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型易货贸易深化山东与非盟经贸合作路径研究
 

新型易货贸易深化山东与非盟经贸合作路径研究

林燕萍 王楠 单莉萍 孟祥华*(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0)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24CKFJ33)

作者简介:
林燕萍(1986—),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贸易、服务贸易。通信作者:
孟祥华(1964—),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易货贸易。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新型易货贸易成为山东与非盟经贸合作新方向。本研究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HM指数,分析2016—2023年山东省与非盟国家的贸易格局和贸易依赖程度,并系统性探究山东省与非盟易货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山东新型易货贸易发展迅速,2024年跨境易货贸易额位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交易规模小、数字化水平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拓展大宗商品交易、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完善平台监管、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产业协同等五大对策,旨在推动山东与非盟新型易货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型易货贸易;贸易强度指数;HM指数;山东省;非盟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 《山东省统计年鉴》(2017—2024) 以及山东省海关官网,涵盖2016—2023年山东省对非盟出口总额、山东省进出口总额。非盟和国际贸易数据取自国际贸易中心数据库,包括 2016—2023 年世界进口总额、非盟进口总额。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本研究还参考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非经济报告等相关资料。

(二)研究方法
    1.贸易强度指数
    贸易强度指数 (Trade Intensity Index) 是用于衡量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运用该指数分析山东省出口对非盟市场的依存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ij表示山东省对非盟国家的贸易强度;Eij表示山东省对非盟国家的出口额;Ei表示山东省对外出口总额;Ij表示非盟国家的进口总额;Iw表示世界贸易进口总额。Tij>1 时,说明山东省出口在非盟国家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表明双方贸易关系联系紧密,反之则表示山东省与非盟国家贸易紧密程度低。
    2.HM指数
    HM 指数 (Hubness Measurement Index) 是用于衡量两个市场之间贸易相互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该指标分析山东出口对非盟国家市场依赖程度,公式为:

式中:HMj表示山东省出口对非盟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Eij表示山东省对非盟国家出口额;Ei表示山东省出口总额;Iij表示山东省从非盟国家进口总额;Ij表示非盟国家
进口总额。HMj的取值区间为(0,1),指数越接近于 1,则表示山东省出口越依赖于非盟国家贸易市场;指数越接近于0,则表示山东省出口越不依赖于非盟国家贸易市场。

二、山东省与非盟国家贸易发展
(一)山东省与非盟国家贸易依赖格局演变

    如表1所示,2016—2023年山东省出口对非盟的贸易强度指数均大于 1,且从 2016 年的 1.87 逐步上升到 2023年的2.43,指数上涨了近30%。该数据表明山东省出口在非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非盟国家市场的重要性在持续上升。2016—2023年山东省出口对非盟国家HM指数值均低于 0.5,表明山东省出口对非盟国家整体依赖程度较小;但HM指数在逐步上升,表明山东省出口对非盟的依赖程度在上升,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1]。

(二)山东省与非盟国家新型易货贸易发展现状
    2022年,中国跨境易货贸易进出口额大幅增长30%,达到 23.16 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南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山东省以415.8万元位居第二。2024年,中国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山东作为对非贸易大省,通过新型易货贸易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青岛自贸片区作为核心引擎,重点探索跨境易货贸易
全流程机制,2024 年跨境易货贸易额占全省 90% 以上,完成首单乌干达易货贸易闭环,涉及8万美元咖啡豆与多聚甲醛的等值交换。
    截至2024年,山东已在非洲建立省级境外合作园区6家,带动省内商品出口6.3亿美元。山东省发展与非洲新型易货贸易有助于其贸易战略布局:一方面,山东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应对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易货平台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山东与非洲企业的产能合作,为双方经济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山东省与非盟国家开展新型易货贸易的优势
(一)政策创新与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山东省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率先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易货贸易政策体系。一是以青岛自贸片区作为核心试点,推出“易货+保税”“易货+跨境电商”“易货+海外仓”“易货+离岸”“易货+市场采购”“易货+外商寄售”“易货+对外承包工程”创新模式[2],涵盖人民币轧差结算、外汇额度置换、出口退税预支等突破性政策。例如,企业可通过外汇额度置换机制,以易货贸易额抵扣外汇使用额度,规避非洲国家外汇管制。二是在济南市建设全国首个“跨境易货谷”,构建清存、营销、采购立体易货新模式,推动易货贸易龙头企业在济南集聚,打造新型易货贸易生态体系。三是完善新型易货贸易行业标准。青岛片区积极探索国际易货师认证标准、易货标准合同仓单制订等。同时,青岛片区率先发起成立跨境易货联盟,首批会员 92 家,覆盖 RCEP 成员国、非洲新兴市场等 21 个经济体,涵盖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科技研发、教育机构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些政策与制度创新不仅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山东经验,可在全国推广。

(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优势
    经海关官网统计,2024 年山东省出口到非盟的商品主要有运输工具、橡胶轮胎、建筑材料、织物及制品、机械设备等,主要出口至南非、尼日利亚、埃及、肯尼亚等国家。从非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铝矿砂、铜材、天然橡胶等资源能源性产品。山东的制造业和基建能力强,而非洲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双方形成互补。例如,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而山东作为中国铝产业的重要基地,对铝矾土需求旺盛。烟台港年进口铝矾土超1.2亿t,占全球进口量的50%以上,支撑了山东铝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三)陆海联动的物流优势
    山东依托港口集群和海外仓网络,打造了中非双向物流黄金通道。烟台港作为山东省与非盟贸易核心运输枢纽,2024 年前 8 个月中非班轮件杂货发运量达 217.5 万 t,同比增长超过3倍;航线覆盖非洲20余个国家,运输时效缩短 30%。青岛港新增“青岛—蒙巴萨”直航快线航线,集装箱运输成本降低 20%,2024 年 10 月单月对非出口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货值突破 15 亿元。山东对非出口货物的平均周转时间从45天压缩至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5%。

四、山东省与非盟发展新型易货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易货贸易交易规模较小
    山东省与非盟的易货贸易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山东省内的易货贸易案例如青岛自贸片区的多聚甲醛换乌干达咖啡豆、空调换尼日利亚的芝麻,多为“点对点”试点订单,尚未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且交易规模较小。

(二)数字化水平不足
    从技术应用层面看,尽管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但在山东与非盟的易货贸易场景中,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匹配方式来寻找贸易伙伴和进行货物交换。
这种传统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供需对接失准,进一步推高贸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当前,国际先进的易货贸易平台已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基于企业需求与偏好的潜在贸易伙伴快速精准匹配,显著提升供需对接效率。反观山东与非盟的易货贸易,数字化水平的滞后已成为双方企业拓展贸易渠道、提升贸易效率的主要瓶颈。

(三)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非洲部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不透明,且缺乏权威的信用评级机制,导致山东企业难以评估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例如,非洲中小企业因普遍缺乏抵押资产或有效信用记录,违约风险较高。此外,非洲各国法律法规差异显著,在海关规则、税收政策等方面尤为突出,加之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尚未签订专门针对易货贸易的双边协议,企业因不熟悉规则而面临罚款或货物滞留风险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已利用商户征信评估等大数据资源构建了风险评估模型,但在实际贸易中,若交易双方缺乏信用担保和保险机制,易货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仍将面临较大阻碍。

(四)信息不对称与市场透明度缺失
    非洲市场的信息壁垒显著降低了贸易匹配效率。非洲电商市场规模仅占零售总额的 3.5%,且 80% 的进口商品依赖中国,但山东企业难以获取实时市场需求数据。以临沂商城为例,其虽然在非洲布局海外仓,但因缺乏本地化市场调研,劳保用品库存积压达 20%,不得不降价处理。
    尽管山东已建设“山东-非洲易货贸易超级枢纽”平台,但非洲企业入驻率不足 30%,供需智能匹配成功率仅为55%,远低于预期目标。在资源对接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错配问题突出:山东对非出口的机电产品中,30%因不符合当地电压标准而滞销。这种信息鸿沟使得山东与非盟的易货贸易匹配周期长达 6~8 个月,比传统贸易多出3个月。

五、深化山东省与非盟发展新型易货贸易的建议
(一)拓展大宗商品交易,创新贸易价值模式
    可以依托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在已有甲醇、电解铝、钢材、氯化聚乙烯等大宗商品交易的基础上,将铝矾土、咖啡豆、石油,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纳入交易标的,并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建立动态定价机制。此类大宗商品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价值波动相对可控的特点,便于双方快速达成交易共识,进而在短时间内提升市场交易量与贸易效率。可以联合非盟制定《中非大宗商品易货贸易质量认证标准》,重点覆盖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等品类。在探索将易货贸易与产能合作、农业开发相结合,以大宗商品为纽带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宗商品+服务”组合易货模式。例如,山东高速集团可在非洲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以技术服务换取矿产资源开采权,形成“数字基建+资源”的价值闭环。

(二)扶持中小企业参与,优化贸易参与机制
    应结合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优势与实际发展需求,探索新型易货贸易的可行性。可以以青岛自贸片区为核心引擎,系统复制推广新型易货贸易集成创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可以参照青岛自贸片区根据易货贸易额给予阶梯奖励的做法,设立“山东省易货贸易专项基金”,对参与非洲市场易货贸易的中小型企业给予出口退税预支、关税减免等政策激励。针对非洲国家外汇管制问题,应探索建立“外汇额度置换”机制,允许企业以易货贸易额抵扣外汇使用额度,从而破解结算瓶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小单易货探索,使企业可以采取“小单试错”的方式[3],在不承担过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积累经验,探索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易货贸易路径。

(三)完善平台监管体系,提升行业治理效能
    一是推广易货平台的比价系统、商家信用评估体系和交易后赔付保障机制,建立针对不当定价行为的有效外部约束机制。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易货交易过程中合约、凭证等上链数据的透明性与不可篡改性。三是在易货平台全面推广“全网比价体系”“商家征信体系”和“易后赔付保障体系”。四是加强易货平台间的信息互联与易货额度互通,通过整合现有平台、推进统一的行业平台建设,形成共享共用共治的行业发展与治理新格局[4]。

(四)推进贸易数字化转型,重塑全球资源配置
    新型易货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模式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应强化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新型易货贸易的协同应用,构建以大数据支撑、具备网络化共享功能的数字化易货平台;探索“易货+跨境电商”创新模式,在平台上开立非洲国家特色商品馆,支持山东企业通过直播带货、定制化生产等途径,直接对接非洲终端消费市场。同时,可借助 AI 算法深度分析非洲市场需求数据,为山东企业提供智能选品策略,有效降低市场进入成本。
    此外,可复制临沂商城前店后仓+体验式消费”的成功模式,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重点非洲市场布局综合型海外仓,提供涵盖清关、维修、本地化分销的一站式增值服务。通过搭建“海外仓共享平台”,系统整合山东企业分散的海外仓资源,实现货物的动态化智能调配,提升跨境贸易效率。

(五)深化产业协同合作,构建多元贸易生态
    目前,山东省在非洲已建成6家省级境外合作园区和13个海外仓。2022年,6家非洲境外合作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6亿美元,实现总产值12.7亿美元。山东省应着力发
展“易货+海外仓”“易货+对外承包工程”等新型易货贸易模式;在非洲重点国家规划建设“山东产业园”,引导玲珑轮胎、斗山机械等企业入驻并设立生产基地,形成“设备出口+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在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等国建立“中非农业合作示范区”,通过输出蔬菜种植、海水养殖等先进技术,换取咖啡、腰果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可以借鉴青岛自贸片区咖啡豆与多聚甲醛易货贸易的成功经验,建立“农产品换工业品”的常态化易货机制。

参考文献
[1] 杜瑜,宗会明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4):697-707.
[2] 韩煦,贾尚月.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新型易货贸易[J].中国外资,2024(23):53-57.
[3] 白洁,邵瑛瑛,陈浩.新型易货贸易促进"双循环"的理论机制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24,40(4):20-35.
[4] 韩民春,邓浩东.中国新型易货贸易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2025(2):16-24.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