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经济赋能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数字经济赋能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郭钰洁 黄洁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新引擎。以数字技术为驱动要素的旅游创新是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在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
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的兴起,为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绿色生态发展,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有效融合[1]。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分析数字经济在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体验、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期待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帮助农民群众寻找增收途径提供有益借鉴。
一、数字经济与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一)数字经济现状
      近年来,湘潭市在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数字新经济生态实现跨越式发展,智能化赋能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实现了“以图管村、以图管产、以图管人”,为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精准化的服务和管理。
(二)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现状
      湘潭市位于长株潭“金三角”城市群,湘潭市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了诸如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形式。目前全市有多处生态休闲旅游点,年营业收入约为1.5亿元,年接待游客约为200万人次,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万元的休闲农庄有40多家,年接待游客约为80万人次,经营收入约为8000万元。
(三)数字经济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
      湘潭市在积极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将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应用于乡村生态旅游的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游客行为模式与偏好倾向进行深度剖析,根据已有数据开发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湘潭市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了政府、企业乃至个人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大潮。通过数字赋能,资源整合业态,发展直播电商,搭建“基地+中央厨房+冷热链配送+学校食堂+餐饮终端”和“基地+加工+电商平台+配送”产销融合新模式。二、数字经济赋能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的路径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湘潭市加快打造市级数据总枢纽,建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归集90家单位30亿余条数据,治理形成实时动态的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批数据应用示范场景。此外,湘潭市还高标准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实现了92家市直部门全面联通、网络终端全面升级,宽带从百兆升级至千兆,实现了全市 950 个村 (社区)100%全覆盖,构建了安全稳定的政务服务基础网络。
(二)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各个阶段,以此实现数字化对产业发展的全新驱动。要通过实施数字化生产、营销与管理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湘潭市结合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农产品采摘活动、乡村美食制作等多样化项目,使游客在亲身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深刻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除此之外,湘潭市还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乡村电商、智慧农业等前沿产业,借助电商平台,售卖湘潭市的优质农产品与特色手工艺品。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旅游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向乡村生态旅游领域流动,进而为该领域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府还需进一步强化对数字经济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乡村地区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与应用能力,为数字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字经济赋能湘潭市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的挑战
      1. 数字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乡村地域的网络覆盖广度、宽带传输速度以及通信服务质量可能尚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现状对数字化服务的普及与应用推广构成了显著制约。湘潭市尽管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2. 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湘潭市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在技术应用水平方面起点较低,限制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湘潭市的乡村生态旅游在虚拟现实 (VR) 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旅游体验。
(二)数据整合与共享的挑战
      1. “数据孤岛”现象
      湘潭市在数据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湘潭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壁垒,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共用。由于技术选型差异及业务需求多样化等原因,不同部门间的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数据标准难以统一,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和成本。
      2.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亟须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在相关部门内部,数据管理的权限划分尚不够清晰明确,导致相关人员难以迅速定位并获取所需数据。因此,湘潭市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非法访问等。
(三)人才与技能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人才引进问题是乡村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2]。具体包括: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服务配套不完善等因素,难以吸引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本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平台和空间;人才激励政策不够完善,薪资待遇较低,导致人才引进难、留存难;缺乏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人才引进效果;人才评价机制不够科学,难以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3]。
(四)治理与法规的挑战
      乡村生态旅游数字化治理面临多重挑战:治理体系滞后,法规与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信息孤岛”问题突出;跨部门协作机制缺位,资源整合不足,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存储及应用环节标准缺失,影响数据质量与综合利用;数据安全防护薄弱,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基层数据采集能力欠缺,制约数据应用实效。同时,现有法规政策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扶持、人才引育、基建配套等政策缺乏系统协同,政策效果评估机制缺位,难以及时纠偏改进;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政策落实效果[4]。
四、策略建议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湘潭市需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强化设施的互联互通。要重点构建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破解“数据烟囱”壁垒,夯实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基础;同步加速5G及光纤网络覆盖,提升网络传输速率以及满足数字化发展需求;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大投入,优化网络布局和巩固网络基建优势地位,努力为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二)推动数据整合与共享
      首先,湘潭市应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明确各级政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职责。其次,湘潭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通过构建统一开放的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实现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规范、数据交换等。平台应承载多个智慧行业应用,实现双向数据交换与共享。最后,湘潭市还应积极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就包括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强化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三)培养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人才的专业能力是决定乡村数字化应用水平及推动旅游业升级的核心要素。旅游企业与乡村政府需强化协作,制定人才吸引策略:企业应建立包含薪酬优化、驻村补贴的激励机制;政府需完善人才在居住、子女教育及养老等方面的保障,营造无忧环境,促使人才专心搞乡村建设。
(四)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湘
      潭市可凭借‘智慧湘潭’综合平台,着手建立涵盖全范围、全链条的数据资源目录以及共享标准[5]。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各部门在数据采集、交换方面的权责边界,并且推行标准化的数据接口。
      在数据开放共享的进程当中,要同步把安全防护体系加以完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制定出地方性的数据安全实施细则,进而明确数据分类分级的保护机制[6];通过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采集游客信息,规范数据使用范围,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强化针对基层干部及旅游从业者的数据安全培训,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在治理层面,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村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成立市级数字乡村治理领导小组,破除“各自为政”壁垒;鼓励旅游企业、科技公司与村委会组建数字化治理联盟,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7];建立数字化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将数据共享率、平台使用率等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确保治理措施有效落实。
五、结语
      在未来,湘潭市须持续不断地强化创新方面的驱动力量,精准地把握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应用。要加快速度去培育本土的数字文旅企业,全力打造在全国范围内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数字化项目;着手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以此来吸引各类人才来本地开展创业活动,充分激发乡村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凭借政策层面的引导、技术所赋予的能量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湘潭市有望成为全国乡村生态旅游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典范,进而为乡村的振兴事业以及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出带有自身特色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孙建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4(8):73-75.
[2] 周丽,蔡张瑶,黄德平.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21(6):137-144.[3] 田昕加,章刘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4(3):104-109.
[4] 伍进元.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经济振兴的路径: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4):26-29.
[5] 吴志才,吴星南.数字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旅游学刊,2024,39(12):12-14.
[6] 张小允,鲍洁,许世卫.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农业品牌建设路径探索[J/OL].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2[2025-04-07].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11.3513. S.20250313.1334.006.html.
[7] 马颖,李志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制约因素与路径思考[J].时代经贸,2025,22(2):157-16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