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管理与风险防范分析
 

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管理与风险防范分析
孟静
(内蒙古赤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4400)

      摘要: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还能够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领域广等特点,其在基建期内面临诸多财税管理风险和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管理的独特性,并系统梳理了其面临的各类风险。在此基础上,从加强税收筹划、完善合同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崭新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明确提出,到 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的投产总规模将达到6200万kW以上;展望2030年,这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2亿kW左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不仅对于优化电源结构、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一、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的管理特点
(一)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高
      抽水蓄能电站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项目,单个电站投资动辄数十亿元,远超常规水电和火电项目。如此高昂的资金需求对电站业主方的融资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项目业主不仅要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还需要拥有广泛的融资渠道。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部分业主专业背景有限,金融机构对项目前景持谨慎态度,导致融资困难重重。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资金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投资规模及融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涉税业务与财税管理风险。基建项目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股权融资一般在公司成立时确定股东投入,根据投入资产形式的不同,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缴纳;债权融资则涉及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支出等所得税前扣除事项,须注意享受签订借款合同印花税减免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1]。
(二)建设周期长,跨期风险高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一般在5~7年,个别电站建设甚至历时10年以上。在如此漫长的建设期内,巨额资金需要分期投入,工程款项也需分阶段支付和决算,这导致建设期存在大量资金沉淀和较高的跨期财务风险。一方面,资金分期投放意味着资金时间价值的流失。另一方面,建设期跨越多个会计年度和纳税期间,极易引发收入费用确认、进项税额抵扣等方面的税务风险隐患。面对跨期风险,业主方须统筹兼顾,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重视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制订资金计划,尽量减少资金沉淀。此外,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结算条款,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确保资产及时转固,避免成本费用错配,也是化解跨期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涉及专业多,税收事项复杂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涉及土建、水工、机电、金属结构、输变电等多个专业,工程建设环环相扣,工序交叉复杂。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设备材料采购、工程分包、劳务人员聘用等经济业务衍生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项税费。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业,使得产值计量、完工确认及结算流程的财税处理日益繁杂。加之各专业成本费用归集对象不一、分摊标准不一,进一步加大了计税依据准确界定的难度。面对税收事项的复杂性,项目业主须提高财税风险意识,增强税收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做好财税风险的全面识别和评估,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财务系统建设,严格发票管理,优化内控流程,确保税收核算的规范性。
(四)外部环境多变,财税政策调整频繁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往往选址于山区峡谷,工程建设易受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施工进度和投资成本变数较大。此外,工程建设期还可能遭遇重大设计变更、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极大增加了项目管理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相关政策法规调整频繁。前期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面临调整甚至取消的风险,项目税负水平变化莫测,为项目财务管控平添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业主方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风险防控。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外部环境与政策走向,及时开展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外部资源协调,密切跟踪工程进展,严控工程变更,同时主动做好征地、环评等工作,将外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规避和降低其对项目竣工投产的影响。
二、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面临的主要财税风险
(一)合同管理风险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涉及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劳务分包等诸多业务,合同数量繁多、类型多样。如果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疏于管理,极易引发合同风险。一方面,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影响工程进度,增加额外支出。另一方面,合同结算不及时、票据管理混乱,容易造成会计核算失真,引发税务风险隐患。针对合同管理风险,电站业主应加强过程管控,规范合同审核流程,明确各方权责,做好合同台账管理,强化合同结算和票据管理,确保合同执行的规范有序,筑牢财税风险防控底线。
(二)跨期风险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跨度较大,往往涉及多个会计年度和纳税期间,由此引发的跨期风险不容小觑。首先,在收入确认方面,项目建设期内收入确认标准不统一,加之工程进度确认和完工决算滞后等因素,很容易导致收入确认偏差,进而影响当期损益和所得税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在成本分摊方面,建设期间发生的各项支出归集不及时、分配不合理,极易造成成本费用混淆,影响财务核算的真实性。此外,建设初期进项税额较大,可抵扣进项税额形成留抵,若不能及时抵扣,则会造成税负不必要的上升。针对跨期风险,电站业主应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规范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归集,确保财税处理的合规性。(三)税务合规风险
      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涉及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税务处理错综复杂,税务合规风险不容忽视。部分项目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把握不准、税基认定模糊不清,极易引发税务风险隐患。例如,业财信息偏差、耕地占用时点不清晰导致缴纳耕地占用税滞后,技术服务费预提所得税未及时申报缴纳,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列支不规范,导致税前扣除不充分等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在分包结算、劳务费发放、资产购置等环节,由于票据管理的疏漏,易引发虚开发票、抵扣不合规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税务损失和法律风险[2]。为有效防范税务合规风险,电站业主必须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强化财税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各项财税行为合法合规。
三、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财税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财税管理,合理运用优惠政策
      抽水蓄能电站业主必须高度重视财税管理工作,立足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税收法规要求,充分用好、用足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税负最优化。这就需要业主方根据电站项目建设的具体进度,科学安排投资节奏,合理选择纳税时点,最大限度降低项目综合税负水平。例如,在设备购置环节,优先选择国产设备,积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强化技术创新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步伐,争取所得税优惠;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做好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地实施等。与此同时,业主方还应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最新动向,及时评估政策变化对项目财务的潜在影响,据此动态优化税务管理方案,及时调整税收安排,确保税收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3]。
(二)完善合同管理,规范票据开具与取得
      抽水蓄能电站业主应高度重视工程承包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在与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等各方主体签订合同时,要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约定结算条款和税费承担方式,为后续财税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合同签订后,业主方还应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台账,严格落实合同审核、变更等管理流程,确保合同执行的规范有序。同时,要加强工程进度确认和完工决算管理,及时编制完工决算报告,规范工程结算和收入确认行为,避免财务核算失真。在设备购置、分包结算等环节,业主方要强化税务发票管理,建立健全发票审核机制,从源头把好税务发票的真实性、合规性,坚决杜绝虚开发票、抵扣不合规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降低税务稽查风险[4]。通过扎实有效的合同管理和票据规范化,抽水蓄能电站业主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财税基础管理,筑牢税务合规底线,为电站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需要强调的是,完善合同管理必须坚持全流程、精细化管控的理念。要做好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合同订立、履行、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面对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纷繁复杂的财税业务,电站业主必须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进程。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统一财税核算和管理标准,搭建集成化、智能化的财税管理平台,打通业务、财务、税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为税企互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借助海量数据资源和强大算力,对税收风险进行动态识别、实时预警和精准画像,使得税收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通过系统性、科学化的财税信息化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业主方可以实现税收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全面提升财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财税风险,进而为电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
      然而,财税信息化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它对财税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电站业主要高度重视财税人才培养,完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财务、又懂税务、还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抽水蓄能电站是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但其基建期财税管理风险不容忽视。抽水蓄能电站业主只有紧跟财税改革步伐,立足自身特点,从加强税收管控、完善合同管理、强化财税信息化建设、优化纳税申报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财税风险管控体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稳健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晓国.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25(2):64-67.
[2] 张婷.财税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与应对措施[J].纳税,2025,19(4):82-84.
[3] 李娟.财务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税收筹划的优化[J].纳税,2025,19(4):31-33.
[4] 刘高峰.金税四期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财税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5(1):67-69.
[5] 柳叶.深化业财税融合理念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J].中国商界,2025(3):244-24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