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省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省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2025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专项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省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HZX25091
杨孟霞
作者简介:杨孟霞(1992—),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融合、文化旅游,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乳山 264500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通过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深入分析山东省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现状、基础条件与现实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省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山东省文旅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文旅康产业;内在逻辑;实践路径
    引言
    文旅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是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在一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居民在文化、旅游、健康方面的多重需求,也是推动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文旅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为推动实现文旅康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现代文旅康融合产业体系。相关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关键要素,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的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协同发展,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的约束,促进传统服务业进行产业优化,整合新型创新要素资源,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推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进而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建立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现代文旅康产业体系,打造多元化、开放式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推动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且具备革命性特质。从十八世纪末第一次科技革命,到十九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再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催生出新的生产力质态。当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石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文旅康产业,促进文旅康产业形成沉浸式体验、虚拟旅游、智慧景区等新模式,成为驱动文旅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数字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文旅康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推动文旅康服务供给模式从传统的经验导向转变为数据驱动的需求导向模式,比如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精准分析游客行为和市场趋势,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智能监控、智能票务、智能导览等实现景区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
    (三)优化资源配置
    新质生产力通过运用新技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提升服务供给效能,从而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协助企业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提高文旅康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企业为例,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旅游线路、消费记录、兴趣爱好等数据,为每位消费者制作消费画像,较为精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整合政府部门、文旅企业、康养企业、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与信息,促进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价值共创。比如文旅企业与康养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推出综合性服务产品,改善和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为文旅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融通。
    二、山东省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在“文旅融合”“健康中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寻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山东省作为文化强省、旅游大省,近几年紧扣消费升级的需要,从省级层面发力,全力推动文旅康融合发展。2020年,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指南》,形成省级地方标准;2021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建设康养旅游发展高地;2022年,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专家组编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评定标准》,完善文旅康养融合标准体系;2022年3月,山东省财政厅会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给予每年评选出来的“十强县”资金、金融、土地等系列激励政策,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此外,山东医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其中烟台、临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顶层政策与市场需求引导下,涌现诸多文旅康融合示范点。潍坊青州依托深厚底蕴、良好生态等,打造“文旅康养青州”品牌,2022年相关企事业单位达3000家,产业规模超360亿。青岛市南区遵循产业规划布局,整合资源打造“天赐湾城 康养胜地”强区。临沂沂南县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立足特色资源,融入新要素,推出新景区业态,其沂蒙泉乡获评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基础条件
    第一,山东古称“齐鲁”,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沉淀出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涵盖儒家、泰山、海洋及民俗文化等。截至2024年,山东有4处世界遗产、22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项人类非遗代表作,且红色文化遍布,沂蒙精神广为弘扬。
    第二,山东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有1225家A级景区,含236家4A级以上景区。代表性景点有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等)、崂山(“海上名山第一”)、蓬莱阁(“人间仙境”)、台儿庄古城“中国最美水乡”)、孔庙孔府孔林等。此外,山东3300多公里海岸线特色鲜明,青岛、威海等“黄金海岸”海滨城市吸引众多游客。
    第三,山东康养条件优越,地处东部沿海,气候温和、环境多样,有荣成(“长寿之乡”)、蓬莱(历史文化名城)、乳山银滩(“天下第一滩”)、沂水(红色文化浓厚)等宜居地。政策上,2023年省政府印发规划,多举措支持养老服务业;2025年多部门联合出台措施,规划2027年打造5个百亿级健康养老产业园区。
    (三)现实挑战
    第一,康养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资源整合协同力度不够。目前,山东省主要集中于文旅融合的建设,对于康养融入文旅产业还停留在观摩中。康养文化是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山东省对文化资源重视度不够,文化、旅游及康养资源开发与整合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缺乏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的文旅康产业融合产品。
    第二,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创新力度不够。有专家指出当前胶东经济圈海洋康养旅游发展对于海洋自然资源过度依赖,产品开发创新性不足。山东省具备众多文旅康融合的独特优势,如兼具滨海风光与人文底蕴的蓬莱,可以在传统滨海康养文旅产业上发力;在历史悠久、温泉资源丰富的齐河县,可以打造众多形态各异的文旅康融合项目。但是目前许多旅游项目千篇一律,基本围绕传统观光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在于旅游目的地没有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产品目标市场定位模糊,缺乏细分市场针对性,没有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文旅康产业品牌宣传不足。文旅康产业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创新和发展。山东省文化、旅游、康养资源丰富,然而。其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资源分布分散,尚未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产业规划、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标准规范,难以形成优质的文旅康产业品牌,市场认可度欠佳。
    第四,文旅康产业效益难以量化,管理机制亟须创新。文旅康产业是一个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的产业,目前其运营过度依赖政府的投资,自身运营情况欠佳,缺少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在产业发展中承担的风险不明确,存在风险后移的隐患。在绩效评价方面,大多数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来分析,但是社会效益缺乏具体数值或明确指标来衡量,亟须制定明确的开发指导和评价体系。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省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顶层设计,推动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文旅康深度融合,需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制定针对性政策,政府从战略高度给予税收、融资、技术等支持,鼓励企业转型;二是完善管理体制,简化审批流程,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与共同监督,制定绩效评估体系、衡量指标及行业标准;三是改善市场环境,地方政府鼓励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打破界限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整合,创新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文旅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比如与农业、体育、医药等产业实现有机联动,催生出乡村文旅康养、体育文旅等新业态。借助于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价值链,深挖地方特色文旅资源、康养文化内涵,并融合体育、科技、农业、医药等多产业要素,设计出内涵丰富的新产品,促进“文旅+康养”“文旅+体育”“文旅+AI”“文旅+医药”等跨界融合,打造创新型融合发展品牌,促进康养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技术创新,驱动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山东省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文旅康项目,为消费者提供“游前”信息查询、预订、交易等服务;畅通线上线下意见反馈渠道,实现消费者“游后”反馈机制构建;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收集游客的健康情况数据,实时监测游客健康状况,并及时反馈给游客和康养机构,提高康养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品牌建设,助力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在“文旅融合”“健康中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比如山西省晋城市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打造“世界康养示范城市”。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旅游市场,山东省需要借助新质生产力,在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针对地域特点和资源差异性,开发康养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和商品,打造独特的文旅康品牌形象和品牌故事,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开放共享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康产业,带动文旅康产业的创新和深度融合发展。在后续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的驱动作用,重视政府顶层设计、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促进文旅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蒲清平.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06):137-148.
[2]周文,张奕涵.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J].上海经济研究,2024,(04):14-30.
[3]陈梦根,谢婉婷,陈曦.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形成路径与发展策略[J].改革与战略,2025,41(01):48-5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