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互联网+”视域下助推衡阳市界牌镇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互联网+”视域下助推衡阳市界牌镇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赵锴 韦慧霞* 谭鑫萍 李思洋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兴旺的今天,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区域经济突破的关键。为了充分激发数字赋能陶瓷产业的作用,本研究将衡阳市界牌镇陶瓷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着重剖析互联网技术对陶瓷产业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和品牌建设起到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摸索陶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途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4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3.9%。由此可见,“互联网+”以社交媒体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依托,切实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步伐,极大拓宽了陶瓷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有效助力了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界牌镇陶瓷;传统产业转型;“互联网+”;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品牌化推广
一、“互联网+”对传统陶瓷产业的影响
      2023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1]。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界牌镇陶瓷产业的推广已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的概念普及之前,界牌镇的陶瓷产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通过各种实体店面和展会来展示和销售产品。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一产业开始逐渐向线上营销做出转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便捷性,将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中去。相关企业开始在淘宝、天猫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店铺,这样做不仅能够使产品近距离地接触顾客,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的高效物流系统,将产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
二、界牌镇陶瓷产业现状分析
(一)界牌镇陶瓷产业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界牌镇陶瓷产业作为衡阳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始于唐代,兴于清朝。釉下五彩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世界,其烧制技艺于2016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作为湖南省优秀传统文化的界牌镇陶瓷文化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界牌镇陶瓷产业的传统营销和供应链管理需要适应数字化转型,同时“互联网+”也为其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特别是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优化、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
(二)界牌镇陶瓷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界牌镇陶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首先,当前的陶瓷市场竞争激烈,佛山、潮州等地陶瓷产业升级,挤压界牌镇陶瓷的中低端市场;东南亚国家凭借低成本抢占国际订单。而界牌镇的陶瓷企业间价格战也十分激烈,利润率持续走低,平均净利润率约为5%。与此同时,时代大环境的进步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传统陶瓷产业的营销模式受到冲击,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迫使界牌镇陶瓷企业必须适应线上营销的趋势。数字化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为陶瓷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说明要打造“特色县域经济”,界牌镇被选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地带,衡阳市积极着手“界瓷小镇”建设项目,安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完备陶瓷产业园的基础配套设施。这一举措为界牌镇陶瓷产业的进步创造了新契机,同时也对陶瓷产业供应链管理提出新要求。界牌镇的陶瓷生产企业可采用数字生产技术,诸如3D打印模具、智能窑炉的控制系统等,把生产效率提升 30% 以上。若界牌镇陶瓷产业能够抓住这些机遇,完成数字化转型,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飞跃。
三、“互联网+”视域下的陶瓷产业创新策略
(一)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与生产优化
      鉴于互联网在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的战略作用越来越突出[4],界牌镇的陶瓷产业可以利用数字化的分析工具,深入地挖掘和分析电商平台上用户的行为数据。通过这种分析能够使企业精准地掌握市场动向,其中包括消费者的偏好、反馈评价。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不断调整釉色配方以符合消费者的色彩偏好,同时结合市场上的造型走向,开发出创新的器型。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界牌镇的陶瓷产品才能够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智能制造的深度应用
      界牌镇陶瓷产业通过引入智能生产线及物联网技术,已实现从原料配比至成品仓储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引入智能窑炉调控系统后,能耗成本削减了15%,生产效率提升了30%。智能制造模式的推行,不仅降低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还借助实时数据反馈优化工艺参数,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界牌镇陶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建立陶瓷产业数字化生产与管理系统
      界牌镇陶瓷产业当前的生产管理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生产流程大部分依靠经验,配方调配、窑炉温度控制等工艺多由老师傅凭经验操作,缺乏标准化和稳定性;信息不集中的问题突出,生产、库存、销售数据分散,企业间协作效率低,难以实现动态调整。在“互联网+”时代,界牌镇陶瓷产业的转型需建立数字化生产与管理系统,从而进行资源整合。陶瓷发展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5],优化资源,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推广智能制造在陶瓷产业的应用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加快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是实现陶瓷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6]。界牌镇的陶瓷产业要想转型成为数字化产业,首先需要把“数据驱动+智能设备”当成核心,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还是智能制造。因此,企业的转型可以先从窑炉的智能化转型和增加AI质量检测这些方面开始,再结合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企业与学校、研究机构的相关合作,慢慢从“经验制造”转变为“数字制造”。这样做不仅能应对生产中的环保和成本问题,还能为将来开拓高端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以便快速适应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
五、“互联网+”与陶瓷产业品牌建设
(一)社交媒体赋能品牌传播
      据统计,差不多 60% 的消费者更偏好购买在社交媒体活跃的品牌的产品,界牌镇陶瓷企业不妨结合短视频展现产品使用场景,邀请KOL (即关键意见领袖) 做推广,扩大影响力。
(二)文化叙事与品牌故事营销
      界牌镇的陶瓷产业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其丰富的传统陶瓷文化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成功塑造了品牌独特的形象。这种创新的营销策略包括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一个名为“陶瓷工艺传承”的专栏,定期发布关于陶瓷工艺大师的精彩故事,以此来吸引和教育公众。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大力宣传衡阳市政府对当地陶瓷原料资源优势的重视,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衡阳县陶瓷工业园建设等事迹[7],让大众更了解衡阳市界牌镇的陶瓷。此外,还可以在商品的详情页上特别设置“文化历史”专区,通过播放关于陶瓷发展历史的纪录片,让消费者在了解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用户参与式品牌共创
      应建立线上社群 (如微信粉丝群),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设计投票或定制服务,提升用户黏性。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反馈,推出限量联名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六、“互联网+”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政策激励与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绿色创新的关键[8]。陶瓷产业现存两个弊端——高能耗和废弃物多,目前需要通过绿色转型加以解决。资料显示,每生产1 t陶瓷需要消耗 1.2 t 标准煤,并产生 0.5 t 固体废弃物。笔者认为衡阳市界牌镇可借鉴意大利陶瓷企业的经验。某国企业通过应用节能技术,有效降低能耗超20%,并推广废瓷片回收利用,节省 30% 的原料成本。同时,应借助大数据优化原料配比与生产流程,结合电商平台推广环保产品,响应市场的需求。
(二)未来趋势:智能化、个性化与全球化
      陶瓷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智能化、个性化与全球化,互联网将持续推动陶瓷产业升级。电商平台将持续助力陶瓷产品全球化布局,拓宽销售渠道。《中国陶瓷工业年鉴》显示,2020年陶瓷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这表明,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及环保化转型将成为陶瓷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马云提出的“未来即互联网商务”预示着陶瓷产业将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构建高效、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敏燕,姜美琴,李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 商业经济, 2024(12): 30-32,193.
[2] 邓安萌.数字化视域下传统陶瓷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融合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21):8-12,16.
[3]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陶瓷文化的数字化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31.
[4] 徐斌,陈芳,徐志勇“. 互联网+”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4):21-27.
[5] 王芳.基于绿色发展的陶瓷产业转型路径分析[J].江苏陶瓷,2020,53(2):10-11,18.
[6] 张立煌.德化陶瓷产业结构转型战略研究: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65-68.[7] 刘晓明,刘艺苑,胡良页.湖南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49(1):4-7.
[8] 蒋向利.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转型升级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J]. 中国科技产业,2016(1):34-39.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