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穆杨杨(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作者简介:
穆杨杨(1992—),女,硕士,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金管理。

摘要: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现代化资金管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企业能够实现资金的集中归集与调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安全性。本文分析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模式以及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制度调整等成本构成,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其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资金安全性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显著效益。研究表明,资金集中管理虽面临较高成本投入,但能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是大型企业集团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效益;大型国有企业;资源配置

引言
    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资金规模庞大且分布广泛。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整合企业内部资金资源,实现资金的统一调配和高效运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然而,对其成本效益的全面分析仍需深入研究,以确保该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1]。

一、资金集中管理概述
    资金集中管理代表现代企业财务管控高级形态,通过统一资金管理平台将各下属单位分散资金集中归集调配,实现资金统一规划使用、监控一体化运作,打破传统分散管理局限,使企业整体把握资金状况,提高使用效率效益[2]。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主流模式包括 3 种类型:财务公司模式,通过设立内部金融机构,负责集中管理运作,资金业务范围广泛、服务功能完善;资金结算中心模式,由企业总部设立专门机构对各成员单位资金进行集中结算,调配运作灵活,成本较低;内部银行模式,则模拟商业银行运作方式,在企业内部构建资金交易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阶段、规模、结构、管理需求的模式,或组合应用多种模式,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本分析
(一)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犹如搭建一座数字化的金融堡垒,成本构成复杂且投入巨大。在硬件层面,高性能服务器、集群存储设备与网络设备是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石,企业规模越大、分支机构越多,对硬件性能要求越高,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软件方面,无论是采购商业化产品还是自主开发,都需投入大量资金。核心资金管理系统涵盖资金计划、调度、结算、监控等功能模块,大型企业因复杂业务需求,常需二次开发与个性化定制,费用高昂。系统集成要实现与ERP 财务系统、银行系统等现有平台的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接口开发与测试工作艰巨。系统上线后,维护成本如影随形,日常运维、数据备份容灾、网络安全防护等投入持续增加。此外,3~5年一次的系统升级,以及每年缴纳的供应商技术支持费,使得大型企业年度维护费用占初始建设成本的15%~20%。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革新,促使财务人员岗位职能发生深刻转变。从基础资金收付转向资金预测、规划、投资等高层次工作,对人员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开展全面培训,内容涉及系统操作、风险控制、投资理财等多领域知识,形式包含内训、外训、考察等。普通财务人员培训周期为3~6个月,外部培训费用在大型企业中可达数百万元。人员结构调整成本也不容小觑,总部资金管理部门人员增加且专业化程度提升,高端人才稀缺导致薪资飙升。持续性管理成本体现在定期复训、人才流失补充、绩效考核激励等方面,随着资金管理精细化,人员培训将成常态[3]。

(三)制度调整与沟通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全面重构,原有分散式资金管理制度需彻底梳理修订,涉及预算、审批、使用等全套规范,修订工作艰巨,常需借助外部咨询机构,产生额外咨询费用。制度调整面临权限划分、自主权界定等技术难题,下属单位对资金自主权弱化存在抵触,集团需耗费大量资源进行沟通协调。新制度宣贯培训、过渡期双重管理、执行监督检查等环节均产生成本,且沟通成本难以精确量化,但对资金集中管理实施影响深远。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益分析
(一)降低资金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为企业带来显著资金成本节约效益,传统分散管理模式下各单位资金状况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分布不均现象,集中管理后企业整体资金池形成使内部余缺调剂机制高效运行,闲置资金可精准投向短缺单位,满足经营需求,减少外部融资依赖。以某集团公司为例,2021年资金集中管理改革前集团下属 400 多家子公司分别在不同银行开立账户管理资金,各单位信息壁垒明显造成资金利用率低下,部分炼化企业资金紧张,年融资成本高达5.6%,同时销售板块季节性资金沉淀现象严重,存款利率仅为 1.8%,两端利差高达 3.8 个百分点。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该集团公司建立统一资金池平台,将账户数量削减至原来的1/4,资金集中度从52%提升至 93%,通过内部资金调剂模式解决炼化板块资金需求问题,年内部资金调剂总额突破 2 600 亿元,有效替代了外部高成本融资,集团整体融资需求减少约 27%,直接节约贷款利息支出32亿元。资金规模效应带来显著议价能力提升,集团总部统一与各大银行谈判,存款利率提高至2.35%,较改革前上升 0.55 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从 5.6% 降至 4.1%,下降 1.5 个百分点,内外利差大幅缩小,全年因利率优惠额外节约财务费用为14亿元。内部结算周期从平均 18 天缩短至 1 天,资金周转速度提升约 45%,季节性资金调剂机制的建立使销售淡旺季资金高效流动,闲置资金通过集中管理与投资运作获得5.2%年化收益,较分散管理时提高约 2.8 个百分点,创造投资收益增量 8.6 亿元。该集团 2021 年资金集中管理综合效益达55亿元,充分展现了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的优势[4]。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集中管理能显著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全景式资金监控平台能够实现资金流动可视化管理,摒弃传统模式下资金信息滞后分散割裂状态,使资金运行情况清晰透明,便于科学决策。以某集团公司为例,2022年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工程前各下属制造厂资金管理各自为政,集团层面难以实时掌握 187 家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突出,部分单位资金闲置率高达38%,而另一些重点研发项目却因资金短缺延误进度,致使资金分布严重不均。集团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后,实现了全集团资金状况实时监控,系统自动汇总各单位资金余额、资金需求预测计划,形成动态资金地图指导精准调配。资金池运行机制的建立使集团资金头寸管理精度大幅提升,闲置资金比例从 32% 降至 8%,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约 75%,主要表现为资金周转速度大幅加快,资金使用率明显提高,资金供需匹配度显著改善。集团通过精细化资金流向管理,实现了关键研发项目资金精准投放,按计划需求将资金暂时调拨至关键研发项目,有力保障了多个重点型号按期交付,科研项目因资金问题延误情况同比减少 63%。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带来现金流周转加速效应,集团整体现金转换周期从 114 天缩短至 76 天,效率提升了 33.3%,相当于释放流动资金约 287 亿元,创造了可观的间接效益。内部资金结算实时化使集团内产业链上下游资金流转更加顺畅,支付环节堵点大幅减少,供应商付款周期从平均 45 天缩短至 15 天,协同效应明显带动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改善成为集团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三)增强资金安全性
    资金集中管理极大提升了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水平。传统分散管理模式下,各单位自行管理资金,存在安全标准不一、监管力度参差不齐、风险点分散难以系统防控等问题。集中管理建立统一资金监控平台,实现了全流程风险管控,为资金安全带来质的飞跃。以某集团公司2023年资金安全管理实践为例,集团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将分散在各省市下属单位的资金纳入统一监管,覆盖率达98.7%,形成全景式资金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设置层层权限审批机制,资金调拨必须经过多级复核确认才能执行,有效杜绝了单人操作风险。账户设置严格分级授权,任何大额资金划转均需多人协同复核方可完成,“人工+系统”双重控制机制共同保障资金安全。集团资金集中后实现了异常交易自动预警功能。系统内置 103 项风险识别规则,24小时监测所有资金流动,交易金额异常、交易对象异常、交易时间异常、交易频次异常等情况均会触发系统自动预警,安全管理人员可实时接收预警信息进行处置,大额可疑交易被拦截数量同比增加 65%。集团资金账户数量从改革前的 3 426 个精简至 756 个,减少了近78%,账户安全管控难度大幅降低。资金集中系统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加密传输协议多因素认证等现代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等级达到银行同等水平,入侵防范能力大幅增强,系统安全事件发生率降至极低水平。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资金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比下降 87%,全年成功拦截可疑交易176笔,涉及金额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显著,资金安全状况整体改善成为资金集中管理最为显著成效之一[5]。

(四)优化资源配置
    资金集中管理从战略高度实现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打破了传统模式下资金分散使用难以形成合力的困境,有效支持了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地执行。某集团公司2022年资金集中管理改革实践表明,战略性资金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集团按照“引领全球、服务城市、联通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差异化资金配置方案,使重点领域获得资金总量的 60%,并优先保障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资金投入 126 亿元,支持新一代智能技术攻关。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了对产业链的纵向优化,集团将资金向关键供应商适度倾斜,降低了上游企业的融资成本,全年向核心供应商提供资金52亿元,带动产业链整体效能提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战略资金配置会议,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市场变化业绩表现灵活调整资金投放策略,确保资金投向企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年度评估数据显示,资金集中配置后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约 46%,资金收益率从 4.2% 提高至 6.8%,资本回报率显著提升带动企业整体赢利能力增强,战略性资源配置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集团国际市场份额提升11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资金集中优化配置带来的发展红利。

四、结语
    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不仅是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管控方式的转型升级,更是企业战略优化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体现。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企业能够打破传统分散管理的局限,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与精准调控,显著降低资金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安全性。同时,集中管理模式也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增强了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这一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表明,资金集中管理是大型企业集团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战略价值与经济效益已得到充分验证。

参考文献
[1] 张君.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经贸,2024(18):15-17.
[2] 饶炜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结合分析[J]. 大陆桥视野,2024(5):91-9296.
[3] 何峥.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控[J].纳税,2023,17(28):94-96.
[4] 徐铃.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与策略探讨[J]. 现代营销,2023(17):121-123.
[5] 张瑜.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与创新[J]. 现代企业,2023(9):28-3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