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径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径

鄢小兵 徐艳兰(东莞城市学院商学院,广东 东莞 523430)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2CYJ11);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金融学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CWSQ20230613258)

作者简介:
鄢小兵(1968—),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金融科技。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养老产业已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金融的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探讨金融支持现状,进而提出解决路径。结果发现,目前金融扶持还面临着供需错位和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先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基础理念进行阐释,进而提出普惠性、风险可控等原则,对政策、机构等四大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服务路径进行创新。本文的结论证明,通过对金融支持政策进行合理优化,可以更好促进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养老产业;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因素分析;解决路径

一、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概述
    金融支持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融资方式,针对养老产业的每个环节给予融资支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不仅覆盖建设养老设施,也涉及产品研发和养老服务供给等。针对资金供应方面,各种融资方式,如银行信贷、保险资金等,在融资中的角色各不相同;针对供给方面,养老服务业的多样化发展,使得居民对资金的要求日益多元化。如对于长期大额的养老项目,适宜采用项目融资,也可以借助保险资金股权等融资手段;而对养老产品的生产,更适用于短期流动资产的借贷[1]。目前,对养老产业扶持上,虽然已经取得部分成绩,但是在资金规模、服务效率和产品匹配上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因此对金融资源进行更好分配,提高其服务感,才能更好地适应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梳理
(一)普惠性与市场化协同原则
    养老产业的金融扶持,既要考虑普惠性,又要兼顾市场因素。普惠性,就是要让更多的老人,特别是中、低收入人口得到更多的保障,让养老产业的发展成果成为“人人享有”。比如在城市的养老设施方面,可以利用政策性银行的优惠利率,减少建造费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基本的养老服务中来。同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指导各商业银行针对养老行业的市场需要,开展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根据养老产业的特征,制定弹性的还款时间和利率定价制度,在兼顾企业资金需要的同时达到营利目的,从而促使金融机构和养老行业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可控与收益平衡原则
    养老产业因其具备投资回报周期长特性,而时刻面临较高的投资收益和经营风险。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应遵循风险控制和利益均衡的原则。一方面,要综合评估养老项目的市场前景,充分考虑机构的运营能力,还要纳入财务状况等因素,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价和防范机制,同时对其进行适度的信贷投入,减少其信贷风险。比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控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预警。另一方面,要在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追求投资的合理回报率。通过对权益+债务组合投资、与养老企业分享收益等多种赢利模式的创新,达到风险和效益的均衡,保证金融支持的可持续发展,为养老行业注入更多的资金。

三、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国家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存在着财政政策碎片化和协同不足等问题。政策实施主要是以部门规章和指导意见的方式颁布,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的法律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比如养老行业的投资中,由于各地区政府在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上都不尽相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由于缺乏细致的支持措施,很难将其准确地作用于各个重点领域。对于养老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一些企业不能得到相应的优惠,这就影响了企业参与养老行业的热情,从而限制金融对养老行业的支持作用。

(二)市场主体参与度不足
    我国应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由于养老行业具有较长的回报周期和较高的风险,商业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更加慎重,更愿意将钱投入到收益稳定、风险小的领域。根据有关数据,目前金融机构对养老行业的贷款还不到 3%。同时资本市场对于养老行业的扶持力度也比较弱,由于其在上市融资上存在着很高的障碍,使得通过股权和债券融资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另外,由于社会资本对养老行业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较低,对其进行投入的动力不足,造成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无法适应行业的迅速发展。

(三)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限
    当前金融普遍面临着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部分金融机构缺少专门的养老服务队伍,对其发展规律、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等认识不足,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价,从而制约资金的高效分配。从业务形式来看,以传统信用业务为主导,不能很好地适应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比如养老小区的建设中,由于缺乏集成融资、资金监管和资产证券化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制约了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四)金融科技应用滞后
    金融科技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作用不足,无法使其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得到很大的发挥。一方面,养老保险市场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数据服务平台,二是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金融机构无法及时获取养老企业相关数据,从而加剧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并不多见,缺少以科技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创新。因缺少区块链的运用,导致养老产品的信息不真实和透明,从而降低投资者的信心,限制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也成为金融服务高品质发展的瓶颈。

四、高质量发展解决路径策略探讨
(一)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根据我国养老行业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应该加速其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发展符合养老行业的信用产品,充分考虑行业投资周期长等特征,以此提供现金流量相对稳定的产品,比如养老工程专用贷款等,采取弹性的付款模式,并按照经营状况设定还款和宽限的期限[2]。同时也要探索保险联合养老的新模式,通过保险公司开展社区入住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业务,将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中,从而在为老人的生活和社区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收益。还可以通过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创新,针对养老行业的骨干企业,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等业务,使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更加顺畅,推动养老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二)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政府应建立多元化发展模式,坚持以银行信贷为主,以资本市场为辅,充分考虑保险资金和社会资本等多个方面。要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养老行业的信用支持,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部门,优化审批手续,加快发放速度;支持有资格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和债权两种方式参与到养老行业中来,充分利用其资金的长期稳定性。还要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使更多的人进入养老产业中来,建立多样化的投资模式,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项目对养老产业的融资需要,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政策协同与保障
    政府应持续完善财政政策制度,强化各层面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养老行业进行专项金融扶持,明确金融机构、养老企业等相关主体的权力和责任,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证[3]。要加强财政、民政等部门的交流和配合,保证政策衔接和协同;通过细化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措施,明确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申报程序,增强其可实施性。比如建设和经营养老机构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为金融机构发放低利率贷款等,提高政策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投入养老行业当中。

(四)强化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
    要想促进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应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丰富的财务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专门从事养老行业的财务服务队伍。通过对养老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进行分析,制定适宜于养老行业的信用评价模式和体系,提升金融市场风险辨识和防控水平。还可以通过与养老机构的深度交流,对其实际需求深度理解,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实现由纯粹的融资机构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转型。通过对养老产业进行财务管理咨询和投资规划等方面的增值业务,提高其财务服务的品质和层次,从而提高为养老行业服务的能力。

(五)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应促进金融科技在养老产业的支持作用。构建金融机构和养老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不仅涉及企业经营数据,也包括各种信用和财务数据。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地评价养老企业的信用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将区块链作为新兴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养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通过物联网等手段,实现对养老设施和服务质量的实时监控,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4]。还可以研发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养老理财服务等智慧理财产品,为老年人带来方便快捷的理财服务,提高其金融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促进养老产业的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六)培育养老产业金融生态
    构建良性的养老金融生态,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养老企业等多方合力。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加大对该人群的教育力度,为老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金融机构应制定严格的监管模式,持续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更好维持市场秩序。养老行业应该持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综合实力,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政府应设立信用评级和资产评估等养老行业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为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养老行业的需求。完善的金融服务链能推动金融资源和养老行业更好地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养老行业金融生态系统。

五、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结果发现,当前存在制度不完善、缺乏市场主体等问题。而对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则可以更好适应养老产业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应建立多层次筹资机制,扩大筹资渠道,强化政策协调和保障,为行业发展提供体制支持;提高金融机构业务水平,为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强化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促进金融服务的有效性;构建健康养老融资生态,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持续完善金融支持养老行业的扶持力度,健全政策和支持机制,促进各种解决办法的切实落实,从而提高金融服务养老行业的能力,以期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佐军,田惠敏,王丰.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4(12):30-35.
[2] 沈明智,刘能华,田振.构建普惠养老金融生态圈,促进养老产业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24(12):79-83.
[3] 陈小萍 . 推动我国养老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9):218-223.
[4]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课题研究组 .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启示[J].中国银行业,2023(10):56-5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