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
宋英楠1 吴东奇2
(1.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2.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力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并且对乡村经济建设与农业增效有着重要意义。但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更追求商品质量与生产品牌。而部分乡村特色产业仍缺乏统一的品牌建设与标准化质量保障,过度依赖以线下为主的传统营销思路,难以满足当前消费者与市场环境发展的需求。对此,本文基于数字技术赋能视角,深入结合东北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实际,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要素、发展过程与发展重点,提出数字技术与产业品牌化发展的融合举措,以期为乡村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字技术;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品牌化
引言
消费者在面对市场开放程度扩大情况时,会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与产销环境。然而,部分乡村特色产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仍会长期依赖小家庭生产、低附加值加工的传统发展模式,产业链短且附加值低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使其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竞争和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乡村特色产业需要通过现代化转型手段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求。
一、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内涵
产业品牌化是指行业或产业集群通过品牌化建设,形成具有市场辨识度的品牌资产的过程。而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在原有产业品牌化的基础上,侧重挖掘地域独特性(包括文化、自然等要素),来提升产品的市场辨识度与溢价能力。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体现为一个集资源转化与生态及文化经济再生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提升乡村特色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1]。在品牌化发展中,产业商品价值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后,会开始将地域优势与当地产业的生产体系产生关联,并在探索中根据消费者的基础需求来为商品赋予一种可量化的价值标签,切实地衔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促进产业商品到乡村特色品牌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能够提升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更能深度还原乡村特色产业的资源独特性,让乡村特色产业在市场中有效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机理
(一)数字赋能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促进资源高效共享
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源)是乡村特色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支撑。得益于生产要素间的良性作用,乡村特色产业才能够进行产品价值升级,并在升级过程中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本体的现代化转型。在数字技术赋能视角下,分布在生产环境中的资源要素能够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约优势,构成资源体系,并作为乡村区域性的资源共享中心,优化协同配置乡村特色产业的资源。这种资源共享形式不仅在传统生产要素应用形式上实现了优化重组,促进整个产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也在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乡村产业“非标准化”“小农”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进一步通过资源基础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的韧性。
(二)数字赋能产销质量保障增强,提升产品附加值
保障产品产销质量是乡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实施从产品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质量控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本身与对应服务满足消费者期望和既定的消费标准。数字技术的融入,能够在增强产品产销质量保证的基础上重构乡村特色产业价值链条,通过数字增级与服务增值来提升原产品附加值[2]。同时,产品产销质量得到保障也会间接提升客户群体对消费产品的信赖度,树立“硬质量+软服务”的品牌形象,以此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三)数字赋能品牌营销路径拓展,增强产品知名度与竞争力
从概念角度分析,乡村特色产业产品销售是指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价值变现的过程。销售过程中市场化手段是促进实体流通的关键,因此,产品销售范围、有效性是直接关系到村民收入与乡村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有效的销售体系及营销路径不仅可以帮助乡村特色产品突破地域限制,精准对接外部市场,同时也能够根据反馈的销售信息反哺特色产品生产环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动态与消费者需求动态调整产品形态,形成产销良性互动,从根本上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由此可知,农村特色产业产品销售(营销)环节是实现产业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产品销售的现代化发展与品牌推广提供了重要发展思路。线上+线下模式的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销售端、客户端数据的双向流动,打破了传统乡村产品流通的时空限制。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
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力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并且对乡村经济建设与农业增效有着重要意义。东北地区的乡村特色产业是具有独特区域标识的经济形态,多以自然资源(如人参、鹿茸、长白山森林、大小兴安岭林区)、产业基础资源 (如大庆油田工业遗址)、文化历史资源 (如满族剪纸、赫哲族鱼皮画) 为依托,建立独立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整体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对此,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木耳产业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在数字技术赋能视域下的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促进生产资源共享,筑牢产业品牌化发展根基
为了推动“数据驱动、产业集群共享”新型产业生态的构建,强化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的韧性,本文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产业生产数据中心,赋能农村特色产业生产资源、生产要素共享,以改变传统乡村产业分散化的发展模式,最终以数据中心为资源衔接,通过各生产主体间的资源协同,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切实地将分散的乡村特色产业逐步升级为具有市场辨识度与高生产效率的品牌经济形态,奠定产业品牌化发展根基,为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
在品牌化发展实践中,应该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框架,建立特色产品大数据平台。在该数据平台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区域内的土地、劳动力、技术、设备等异质生产要素,共享发布黑木耳采摘、晾晒等季节性用工需求,木耳菌包污染、病虫害问题的最新解决方案,以及市场竞品动态、产品新卖点 (“有机”“富硒”) 等资源数据,使产业范围内由农业经营主体、各服务机构与加工商贸单位等主体构成的产业集群均参与黑木耳特色产品生产加工过程[4]。通过数据分析,自适应识别黑木耳种植市场中的优势品类,指导产业布局优化。同时,结合销售数据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避免集群内部各经营主体间的同质化竞争。这种共享发展模式将数据资源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依据,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也间接作为集群内部各主体衔接的纽带,为区域品牌共建共享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产销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利用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的链式数据结构进行可信数据的存储与共享,适用于乡村特色产业产品信息的透明化与安全共享,可以为客户群体提供产品质量保障[5]。在该技术赋能下,可以通过搭建全链路数据上链架构,对黑木耳生成、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检测与管理,同时自适应保存、上传黑木耳种植、加工过程中的多端数据。基于此,通过二维码绑定存储多端数据的区块链地址,为黑木耳产品附加唯一标识标签。当消费者扫码后,通过前端调用区块链API接口数据验证产品真伪,同时展示简化的溯源信息,使产销过程变得透明,并在保障产品产销质量的同时,间接提升客户群体对消费产品的信赖度,树立“硬质量+软服务”的品牌形象,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三)利用内容社交网络优化营销模式,拓宽品牌化发展及推广渠道
内容社交网络以用户生成内容(UGC)为核心,是通过内容分发算法驱动社交互动的网络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典型平台,均属于内容社交网络范畴。内容社交网络平台集成了分布式存储、内容分发网络 (CDN)、自然语言处理、即时通信 (IM) 等数字技术架构,具有多媒体内容发布与传播、电商交易闭环等功能。而网络平台中的用户既能够消费他人发布的内容,也能够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参与创作,形成以内容为纽带的社交关系链。
基于上述对内容社交网络功能的分析可知,各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与广泛投入为黑木耳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化提供了发展机会与发展平台。产业经营主体可以基于数字技术,转变产品营销思路,即将黑木耳产品的交易渠道从线下向社交媒体平台延伸,以社交媒体平台为核心载体,基于知识、产地、产品三个维度,打造社交化黑木耳品牌IP进行推广,推广内容主要包括菌种培育科普、绿色种植/深山采集实拍以及黑木耳冷知识。当产出垂直内容 (如“黑木耳的100种养生食谱”) 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则基于多网络平台与移动应用App促进线上到线下 (O2O) 融合模式落地,深入拓展消费者驱动定制 (O2O+C2B)、用户生成内容传播 (O2O+UGC) 等模式,促进多渠道农村特色产品供需融合以及产销对接,更加高效、深度地推广东北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品牌,以增强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四、结语
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长期发展成果会对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在分析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数字赋能视角探索当前东北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明确了其发展需要从生产要素、生产资源、产销质量、营销推广渠道等多个着力点进行实践探究。后续的探索应围绕“数字”“智能”赋能角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超,郜亮亮,来晓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逻辑、模式与进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4,34(9):162-170.
[2] 梁海兵,姚仁福 . 乡村特色产业主体利益联结:理论框架、脱钩逻辑与复联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24(9):41-53.
[3] 李滢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现实意义与路径探赜[J].农业经济,2024(7):31-32.
[4] 王丽娜,时悦.黑龙江省尚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4(5):13-16.
[5] 祝业亮.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2025(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