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智慧交通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
 

智慧交通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
赵正男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东区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作者简介:赵正男(1981—),女,本科,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路运输经济。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智慧交通技术正深刻改变公路运输业态。本研究立足公路运输经济效率提升需求,分析智能技术应用的多维度影响,从技术作用机理层面揭示数据支持决策、风险实时监控、路径动态调整等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能调度系统重构运输组织、自动驾驶技术革新驾驶模式、车路协同平台突破信息壁垒、区块链技术重塑信用体系等实施路径,为推进公路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智慧交通技术;公路运输;经济效率;影响分析
    引言
    智慧交通又称“城市运输物联网”,是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智能城市的一个典型实例。智慧交通是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引入城市交通中,将一系列的交通要素与网络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时监控被管理的交通元素的运行状况和功能状态,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还可以有效提升居民出行效率[1]。本文从技术应用效果、作用机理、实施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智慧交通技术提升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向。
    一、智慧交通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影响
    (一)压缩运营成本
    公路运输领域长期面临成本管控难题,智慧交通技术从根源上重塑了成本控制逻辑。车辆装载率提升成为关键突破点。智能配载系统自动分析货物体积与车型匹配度,科学规划车厢空间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无效载重空间。
    运输路线优化算法持续迭代升级,综合考量道路等级、海拔变化、天气预警等多维因素,动态生成最经济行驶路径,直接降低轮胎磨损和燃油消耗。维修保养模式发生根本转变。车载传感器实时采集发动机转速、刹车片厚度等关键参数,精准预判零部件更换周期,避免过度保养产生的冗余支出[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同步革新,电子围栏与生物识别技术结合,自动记录驾驶员工作时长与作业强度,智能排班系统平衡人力配置与任务需求,消除传统调度中的人力资源浪费,形成从微观操作到宏观决策的立体化降本机制。
    (二)控制运输时效
    运输时效管控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智慧交通技术构建起全链条时效优化网络。路网通行效率提升成为首要着力点。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车流密度自动调整红绿灯时长,动态平衡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交通阻滞。在途车辆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北斗定位模块与路侧单元协同工作,毫秒级反馈车辆位置信息,使调度中心即时掌握运输进度偏差。异常事件响应机制实现智能化转型。AI视频分析系统自动识别交通事故或道路障碍,应急指挥平台同步启动备选路线规划,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状况对时效的影响。装卸作业环节引入自动化改造。智能叉车与电子标签系统协同作业,精确计算货物搬运路径与工序衔接,压缩传统模式下反复核对造成的等待时间。跨区域运输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云平台打通不同行政区的交通管理数据,预判省界检查站车流高峰,智能预约系统错峰安排车辆通关时间[3]。
    (三)降低事故概率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持续消解依赖技术手段突破,智慧交通系统构建起立体风险防控体系。驾驶员行为监测技术实现质的飞跃。车载摄像头配合生物传感设备实时捕捉疲劳驾驶特征,方向盘握力检测模块分析操作稳定性,系统即时发出分级预警提示[4]。车辆安全距离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周围车辆动态,自动调节跟车速度保持安全间距,能有效预防追尾事故发生。道路环境感知系统全天候运行,热成像设备识别夜间行人移动轨迹,AI算法解析非机动车变道意图,预判潜在碰撞风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同步推进,智能路侧单元实时监测桥梁沉降与路面裂缝,气象传感器采集能见度与结冰数据,风险信息被即时推送至途经车辆。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系统升级,车载碰撞传感器触发后自动上传事故坐标,救援力量精准定位缩短响应时间,路侧可变情报板同步引导后方车辆绕行,让风险防控链条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预防,形成人车路协同联动的安全保障网络。
    (四)优化能源消耗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成为绿色运输转型核心,智慧交通技术搭建起全要素节能管理体系。车辆动力系统匹配精度持续改进。云端数据库存储不同车型的扭矩特性与能耗曲线,智能算法根据载重与坡度自动切换最佳动力输出模式。行驶阻力控制技术取得突破。空气动力学传感器监测车身周围气流变化,自动调节导流板角度降低风阻系数,储能装置回收制动能量。运输组织模式发生结构性变革。智能拼单系统整合零散货运需求,提升单车装载率,减少空驶里程,多式联运规划模块统筹公路与铁路资源配比。能源补给网络实现智慧化升级。充电桩空闲状态被实时上传至调度中心,车辆续航预测模型自动规划最佳补充能量时机,避开用电高峰降低充电成本。驾驶行为节能引导体系逐步完善,能耗监测终端生成个性化分析报告,培训系统模拟不同路况下的节油操作,培养驾驶员经济时速保持习惯。
    二、智慧交通技术提升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
    (一)形成数据驱动决策
    公路运输管理决策模式经历革命性转变,数据要素深度渗透业务全流程。海量运营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涵盖车辆位置、货物状态、道路条件等多维度信息,构建起动态更新的数据资源池。机器学习算法解析历史运输记录,识别不同季节、区域、货类的运力需求规律,为运力储备提供科学依据。实时交通流量数据与天气预报信息交叉验证,预测未来三小时内的路网通行能力变化,支撑调度决策提前布局。成本核算模块整合燃油价格、过路费标准、人工费率等变量,自动生成多套运输方案的经济性对比分析。异常情况处置机制同步升级,突发事故数据触发应急预案库智能检索,快速匹配最优解决方案。
    (二)规避实时监控风险
    风险防控体系向主动预警模式转型,全天候监控网络覆盖运输全过程。车载诊断系统持续追踪发动机温度、胎压、制动效能等关键参数,将在异常数值波动时触发三级预警机制,分级推送检修建议至驾驶员与调度中心。路网健康监测平台整合桥梁传感器与路面检测设备数据,实时评估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动态调整重载车辆通行权限。驾驶员状态监测技术突破生物识别局限,方向盘握力传感与眼动追踪协同工作,疲劳驾驶特征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
    天气预警系统接入运输管理平台,暴雨大风等极端气象信息被提前推送至在途车辆,智能路径规划模块自动规避高风险区域。风险管控从单点防御升级为立体防护,构建起贯穿人车货路环境的全要素安全屏障。
    (三)调整路径规划动态
    运输路线的灵活调整能力决定整体运输效能,智慧交通系统构建起多维度路径优化机制。路网通行数据实时更新成为动态规划的基础,车载终端每秒上传位置信息与行驶速度,云端平台融合电子警察抓拍数据与气象卫星信息,形成分钟级更新的道路状况图谱。多车协同调度算法突破单机优化局限,统筹区域内全部在途车辆的运输任务,通过时空错配避免多车重复经过拥堵路段,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动态调整机制打破固定线路的传统模式,形成随环境变化自主演进的智慧路径网络,运输过程从机械执行转向智能适应。
    三、智慧交通技术提升公路运输经济效率的路径
    (一)智能调度系统重构运输组织
    运输企业应联合软件开发公司构建智能调度中枢,解决传统运输组织松散低效的痛点。云端算法整合历史订单数据与实时路况信息,自动生成最优车辆排班计划,确保高峰期运力储备充足且低谷期资源闲置最小化。跨区域协同调度模块打通省际运输壁垒,分析相邻省份货源波动规律,智能调配返程车辆承接顺路货运任务,减少跨省空驶造成的资源浪费。多式联运接口对接铁路货运系统与港口管理平台,自动拆分长距离运输任务,合理分配公路短驳与铁路干线运输比例。电子围栏技术监控仓储节点作业效率,动态调整车辆到达时间,避免装卸区拥堵。调度指令传输通道升级为5G网络,确保复杂天气条件下指令传达零延迟。
    (二)自动驾驶技术革新驾驶模式
    车企与科研机构应协作研发渐进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分阶段改变人力驾驶主导的现状。环境感知系统融合激光雷达与视觉识别技术,精确解析道路标线、交通标志、障碍物三维坐标,构建车辆行驶决策的数据基础。车规级计算平台处理传感器数据流,毫秒级生成加速、制动、转向控制指令,确保复杂路况下的行驶安全。云端驾驶行为数据库持续积累处置突发状况的决策模型,通过OTA升级不断提升系统应对异常事件的能力。驾驶员要把自身角色逐步转变为行车监督员,重点处理系统无法决断的特殊情况。保险企业应配套开发自动驾驶专属责任险,合理划分系统故障与人为干预的责任边界,推动运输行业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
    (三)车路协同平台突破信息壁垒
    交通管理部门应主导建设全域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破解“信息孤岛”制约效率提升的难题。路侧感知单元部署密度持续增加,微波雷达与高清摄像头组合监控车道级交通流,实时上传事故、施工、管制等事件信息。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在关键交通枢纽,就近处理海量物联网数据,降低云端传输时延。V2X通信协议统一不同厂商设备标准,确保社会车辆与智能路侧设备间的无障碍信息交互。动态电子地图服务整合多源实时数据,为各类导航软件提供权威路况更新。应急管理系统接入协同平台,自动协调交警、路政、救援等多方力量处置突发事件,构建支撑智慧出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四)区块链技术重塑信用体系
    货运平台运营商应引入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不可篡改的运输信用数据库。要把托运方历史发货记录、承运方履约数据、车辆维修档案等关键信息上链存储,形成完整可信的信用轨迹。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运输协议条款,货物签收瞬间触发运费结算,解决传统模式下账款拖欠纠纷。第三方审计机构应获授权访问链上数据,定期出具运输服务质量评估报告,帮助货主甄选优质承运商。金融机构应基于链上信用记录开发运费保理产品,为中小运输企业提供灵活融资服务。监管部门应通过监管节点追踪异常交易,及时发现虚开发票、重复抵押等违规操作。
    四、结语
    公路运输经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呈现新的发展图景,智慧交通正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运输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未来发展中,需重点关注技术迭代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构建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机制,推动公路运输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苗晨钟“. 物联网+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4(34):64-66.
[2] 杜芸“. 双碳”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4(19):56-58.
[3] 刘玉娟. 低碳经济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24(4):60-63.
[4] 于曰迪.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1(3):57-5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