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分析与纠偏路径探究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分析与纠偏路径探究
刘珍
作者简介:刘珍; 出生年月:1986年10 月19 日,籍贯:河南焦作,民族:汉,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资金预算执行作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精准性直接影响项目现金流管控和企业整体效益。因此本文在分析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作用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原因,同时提出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纠偏基本路径,旨在提升建筑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纠偏路径;预算管理
    引言
    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步增大,而建筑工程规模以及复杂性不断增加,所以建筑企业资金管理难度升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资金预算是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关键,其管理水平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效益存在直接影响。然而,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受行业发展变化、市场波动、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基于此,深入分析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采取必要纠正策略,能够保证建筑企业资金链稳定、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 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作用
    (一) 保障资金链稳定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管理有序进行,确保企业项目建设时资金供应充足,并且能够提前预判资金短缺或冗余风险,以便制定合理应对策略。通过对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的科学分析并采取调整措施,能够实现以下管理效益:一是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供应充足,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项目停工;二是提前预判资金风险,有效防范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经营危机;三是优化资金周转效率,保障材料采购、劳务支出等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例如,通过偏差分析可及时回笼资金,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流动性。
    (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资金可以利用,提高企业经营发展水平。建筑企业根据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分析结果,将资金优先分配到效益高、风险低的项目环节,防止资金闲置浪费,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例如:建筑企业监测到某项资金利用效率下降时,可及时调整资金流向,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中,从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三)助力战略目标实现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的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对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的管控,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战略规划方向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例如:建筑企业制定经营扩张的目标,其通过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能够有充足资金帮助企业实现市场拓展、产能扩张。
    二、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原因
    (一) 预算编制不合理
    1.预算编制方法单一。有些建筑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只是在上期预算基础上做出简单调整,这导致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存在严重脱节。
    2.基础数据不准确。因为建筑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并未展开深入调研,对于工程量、材料价格、劳务成本等关键数据了解不够全面,导致预算编制偏差较大。
    3.部门协同性较差。建筑企业预算编制中只是由财务部门单独进行,未和生产、技术、物资、经营等部门及时保持沟通,没有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导致预算编制存在过大偏差。
    (二)执行过程管控不足
    1.执行力度不够。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缺乏完善的预算执行机制,资金使用未严格遵循预算计划,项目变更审批不严,导致资金超支现象频发。
    2.信息反应滞后。建筑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项目现场资金使用数据难以及时上传至管理层,导致资金使用存在偏差难以及时发现而错失最佳调整时机。
    3.动态化调整策略不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模较大,建设工期较长,施工阶段的市场变化、设计变更等风险因素响应滞后,企业却未能及时进行预算的动态化调整,造成预算执行存在较大偏差。
    (三)外部环境影响
    1.市场波动大。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材料、人工成本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而建筑企业预算编制无法精准预测外部变化数据,导致实际支出和预算存在较大偏差。
    2.政策法规变化。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极易受到环保、税收、招投标等政策影响,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升高或者项目实施计划调整导致资金预算无法执行。
    3.不可抗力因素。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导致原有资金预算计划被打破而面临资金执行偏差。
    (四) 管理机制不完善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建筑企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执行考核体系,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力度不足,未能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导致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建筑企业未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缺乏动态监测和预警指标,风险应对措施滞后,导致损失扩大。
    信息化水平低。有些建筑企业的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采取传统人工方式,缺乏专业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且误差率高,严重影响预算执行精准度。
    三、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纠偏路径
    (一) 优化预算编制体系
    1.革新预算编制方法体系。建筑企业根据资金预算执行实际情况,通过建设多元化预算编制方法矩阵,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筑企业在预算编制中,针对常规性、重复性项目,通过滚动预算法以月或者季度为周期进行动态更新,确保资金预算符合项目情况;建筑企业创新性、不确定性项目采用零基预算法,打破历史数据局限,从项目目标出发,重新评估各项成本的必要性和优先级。同时,建筑企业预算编制中采用作业成本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的流程优化,并精准计算各环节资金需求,以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精度。
    2.夯实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建设完善的数据治理结构,明确预算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责任主体、制定统一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标准规范。预算数据采集阶段,通过物联网设备、智能传感器等对现场材料用量、设备使用时长等信息自动化采集;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市场价格波动变化,确保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能够精准计算并构建智能动态化数据库。
    3.强化跨部门协同编制机制。建筑企业建设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式预算编制组织架构,明确财务部门统筹协调职责,协同工程、采购、技术多部门积极参与,制定标准化的部门协作规范,实施预算编制的多轮评审机制;建设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从而提高预算编制数据精度。
    (二)强化企业资金预算执行过程管控
    1.构建严格的预算执行管控体系。建筑企业根据预算执行的要求,制定详细预算执行细则,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并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机制。同时,根据建筑企业预算执行要求构建执行责任追溯机制,确保各级部门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心。
    2.搭建实时动态的信息反馈平台。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模型BIM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物联网设备和移动终端作用,及时掌握建筑企业在施工以及经营管理的各项数据,管理者通过系统快速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以便制定适宜的资金计划。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深度挖掘数据信息蕴含价值,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
    3.建立科学的动态预算调整机制。建筑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建设预算调整机制,能够及时调整预算偏差。建筑企业预算调整机制可设置预算调整阈值,当系统监测超出概率值时,如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超过10%、政策法规重大调整、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系统则立即触发预算调整机制。建筑企业预算调整过程中,通过情景分析、敏感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估各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程度,确定适宜的调整方案。在预算调整过程中,根据“从而控制结构优化”的原则保证资金合理利用,确保资金利用和业务发展保持匹配。
    (三)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建立全方位的市场风险监测网络。建筑企业建设完善的市场监测体系,积极和行业协会、数据供应商保持深入联系,能够充分掌握建筑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设备租赁费用的数据信息,随时根据市场波动变化进行调整。同时,建筑企业运用机器学习计算法对建筑企业预算执行中各项数据进行合理预测,提前预判未来3~6个月的价格走势和供需变化。
    而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针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制定分级应对策略:对短期价格波动,企业可通过调整采购计划、建设战略合作关系等规避风险;对长期市场趋势变化,企业通过调整项目预算、成本控制策略等方式保证预算的稳定性。
    构建政策法规风险预警与应对体系。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组建政策研究工作小组,实时跟踪国家及地方的环保、税收、招投标、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并根据政策及时调整预算编制和执行策略。同时建设政策影响评估模型,评估国家以及地方发布政策对于企业预算执行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健全不可抗力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建筑企业根据预算执行工作要求,建设不可抗力风险应急机制,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有完善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标准。
    根据建筑企业的资金预算执行要求,通过建设应急资金储备制度,根据项目预算的3%~5%预留应急资金,确保资金能够快速调配和使用。同时,建筑企业应积极和保险公司保持合作,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能够及时转移风险。
    (四)提升管理协同水平
    1.完善预算考核激励制度。建筑企业建设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其中包含预算编制准确性、执行偏差率、资金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并按业务部门特性设置差异化权重系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预算考核结果和部门绩效奖金、员工晋升联系起来,能够激励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
    2.构建智能化风险预警体系。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中,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外部市场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构建多维度资金预算风险指标控制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流动性风险、偿债风险、盈利风险的阈值,当系统监测指标临近或突破风险阈值时立即发出警报信号,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3.推进资金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控制中,通过引入一体化资金预算管理信息体系,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分析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四、结语
    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偏差的分析,了解偏差形成的原因,并且通过优化预算编制体系、强化执行过程管控、完善风险应急机制、提升管理协同水平等方式,使得建筑企业资金预算执行精度得到提升,保证资金合理利用,促进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火珍.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对策研究[ J ] . 当代会计,2020,(20):137-138.
[2]许振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1,(18):91-93.
[3] 孙晓东.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现状及措施[ J ] . 营销界,2022,(06):116-118.
[4] 乔宇. 基于司库体系的建筑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J ] . 新会计,2024,(07):59-61.
[5]王春清.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分析[J].商讯,2024,(18):49-5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