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研究
黄思远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作者简介:黄思远(1992—),男,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面预算管理。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整合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协调多层级管理的方法,其体系建设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能。本文针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建设,结合行业特性与企业战略需求,提出涵盖组织重构、流程优化、动态监控及考核创新等维度的实施路径。研究通过构建多层次预算组织体系、推行零基与滚动预算结合模式、建立动态预警与调整机制等方法,实现预算编制精准化,为中铁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铁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
一、中铁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的背景
(一)缓解行业竞争压力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建筑领域发展速度加快,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 为国内传统的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在行业内优秀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背景下。在市场波动变化剧烈的背景下,客户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方面有更高要求[1]。
(二)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
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建设。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出发点,通过不断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各项数据要求,并且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的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精度和水平。例如,需要扩展国际市场时,利用精细化预算管理策略,通过合理规划海外项目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风险评估,能够促使战略举措有序落实到位。
(三)内部管理提升的要求
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企业应通过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信誉度,确保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然而,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若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管理难度就会升高。对以往状况的分析发现,运用常规的预算管理方式容易引起预算不准确、执行监控不到位、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进行全面监控,并根据执行状况做出调整。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的目标
(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营中,采取精细化管理策略,能够细化预算数据,保证各项数据具备精准性[2]。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中,应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业务特点作为出发点,合理分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在核心业务以及新兴领域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投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对于低效、非核心业务,适当减少资源投入。
(二)成本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避免出现成本失控现象。预算编制阶段,应对企业各项成本数据进行精准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预算执行环节,应对企业成本控制情况全面监控,并且就成本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和调整措施。例如:利用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落实施工管理的策略,能够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以及成本升高的情况。
(三)战略目标有效落地
在长远发展过程中,应制定合理发展战略目标,并且进行目标分解。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后,要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各个岗位中,确保全体人员理解战略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中,应以战略目标作为核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行需求。例如: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则应在市场拓展时增大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宣传体系,扩大企业的影响力[3]。
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要点
(一)预算组织体系精细化
第一,建立多层次预算组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中,应建设多层次预算组织,保证各层次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有序执行。决策层要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企业的总经理、总会计师负责,对重大预算以及决策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管理层要设置预算办公室,一般设置在财务部门,再配置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预算编制、汇总以及分析,并且协调各部门的预算工作。各级预算责任单位为执行层,主要包含业务部门、项目部、子公司,促使预算编制和执行有序进行。
第二,明确各组织职责。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责任是制定项目预算管理决策目标和重大决策,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并且调整相关事项,确保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全面监控。预算管理办公室发布预算管理的制度以及流程,并组织预算人员落实各项工作责任。该环节中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根据预算目标整改和调整 [4]。
(二)预算编制精细化
第一,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在编制预算的环节,采用的是零基预算编制方式。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考虑以往任何期间的预算以及费用水平,而是从零开始,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目标以及资源情况,逐一进行费用的计算和分析,能够保证预算金额足够精准。例如,企业需要启动新项目时,对各项成本数据进行详细计算和评估,并且保证各项费用合理分配。
第二,遵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自下而上”指的是在不知道年度各类目标要求的情况下,不同业务部门以及工程项目按照自身的业务计划、项目需求、历史数据信息,独立上报一版预算给预算委员会的审核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同的单位充分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减少了解整体项目目标而产生预算偏差的情况出现。“自上而下”主要指的是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整体经营计划、财务情况,对初稿预算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并且反馈给各个业务部门。而这种背景下,预算主管部门需站在企业的全局高度,通过对资源分配以及风险防控等因素进行考虑,调整以及优化部门上报的预算。比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年度管控目标是不超过10万元,如果各填报单位事先知道了年度目标,那他们填的预算金额可能会顶着限额填报,导致预算缺乏弹性和合理性。而通过自上而下的调整,预算委员会可以根据各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和重要性,合理分配业务招待费预算,避免出现过度预算或预算不足的情况。
第三,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中,应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全面细化,确保其能够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各项施工任务也能有序完成。预算编制的阶段中首先要承接年度的目标,并且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的经营计划做好预算总体方向的重点研究,而后再将年度目标层层分解到季度、月度、相应的任务目标体系当中,让预算与日常经营能够结合为一体。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精细化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中,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监控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根据预算指标确定预警阈值,确保在成本执行参数接近或超出阈值时,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例如,在项目成本预算编制中,发现实际成本超出预算的80%,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关注成本情况。同时,要组织人员定期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且编制检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具备全面性,包含预算执行情况概述、偏差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措施[5]。
第二,加强预算调整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因为市场等外力因素影响,不得不变更成本数据,需各部门、单位共同审核,明确成本变动的必要性,并且做好各项记录工作。成本需要变动时,由相关单位提交申请,并且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全面审批。审批通过后,再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预算调整,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记录。
第三,强化预算外费用审批授权。需要明确预算外费用的界定范围。在实践阶段,不同区域的预算外费用应由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批。例如,少量的预算外费用可以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而对于资金量大的则需要上报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审批,并且审批阶段要求申请人详细说明预算外费用的形成原因、金额的计算依据,以及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审批人员在收到此类申请之后,需要在评估它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之后方可授权支出。
(四)预算分析与考核精细化
第一,深入开展预算分析。全面预算体系建设阶段,应采取多种方法展开预算分析。预算分析过程中,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较为常见,需充分对比历史数据、行业标杆,寻找到差异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对比不同项目的成本利润率,分析成本控制的优劣。因素分析法是成本对比的重要策略,主要从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效率变化展开,以了解成本变动情况。趋势分析法能帮助预算管理人员分析预算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项目建设应逐步进行,深度挖掘成本数据蕴含的价值,并且利用现场调研的方式,掌握预算变动情况,以便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调整策略。
第二,完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中,应构建完善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进而提高预算执行监督水平。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包含利润、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也要包含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预算考核体系应用时,各部门人员要详细审查核算,明确考核指标的要求和权重。例如,项目部门需落实成本控制和工程进度权重分析;销售部门主要考核销售收入以及市场占有率指标。考核流程需具备完善性、可行性,应选择适宜的考核方法,并且将考核结果和员工薪酬、晋升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中,通过落实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随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提高预算执行水平。而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阶段,当精细化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后,企业就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和监督管理方法,如此就能够确保各项资源合理配置。而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而言,想要达到精细化管理标准,就需要企业确保各部门工作任务得到明确,并且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荭. 精细化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 财会学习,2018(24):172,174.
[2] 戴薇.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2022(9):57-59.
[3] 刘维曦.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新思路[J]. 中国集体经济,2023(9):44-47.
[4] 任江萍. 新形势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 中国市场,2024(35):173-176.
[5] 陆闻艳. 科研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初探[J]. 中国市场,2022(2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