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其综合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来看:一是广东省县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特征。珠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值水平是粤北地区的5.46倍。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前十的县级市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同时也存在怀集、开封等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靠后水平的县级市,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三是广东省县域城市在经济发展活力上存在极大悬殊。当前,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关键在于更加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综合协调发展。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来看,广东省56个县域城市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划分为三个档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位于前两个档次的均处于珠三角地带,市辖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于县级市等其他行政区划更高。
(二)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是各县区要精准把握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需精准识别制约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经济发展活力低于样本均值的县区,应更加重视政府资金扶持与政策导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新会区应聚焦于提升环境质量和就业保障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及强化岗前教育培训等。
二是要促进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强调区域内部的协同发展,尤其在珠三角地带要尤为注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周边相对落后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区域间的协同发展,鼓励各县域城市之间开展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和信息,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全省县域经济的协同并进。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曾志庆,李国栋.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世界农业,2022(10):98-110.
[2] 周超,黄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9):168-172.
[3] 陈燕翎,庄佩芬,彭建平.贸易开放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生态经济,2021,37(12):105-114.
[4] 张旭,魏福丽,袁旭梅.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1,37(20):120-124.
[5] 王宇,贾荣,陈念.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测度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4):44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