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
 

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
王思嫄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为了提升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发展视角,探索了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通过研究,本文提出,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传统审计方式,能提高审计监督的全面性,以海量、精准的数据作为支撑有效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同时,本文提出,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审计工作中,要积极推动大数据与审计融合,通过大数据审计,最大限度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互联网金融;风险
一、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风险范围和风险类型会随着与数字技术融合深度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导致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传统审计手段可能面临较大的数据漏洞,通过抽样采集和静态分析方式获取的数据难以全面反映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所以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推动传统审计工作转型。而大数据审计是一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需求的全新审计模式。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下,各审计主体可以凭借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的优势,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貌,更好地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为制定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较强必要性。
(二)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行性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审计机关要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自2022年审计署提出“金审工程”以来,我国正式进入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期。从金审一期对互联网审计的初步探索,到金审二期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化系统框架,再到金审三期审计信息化系统中不断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各审计主体应用大数据审计的能力不断成熟、经验日渐完善,为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大数据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行性。
二、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价值
(一)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金融审计中,大数据审计能为审计工作收集、甄别、积累审计所需的数据资源,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地发现审计线索,减少传统审计方式可能消耗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显著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此外,大数据审计还能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提升金融业务质量
      审计工作本质上是为了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质量,发挥互联网金融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质量是衡量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所以控制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1]。大数据审计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审计指导互联网金融机构改进业务模式、主动防范风险,对提升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提高风险识别效果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传统审计模式中,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方式难以对不同业务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整合。而大数据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作状况,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行为,深度挖掘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信息,更有效地识别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优化内部控制效果
      大数据审计可以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经营活动等作为审计对象,通过收集海量数据,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监督与评估,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则可以根据审计结果来调整内部控制策略和经营管理策略,有助于优化和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效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
(一)加强审计平台建设,加强各审计主体的联系
      互联网金融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等审计主体协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作用,应注重各审计主体的协同参与[2]。根据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需求,互联网云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一是以打破传统审计模式面临的信息壁垒和推动审计工作技术创新为目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开放性的云审计平台,支持各审计主体通过各自的数据接口与云审计平台连接,同时落实行业监督管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等工作。
      二是依托云审计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和保存互联网金融审计所需的数据信息,提升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各审计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各审计主体的信息交流。
      三是邀请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入云审计平台,根据不同审计工作的需求,定期将经营管理的相关数据上传至云审计平台,由各审计主体在线实时获取审计所需的数据,在多主体协同的基础上提高互联网金融审计的时效性。


(二)推动审计技术创新,提高审计工作监管效能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审计技术的创新给传统审计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想进一步防范互联网审计风险,各审计主体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对大数据审计的应用需求,主动推动大数据审计的技术体系创新,发挥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互联网金融审计提质增效的作用。
      一是依托云审计平台,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审计所需的数据后,基于既往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审计数据分析,预测和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优化审计计划和明确重点审计项目提供依据[3]。例如,互联网金融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可以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根据本年度内部审计数据、审计报告等,对下年度内部审计数据进行预测,结合训练模型的输出结果,预测互联网金融公司下年度经营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二是以审计机关为主导,结合审计技术创新情况,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完善技术治理规则,携手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共同探索法律监管与技术治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路径。审计机关可以从审计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场景入手,深入研究大数据审计模式中各类新兴技术的使用状况,结合行业政策法规,创新传统审计监督机制,通过数字化审计监督从宏观层面上把控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本方向,提升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风险的作用,避免各类潜在风险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是结合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创新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各审计机构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大数据审计的理论知识与新型技术,学习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审计的相关案例,提高审计人员利用新兴技术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4]。例如,内部审计机构可以聘请审计专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专项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运用新兴技术的能力水平和信息素养。
(三)强化数据管理,保证审计数据分析效果
      在大数据审计中,各审计主体要想更好地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在全面收集审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管理,确保在互联网风险防范中能充分发挥各类数据的作用,提升大数据审计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效果。  
      一是做好数据预处理,对数据缺陷进行检测,运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剔除无用数据、重复数据,只保留介质数据,以便提高大数据审计的工作效率。例如,可以在云审计平台中嵌入系统聚类算法,将系统采集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对不同类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建立对称距离模型。对称距离矩阵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D( 0)为对称距离矩阵;n为类的个数。
      在对称距离矩阵中,系统可以选择矩阵中主对角线以上或以下的最小元素,将其聚合为新的类,消除该类对应行与列中的距离元素,再添加新类,将其与剩余其他维聚类间距离元素组成的行与列结合,更新原始对称距离矩阵[5]。在得到新的对称距离矩阵后,系统可以重复更新原始对称距离矩阵的步骤,依次对n个类进行聚类,最终将n个类聚类为一个大类,实现对审计数据的聚类处理。
      二是强化数据存储,根据大数据审计中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采取不同数据存储方式,为互联网金融风险预测、大数据审计执行等提供支持。例如,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据接口直接录入云审计平台;非结构化数据需要先挖掘其中的价值信息,使其能够与结构化数据进行相互转化,再通过数据接口将其存储在云审计平台。
      三是合理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灵活运用SQL查询、数据挖掘、数据检验等技术手段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保证数据分析的效果,为得出准确的大数据审计结论提供支持。例如,审计机构可以运用多维数据检验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横向检测和纵向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漏洞的数据。在横向检测上,审计人员可以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中不同分支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指标是否正常,业务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从整体上对审计相关数据的合理性进行检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围绕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展开了探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审计是传统审计与新兴技术融合的结果,能有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优势,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提供保障。建议各审计主体进一步认识到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审计工作相互融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慧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审计风险及应对策略[J].金融客,2024(8):18-20.
[2] 帅安琪.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12):155-157.
[3] 樊辉.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今日财富,2023(21):41-43.
[4] 梁爱弟.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3,34(15):174-177.
[5] 张荣刚,李静.数字时代国家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6(4):51-64.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