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框架下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刘菲菲 胡佳珍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
摘要: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绿色消费成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绿色消费标准的趋同。山东省作为中国外贸大省,在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政策适配、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及消费者认知等挑战。本文分析了RCEP框架下跨境电商绿色消费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数字技术赋能、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平台推广以及消费者行为变化,并探讨了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应完善财政激励与国际绿色认证体系,企业需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应优化精准营销策略,消费者端则需强化环保意识与激励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与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并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RCEP;跨境电商;绿色消费;供应链管理;政策支持
引言
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欧盟《欧洲绿色协议》及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跨境电商凭借数字技术、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绿色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通过降低关税、简化贸易手续、推动绿色标准互认等措施,RCEP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为绿色产品的贸易提供了更便捷的路径,提升了绿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RCEP为各成员国提供了政策支持,推动了绿色消费升级的进程[1]。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认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政策适配、企业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多重挑战。基于此,本研究从政府、企业、平台、消费者四个主体分析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RCEP促进跨境电商绿色消费的政策背景
RCEP框架通过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议中各成员国在绿色贸易、环境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逐步趋同,为区域内绿色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2]。通过降低关税、简化贸易流程、互认绿色标准等措施,RCEP有助于跨境电商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绿色产品在区域内的流通,进而促进绿色消费的全球推广。
中国作为 RCEP 的重要成员,已经出台了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绿色消费体系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产品推广、低碳物流等方面的优化。在山东省,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港口、物流网络和产业集群优势,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绿色转型。同时,出台了包括出口退税、海外仓补贴、绿色认证体系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绿色消费的支持力度[3]。
二、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的主要挑战
(一)平台端:绿色供应链与市场推广难题
山东跨境电商平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追溯系统、碳足迹计算和环保包装等技术壁垒,缺乏精准优化工具。此外,消费者认知不足、品牌信任度低,加之绿色产品价格较高,使市场推广面临较大压力,而行业内低价竞争策略进一步限制了绿色产品的市场份额。
(二)企业端:绿色转型的成本与供应链挑战
中小企业因融资困难、技术投入高,难以承担绿色生产改造成本,同时缺乏国际绿色标准认证能力。由于对绿色供应链体系不成熟,企业难以建立稳定的绿色供应网络,而高昂的维护成本使部分企业对绿色产品供应持谨慎态度。
(三)消费端:绿色消费意识与支付意愿不足
绿色产品溢价较高,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难以接受额外成本。同时,绿色消费的长期收益难以量化,缺乏直接经济激励。在不同市场,消费者对环保标签和可持续产品的信任度不一,若绿色消费未成为主流,市场需求难以有效提升。(四)政策端:绿色监管标准与激励政策执行难各国绿色产品标准与认证体系不统一,使企业出口合规成本增加,部分国家仍对绿色产品设置技术壁垒[4]。此外,尽管政府推出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但执行效果有限,部分政策未能精准覆盖目标消费群体,影响推广成效。
三、RCEP 框架下跨境电商绿色消费的关键驱动因素
(一)数字技术推动绿色供应链优化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优化供应链管理、物流调度和库存预测,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能效。例如,智能物流可优化运输路线,降低碳排放。区块链技术则能实现产品碳足迹追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确保符合绿色标准[5]。
(二)跨境电商平台引导绿色消费
平台可通过算法推荐、绿色专区设立和环保信息标签,提升绿色产品的曝光率和消费者信任度。例如,亚马逊等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向用户推荐可持续产品,并通过评价系统增强其购买意愿。
(三)绿色产品贸易便利化政策
RCEP通过关税减免、简化贸易手续和标准互认,降低绿色产品出口壁垒,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对部分清洁能源设备实行零关税,日本、韩国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在东南亚市场占比提升。区块链技术也可助力绿色认证体系,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真实性的信赖。
(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及影响因素
消费者对环保效益的认知、社会责任感和政府激励政策影响其支付意愿。电商平台可通过绿色购物节、折扣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同时政府应提供税收减免,推动市场成熟。
四、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
在推动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供给端的优化、需求端的引导以及政策端的支持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供给端优化的角度来看,跨境电商企业应积极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供应链透明度,还能推动国际认证体系的对接,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6]。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绿色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也是保障绿色产品质量的关键。此外,山东省应推动绿色产品的国际认证体系对接,并建立统一的绿色标准,降低企业认证成本,进一步提升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在需求端,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推荐等,优化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体验,提高其购买意愿。此外,平台可以设置绿色消费积分、补贴等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7]。通过优化绿色消费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个性化营销,提高消费者的绿色购买决策。例如,政府可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绿色消费奖励计划,通过绿色消费积分兑换等方式,提升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兴趣,推动绿色消费文化的普及。
政策端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强对跨境电商绿色认证体系的引导,推动国内绿色认证体系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政府可以设立绿色基金,支持企业参与绿色认证,降低企业的认证成本。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降低绿色产品出口关税、增加绿色消费补贴等激励措施,提升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借鉴欧盟等地区的经验,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发展的资金支持,是推动绿色消费升级的重要路径。
五、政策建议
(一)区域标准协同需要制度型开放创新
建议设立“山东-RCEP绿色认证服务中心”,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涵盖中、日、韩、东盟等12种语言的绿色标准知识图谱,使标准查询效率提升。“一次检测,多 国 认 可 ” 机 制 需 基 于 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MRA),重点突破电子电器 ROHS 检测、纺织品 OEKOTEX认证等高频领域,降低企业合规成本[7]。“绿色护照”制度的设计应参照 WTO/TBT 协定,对获得 ECOLABEL、中国环境标志等认证的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失信联合惩戒需建立区块链存证系统,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触发RCEP成员国间的预警通报,降低违规行为复发率。
(二)政策工具创新需要精准施策与动态调整
绿色金融方面,专项贷款产品应嵌入碳排放强度(CEI) 指标。海外仓光伏改造补贴需采用“基准线法”,对单位面积发电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阶梯式奖励。监管体系创新需要构建“三位一体”评价模型,将碳足迹、绿色专利、社会评价纳入跨境电商信用评级[8]。“碳关税”准备金的计提可参考欧盟CBAM机制,按产品HS编码设置差异化预缴比例。
(三)产业赋能平台的建设需要政产学研协同发力
“绿色数字孪生实验室”应集成生命周期评估(LCA)模型库,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回收的虚拟仿真服务。碳排放SaaS工具的开发需采用IO-LCA (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法),整合RCEP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培育需要建立“能力-信用”双维认证体系,建议参照 CNAS认可规范制定跨境电商绿色服务商评价标准。特别要加强碳审计机构的跨境合作,推动中日韩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制定《跨境电商碳核查准则》,构建区域认可的计量报告核查(MRV)体系[9]。
六、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山东省跨境电商绿色消费的升级,必须从政府、企业、平台和消费者四个层面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绿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绿色供应链智能化、消费者行为变化趋势,并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升绿色消费信任体系建设,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宗义,李好,刘佳琦,等.政府环境责任能否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兼论制度、技术与理念的影响[J]. 统计研究,2024,41(9):59-71.
[2] 卢玥.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研究[J].金融,2023,13(4):884-889.
[3] 孙永河,薛晗素.绿色信息披露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9(3):334-344.[4] 王兆华,陆彬,王博,等.节能信息曝光度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电商数据平台大规模文本数据的判据[J].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241-251.
[5] 吴迪.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23(2):15-24.
[6] 张昊,冯永晟,陈丽芬,等.如何推动绿色消费升级?:电商策略性调价行为与节能产品需求特征[J].管理世界,2024,40(7):103-128.
[7] 张慧智,孙茹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绩效[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77(1):123-135.[8] 张莉“. 双碳”背景下绿色产品认证对绿色消费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4(16):66-69.
[9] 张杨,袁宝龙,郑晶晶,等.策略性回应还是实质性响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企业绿色创新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24,27(3):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