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优化路径探索
 

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优化路径探索
郑高美媛
作者简介:郑高美媛(1993.03),女,汉族,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国企培训,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内江市 610000
    【摘要】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作为核心战略资源,其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培训体系方面仍存在系统性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国有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解析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难点,提出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构建科学、高效、适应性强的培训体系,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路径;激励制度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国有企业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选择。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竞争力。目前,尽管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培训机制,但在实践转化环节仍显薄弱,培训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发展需求难以实现有效协同。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完善性和优化性,为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和稳定社会竞争力提供有效的依据保障。
    一、 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意义
    (一)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
    在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员工的实际情况,构建差异化、动态调整的培训机制,帮助员工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开拓新市场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构建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结合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强化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知认同,提升企业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有利于高效工作绩效系统的构建
    在构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阶段中,应根据员工的综合情况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为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保障。在实际开展培训课程中,培训内容应选择具有正能量、与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相符的内容,为员工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三)有利于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可以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规划。在培训过程中,员工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技能。构建培训体系也为员工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在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立体化的交流平台既满足了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又增强了组织凝聚力,最终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共生共荣。
    二、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程度欠缺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将培训视为成本负担而非战略投资,尽管在体系上具有相应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投资十分紧缺,导致培训计划与实际实施存在严重不符,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培训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持续的人才培养效应。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培训价值的实现。
    (二) 激励与考核制度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培训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考核体系,严重制约了培训实效的发挥,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培训活动存在形式化,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缺乏关联性,无法提升员工的参与度。此外,培训结果的考核存在敷衍化,考核内容过于简单,不能从本质上开展全方位的评估,无法真正实现考核的意义,这不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三)培训需求分析缺乏有效性
    在开展培训阶段中,国有企业未能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需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匹配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企业的发展缺乏关联性,也未精准契合员工能力提升需求,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更使得培训活动沦为形式化的成本支出。
    (四)培训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设置培训内容阶段中,部分国有企业的培训课程过于陈旧,且课程体系不完善,这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脱节。在开展培训时,培训内容的重心偏向理论知识,而实操课程的涉及占比较低,导致员工在实际的操作中无法学以致用。此外,如今是新科技时代,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无法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影响了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
    三、 构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企业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重视度
    首先,树立战略培训观。国有企业需转变培训理念,将培训投入从短期成本支出重新定位为战略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应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核心,才能体现培训效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开展新业务时,应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新业务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强化全员培训意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让员工充分地感受到培训对企业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做好榜样,高度重视和支持培训活动的开展,并积极参与每次培训。在企业内部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在广告栏、企业平台、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企业员工重视培训活动,从而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向员工传授参加培训的重要性,普及参与培训工作不仅能给企业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再次,加大培训资源投入。在开展国有企业内部培训工作中,把培训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并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资。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培训规划、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以及师资的安排等内容,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并根据方案安排合理的资金,并确保培训资金周转的流畅。在培训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培训过长导致培训质量差。此外,如果培训时间过短,也无法发挥培训效果。
    (二)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首先,物质激励。在开展激励过程中,物质奖励是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综合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金作为奖励,相对于其他的奖励方式,物质奖励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企业应对奖励进行分级设定,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以及绩效考核等进行评定,并给予合适的现金奖励。每次培训结束后,给考核合格的员工颁发专业资格证书,这是对员工培训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并给予技能补贴,由此激发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其次,精神激励。在开展培训活动过程中,企业可设立“培训标兵”“学习能手”等荣誉称号,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公开表彰。这种精神激励既能强化员工的成就感和组织认同,又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此外,针对优秀的员工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这样的奖励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培训活动当中,不断提升技能。
    再次,职业发展激励。国有企业应为员工铺设明确的晋升途径,并将员工的培训成果与晋升机会挂钩,在进行企业内部晋升活动中,应将关键项目的培训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优先提拔综合能力高的员工,这样才能确保员工有能力胜任新的管理岗位。在设置培训课程时,应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三) 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准确分析
    首先,多维度信息收集。在开展培训阶段中,企业应集思广益,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业务发展规划以及重点计划等明确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向市场积极寻求符合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如果企业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就需要事先充分了解国际市场、文化差异性等相关培训内容,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好岗位的技术要领、岗位职责、工程流程等,掌握岗位的需求以及现在的能力缺陷等内容。此外,企业高层应积极走进基层,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关怀,发现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规划、综合技能水平等,积极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其次,动态跟踪。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需要不断地调整,强化培训内容体系的创新,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企业应积极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展开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企业的培训内容机制。针对特定时间应进行专项调研工作,结合需求做好动态的跟踪,尤其是企业的新业务拓展、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升级等内容,应根据变化需求适当地调整,并做好评估工作。
    (四)创建科学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
    首先,基于岗位与层级设计。根据岗位的胜任力为基础,积极做好培训课程的分类,充分发挥培训效果。在进行岗位管理的培训中,应以基层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强化他们的沟通技巧;针对中级管理层的培训活动,应从战略规划和决策分析等方面开展。针对技术岗位的培训,需要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入手,从基础理论开始逐渐向前沿技术递进,确保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的稳定性,通过培训之后能够提升他们的工艺及综合技术水平。在开展营销岗位的培训中,应从市场分析、客户关系维护以及营销策略手段等方面入手。
    其次,重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在设置培训课程体系阶段中,务必围绕着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定期更新,在培训课程中,应重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法规等课程的更新和优化。在大数据环境下,AI技术成为现代化技术的顶流,企业的培训课程中应引进大数据、AI技术等前沿课程,实现培训课程的优化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强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是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系和系统性,因此,在开展培训活动过程中,应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提升国有企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悦.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J].人力资源,2019,(04):51-52.
[2]张升耀.探究如何优化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20,(08):37-38.
[3]宋梦茜.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3):101-103.
[4]张日新.国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6):91-92.
[5]朱秀娟.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探究[J].市场瞭望,2024,(15):193-19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