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研究
孟宪章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02)
摘要:在全球数字经济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传统企业正面临管理模式变革的关键窗口期。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战略-组织-数据-人才-文化”五维分析框架,系统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层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企业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协同性弱化、组织敏捷性不足、数据价值释放受限等核心挑战,其根源在于技术迭代速度与管理变革节奏的错配、利益相关者博弈形成的组织惯性等多重因素。对此,本文提出“价值导向型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与“柔性治理架构”的协同演进模型,强调通过数字中台建设实现流程优化,借助数字化领导力培育突破人才断层,依托创新容错机制平衡效率与人文诉求。研究结论为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管理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企业管理模式;动态能力理论;数字治理
引言
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全球产业竞争,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进程,同时应对技术提升带来的机遇和组织变革的风险。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单一技术应用,缺乏对管理要素协同演化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对战略定位、组织架构和数据治理问题的研究。这导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缺乏系统指导,容易陷入重视技术而忽视管理的误区[1]。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资源基础观与动态能力理论,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数字化如何重构管理要素的价值创造逻辑、管理要素间的动态适配机制对转型成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建立持续进化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五维协同模型,为企业提供突破管理悖论的解决方案,并为管理者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一、理论基础
数字资源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具有可迭代性、网络效应与价值衍生特征,其整合效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构路径有着直接影响,动态能力理论进一步揭示出在技术快速迭代与市场不确定性叠加的环境下,组织的感知、捕获与重构能力构成转型成效的关键变量,这便要求企业突破静态资源配置范式以形成动态适配的管理机制[1]。
平台经济理论揭示了企业组织形态的演变。随着价值创造模式从线性转向网络化生态,企业边界变得柔性化,促进了数据驱动的协同创新。这种变革重塑了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并推动了管理重心从控制转向赋能。数字化转型被定义为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认知三个层面的跃迁,其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重构业务逻辑。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模式多维演化,需要在组织结构的标准化与敏捷性之间找到平衡,在决策机制中把数据驱动与经验相结合,以及找到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创新容错的价值平衡[2]。这些变革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理解数字化转型对管理系统影响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整合相关理论,建立了“资源价值化-能力动态化-生态协同化”的分析链条,为探讨管理要素演化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数字化转型下企业管理现状
(一)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图景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技术渗透与管理变革两个维度呈现差异化特征。技术应用层面,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已完成较大规模覆盖,但核心管理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数企业初步实现了云计算迁移与数据集成,但在决策算法化、流程自动化等深度应用上存在明显短板。管理变革层面,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部分领先企业尝试构建柔性化治理架构,但传统科层制惯性仍制约着变革进程。决策机制逐步引入数据驱动要素,但关键战略决策仍依赖经验判断,数据赋能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2]。
(二)典型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传统管理模式以垂直指令链为特征,在稳定环境中具有执行效率优势,但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动态竞争需求。平台型组织通过资源开放与权益共享构建生态张力,生态型组织则进一步突破组织边界,形成跨主体协同网络[3]。某制造业企业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生产流程实时优化,某互联网企业借由推行内部人才市场化流动机制激活组织活力,这些实践反映出管理模式从“封闭控制”向“开放协同”的演化路径。
(三)矛盾焦点:效率提升与人性化管理的张力
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平衡问题。部分企业在引入智能排班系统后,虽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却导致了员工满意度下降,反映出刚性算法与柔性管理需求的冲突。这种矛盾本质上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要求企业在追求效率突破时同步建立人性化缓冲机制。
三、数字化转型引发的管理悖论与成因解析
(一)五维矛盾体系
战略失焦表现为数字化转型目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错位。部分企业过度追逐技术热点,忽视主业数字化改造,导致资源投入与战略产出脱节。组织层面,传统架构的刚性特征阻碍了敏捷响应。某金融机构因层级繁复延误市场时机,暴露了科层制在数字时代的结构性缺陷。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信息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某制造企业因数据互通障碍造成的供应链协同失败,揭示了系统碎片化对资源使用效率的负面影响。人才供给矛盾体现为数字化领导力缺口,多数企业在技术治理、数据决策等维度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4]。文化层面的滞后现象可能表现为过于强调风险规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力。某传统零售企业因过度强调系统稳定性,导致其数字化产品迭代周期显著长于行业平均水平,折射出保守文化对转型进程的制约[3]。
(二)矛盾形成机理
技术采纳的S形曲线揭示了管理适配的滞后性:当技术渗透率突破临界点时,组织变革压力呈非线性增长。利益相关者博弈体现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权力重构过程,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常因资源分配产生冲突[5]。路径依赖理论解释了组织惯性、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的既得利益结构会延缓变革进程。
这些矛盾本质上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势能释放与组织动能不足的冲突。为此需要构建具有韧性的战略框架,通过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来确保转型方向的正确性;设计混合型组织架构,平衡稳定性与灵活性;建立数据治理闭环,打通信息壁垒;培育生态化人才体系,强化数字领导力供给;塑造包容性文化,营造试错容错环境。五维协同机制将推动企业管理范式从“被动适应”向“主动进化”转变。
四、管理重构: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面对数字化转型引发的管理悖论,企业需构建“战略-组织-数据-人才-文化”五维协同的破局框架。该框架并非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颠覆,而是通过数字技术与治理智慧的融合,实现管理范式的进化升级。
(一)战略层:构建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标杆引领法为战略落地提供了操作范式。某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场景解构-技术匹配-价值重构”三步法,将转型目标拆解为可量化的能力模块。企业可借鉴该模型构建战略蓝图:首先基于成熟度评估模型确定当前能力层级,其次选取行业标杆作为参照系,最后设计“技术采纳—流程变革—组织适配”的三阶实施计划。动态校准机制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某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响应系统,通过实时环境信号抓取调整资源配置权重。这种机制包含环境感知、情景模拟、战略迭代三个核心模块[4]。(二)组织层:打造柔性化治理架构
混合型组织设计平衡了效率与灵活性。某科技企业采用“前台-中台-后台”架构:前台保持敏捷战队形态,中台沉淀共性服务能力,后台保障基础运营。这种设计使资源协同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保持了业务单元的创新敏捷性。数字中台驱动了流程优化。通过流程数字化实现了管理重构:将核心业务流程拆解为数字节点,构建端到端的服务链条。某企业引入智能流程系统后,跨职能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关键流程执行周期有效缩短。
(三)数据层: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治理闭环是价值释放的基础。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施“采集—清洗—标注—应用”的标准化流程。某制造企业通过数据资产目录管理,使设备维护成本显著降低,生产稳定性大幅提升。关键举措包括:构建主数据管理体系以确保信息一致性,采用先进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以保障数据的可用性。智能决策升级需要人机协同。该系统包含三层架构:数据驱动层(实时采集多元信息)、算法决策层(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人工干预层 (异常场景专家介入),实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互补。
(四)人才层:培育数字化领导力
数字化领导能力模型涵盖技术认知、数据决策、生态构建三个维度。某企业数字领袖培养计划要求管理者具备技术转化能力,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决策敏感度。人才生态化配置突破了组织边界。应构建开放式协作平台,连接内外部专家资源,采用“任务发包-能力匹配-成果交付”的柔性模式。这种机制能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同时保障技术的前沿性。
(五)文化层:塑造创新容错生态
试错文化机制能降低转型风险。应采用“最小可行产品+快速迭代”模式,通过持续实验优化解决方案。某互联网企业通过该模式实现了算法效率持续提升。其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建立分阶段发布机制、设计系统复盘流程。员工数字素养提升需要体系化设计。某企业数字人才发展计划包含认知升级、技能赋能、思维转型三个阶段,该计划使关键岗位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六)协同演化:构建数字化转型飞轮
五维破局框架能形成自增强闭环:战略清晰推动组织变革,数据流通赋能人才决策,文化包容加速技术采纳,最终反哺战略迭代。企业需要构建“战略定力+敏捷行动”的平衡,在持续试错中完成管理范式的数字蝶变。这一演进过程不是技术替代管理的革命,而是技术与管理共同演化的渐进式变革,最终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5]。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理论解构与实证映射,阐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管理范式的重大影响。技术赋能既创造了效率革命的可能性,也引发了人性化管理的新命题,其本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组织场域中的交互重构。对五大矛盾集群的解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战略、组织、数据、人才与文化要素的耦合创新,构建自适应的生态系统。实践观察显示,领先企业正通过构建战略韧性框架、打造模块化组织架构、培育数据驱动文化等路径,实现管理模式的范式跃迁。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数字伦理规制、跨文化转型机制及风险应对体系等议题,为企业穿越数字化转型深水区提供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工具。本研究强调,数字化转型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持续的组织进化能力将成为数字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参考文献
[1] 金璐.数字化转型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商业观察,2024,10(22):78-81,86.
[2] 范雯雯.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与变革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24(18):148-150.
[3] 吴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4(7):94-95.
[4] 吴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24,43(36):9-12.
[5] 胡晓彤.数字化转型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2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