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
 

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
——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王凯 王家琦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研判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深化对旅游富民效应的科学认识,推动共同富裕路径探索。本文通过构建多渠道传导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共同富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旅游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赋能作用;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呈现多渠道特征,存在“旅游经济→居民消费→共同富裕”“旅游经济→产业结构→共同富裕”“旅游经济→基础设施→共同富裕”三条路径;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原国家级贫困县主要依靠间接效应驱动,非原国家级贫困县则主要依赖直接效应。
      关键词:旅游经济;共同富裕;形成机制;中介效应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1]。这为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将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旅游业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高度契合。
      同时,共同富裕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在旅游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的提升[2]。武陵山片区是国家启动的首个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区。通过旅游振兴乡村的发展道路,当地经济、社会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研究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理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参考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表明,旅游业作为一个多维的综合性行业,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在物质富裕层面,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有效手段[3],能够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等多种方式,推动欠发达地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进而对实现物质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4]。在精神富裕层面,旅游业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显著提高目的地居民对手工技艺、民俗节庆等的认知,提升文化认同感,从而在精神层面上促进共同富裕。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推动城乡均衡发展,间接促进区域协调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然而,旅游业收益分配不均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5],确保旅游收益公平分配,使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在旅游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机制及实现路径的实证研究仍有所欠缺。探讨集中连片脱贫区旅游对共同富裕的形成机制及作用路径,对于发挥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缩小脱贫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武陵山片区的71 个县 (市、区) 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对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的传导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经济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系统性的方式推动目的地实现共同富裕,以期为共同富裕理论以及旅游经济研究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补充。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横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是区域发展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区域。武陵山片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年底,片区共有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多个国家森林公园和300余处3A级及以上景区(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占比高达81.7%。自2019年以来,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在10000元以上,较十年前增长超过两倍有余。2021年,该地区接待了近7亿名游客,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带动乡村振兴道路,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深入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对共同富裕效应的贡献,可以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而推动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关数据均来源于 2011—2022 年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各县域所属地级市统计年鉴与各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其中部分年份中的指标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补充完整。
(二)研究假设
      1. 直接影响
      旅游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在当前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处于较高水平,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旅游业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在推动地区发展、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增加税收贡献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6]。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将为各地区提供更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和良性循环。即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可能直接对目的地共同富裕水平产生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旅游经济能够直接推动共同富裕。这一假设体现了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就业创造者和资源优化配置者的潜力,以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 间接影响
      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包括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方面的支出,促进了当地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增长[7]。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消费市场的繁荣。同时,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稳定增收,并增加其消费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旅游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会催生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多元化能够降低目的地对某一特定产业的依赖,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了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目的地可能会引入新的技术,带动其他产业,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旅游经济能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
      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和聚集。此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提高居民的日常出行效率和生活便利性,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4:旅游经济能够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
(三)研究方法
      1. 指标体系构建
      共同富裕涵盖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其中“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共享机制,“富裕”则体现了社会整体对财富的积累程度。因此,本文构建如下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
      2. 变量选取
      根据既有研究和数据可获性,本文设定代理变量如下。(1) 解释变量:旅游经济,采用旅游总收入占 GDP的比重为代理变量。(2)被解释变量:共同富裕,构建表1共同富裕指标体系。(3) 中介变量:居民消费采用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的对数作为代理变量;产业结构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作为代理变量;基础设施,首先用公路通车里程除以总面积计算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再用农业机械总动力除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得到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最后加权求和构成基础设施综合指数(考虑到两类基础设施同等重要,权重均设定为0.5)。此外,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模型测度加入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投资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控制变量。

三、结果分析
(一)武陵山片区共同富裕的时空特征
      时间趋势上,武陵山片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提高,其中2010年至2018年的共同富裕水平均值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在 2010 年、2014 年、2018 年和2021 年 的 共 同 富 裕 水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0.1161、 0.2078、0.3244、0.4293。2018 至 2019 年和 2020 年至 2021 年分别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教育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出该地区在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空间格局上,利用ArcGIS软件对2010、2014、2018、2021年四个截面的武陵山片区共同富裕测度结果进行可视化 (图1),采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将各年份共同富裕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揭示武陵山片区共同富裕时空演化特征。重庆分片区的共同富裕程度较高,且提升幅度较大,由2010年的0.1339提升至2021年的0.5623。这与其较强的经济基础、高效的行政管理、集中的投资以及城市化进程有关。湖北、湖南分片区次之,湖南分片区由0.1188 提 升 至 0.4184, 湖 北 分 片 区 由 0.1156 提 升 至0.3851。相比之下,贵州分片区的共同富裕程度较低,由0.0958上升到0.3513,是受到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以及基础设施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差异说明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发展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特定问题,以实现更均衡、更全面的区域发展。

(二)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形成机制
      本文面向武陵山片区全体县域样本,利用 Stata 软件对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报告标准化估计系数、标准误、Z值和P值等估计结果 (表 2)。就模型整体适配度而言,比较配适指数(CFI) 为 0.987,大于 0.9,标准化残差均方根 (SRMR)为0.021,小于阈值0.05,表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
      1. 旅游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路径
      第一,旅游经济水平提高1个标准单位,将直接导致旅游目的地共同富裕提高0.1281个标准单位,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旅游经济对于推动共同富裕具有直接作用。假设H1成立。第二,旅游经济提高1个标准单位,将提高居民消费0.4995个标准单位,证实旅游经济水平的提高会推动目的地居民消费提升,能够积极显著影响共同富裕水平,表明假设H2成立,存在“旅游经济→居民消费→共同富裕”传导路径。第三,旅游经济提高 1 个标准单位,会提高产业结构0.4424个标准单位,而产业结构对共同富裕估计系数为0.1739,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表明假设H3成立,即旅游经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旅游经济→产业结构→共同富裕”传导路径成立。第四,旅游经济提高 1 个标准单位,将提高基础设施0.1996 个标准单位,H4“旅游经济→基础设施→共同富裕”传导路径成立。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旅游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

      2. 基于效应分解的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基于上述对旅游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居民消费、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的估计结果,进一步分解各因素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
      如表 3 所示,旅游经济对共同富裕总效应为 0.3739,直接效应为0.1281,间接效应为0.2458且均在1%水平显著,旅游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间接效应占据总效应的65.74%。这表明旅游经济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并且间接效应占据了较大比重。首先,旅游业能够将富裕群体的消费能力转化为对低收入群体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从而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其次,在旅游项目的建设前期,对传统酒店、旅游景区等的重资产投资,以及运营期间对大量服务人员的需求,都直接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旅游经济还依赖于对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大量投资,这些投资不仅能够提升旅游体验,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加剧了两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收入差距。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农村在城乡关系中拥有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

(三)异质性分析
      武陵山片区包含4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和29个非原国家级贫困县。由于不同类型县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而原国家级贫困县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居民收入、摆脱贫困状况以及打破贫困循环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8],因此,本文将武陵山片区总样本划分为原国家级贫困县与非原国家级贫困县两组子样本,进一步揭示旅游经济共同富裕效应形成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如表4所示,原国家级贫困县和非原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经济均具有显著的共同富裕效应,但从影响路径上看,不同类型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机制。对于原国家级贫困县而言,间接效应的影响作用更大,而非原国家级贫困县则是直接影响作用较大。
      究其原因,原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相对来说较薄弱,旅游经济更侧重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地区可能需要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来逐步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其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而非原国家级贫困县通常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旅游经济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收入,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同时,非原国家级贫困县在改革创新、市场环境和社会参与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直接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共同富裕。

四、结论与启示
      第一,旅游振兴乡村的发展路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整体而言,旅游经济在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其次,应结合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个分片区各自发展水平,通过区域定制化的财政激励,如差异化的税收减免和旅游消费券,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依托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培育特色旅游产业,并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吸引力。最后,要统筹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确保旅游发展的协调性,利用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推动共同富裕。
      第二,应通过旅游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形成良性循环。利用旅游业的扩张需求促使当地政府和企业投资于交通、通信、卫生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政策以适应市场和区域发展的变化。此外,应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提升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激发旅游业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潜力。
      第三,对于旅游经济共同富裕效应形成机制区域差异的科学认识,是构建空间指向性政策,进一步释放旅游经济共同富裕效应的理论依据。为了应对旅游业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区域异质性,需采取一系列精准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原国家级贫困县应加大对旅游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旅游为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非原国家级贫困县则应提高旅游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旅游以及数字化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主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服务效率和可持续性。此外,还应共同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互建,特别是促进城乡之间的旅游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九霞.探索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乡村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写在专辑刊发之后的话[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2):561-562.
[2] 方琰,张瑶,刘鲁.省域旅游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24,44(7):223-231
[3] Croes R, Ridderstaat J, Bąk M, etal. Tourismspeci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Human development
[4] 徐紫嫣,宋昌耀.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发展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22(9):114-122.
[5] Petit 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Tourism Economics, 2017, 23(5): 1069-1075.
[6] 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6):3-14.
[7] 陈志军,徐飞雄.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理:以关中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22,42(2):231-240.[8] 王凯,刘美伦,谭佳欣,等.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城乡融合效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24, 43(2):246-26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