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分析
张志国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深圳借助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创新数字化监管模式以及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等途径,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情况。通过开展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验证这些优化途径对市场主体活力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其他地区在数字化浪潮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活力
一、数字化时代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路径
(一)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办事效能
为了促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圳市构建起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统一办理。从2015年起,深圳就着手逐步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i深圳”APP以及深圳市政务服务网经过多轮迭代升级,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二)深化数据共享开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深圳市在2015年至2024年期间,构建并持续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政务数据的相互连通以及共享共用。在市场监管中,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部门的数据借助共享平台达成实时交互,当监管部门对某一企业展开检查时,借助该平台一键获取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纳税记录、进出口数据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内容,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升监管的针对性与准确性。
(三)创新数字化监管模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深圳创新性地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开展市场监管工作,构建起了一套融合大数据监测、智能预警以及精准执法的监管体系。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自2015年建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以来,已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整个链条进行完善的实时监控,监管部门借助该平台能随时查询食品的来源、生产流程、运输轨迹以及销售去向等各类信息,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即可启动智能追溯机制,同步实施召回、下架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主体给予查处。
二、数字化时代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假设H1: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和市场主体活力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H2: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和市场主体活力呈现正相关关系。
假设H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呈正相关关系。
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选取了每年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市场主体总数以及企业活跃度作为衡量指标,其中企业活跃度等于活跃企业数量除以企业总数,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能直接反映出市场的吸引力以及创业活跃度,市场主体总数呈现了市场的总体规模以及活力水平,企业活跃度则从微观层面体现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活跃程度以及经营状况。
(2)解释变量
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通过“一网通办”事项比例、“秒批秒办”事项数量以及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活跃度等指标来衡量。“一网通办”事项比例越高,意味着政务服务数字化所覆盖的范围就越广泛,“秒批秒办”事项数量越多,就能体现出政务服务效率有了提升,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活跃度则反映出企业和民众对于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参与程度以及认可程度。
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用新设立市场主体办理天数、审批环节数量以及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数量等指标来衡量,办理天数越短且审批环节数量越少,说明市场准入流程越发简便,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数量越多,显示出市场准入条件更宽松。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借助专利侵权案件结案率、专利申请授权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度等指标衡量。专利侵权案件结案率高,说明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度较强;专利申请授权率高,体现了对创新成果的认可与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度从制度层面反映出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3)控制变量
将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常住人口数量等选作控制变量。地区GDP能反映出地区整体的经济规模以及发展水平,对于市场主体活力具有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能体现地区的投资力度和经济发展后续的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反映地区消费市场的规模与活力,对市场主体的经营环境产生影响;常住人口数量会对劳动力供给以及市场需求造成影响,会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的均值是45.68万户,其标准差为7.85万户,在不同年份中,新设立市场主体的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情况,市场主体总数的均值为350.2万户,其中最大值达到了440.3万户,由此看出深圳市的市场主体规模庞大且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企业活跃度的均值为0.75,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都处于活跃的经营状态。在解释变量方面,“一网通办”事项的比例均值为85.5%,这显示出政务服务数字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秒批秒办”事项的数量均值为350项,体现出政务服务效率有所提高;新设立市场主体的办理天数均值为2.1天,办理流程相对较为简便,其他变量同样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范围,反映出深圳市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动态变化。
2.相关性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png)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市场主体的总数同各解释变量之间所呈现出的相关性,与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的情况颇为相似,和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金融服务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
企业活跃度和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金融服务数字化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与“一网通办”事项比例的相关系数是0.75,和专利侵权案件结案率的相关系数为0.73。
在控制变量方面,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常住人口数量,它们与被解释变量以及大部分解释变量之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政务服务数字化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网通办”“秒批秒办”这类政务服务数字化措施,简化了办事的流程,提高了办事的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对新设立市场主体的数量、市场主体的总数以及企业活跃度具有突出的正向影响,验证了假设H1。
第二,市场准入便利化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减少审批环节以及缩短办理天数等,使得市场主体进入门槛有所降低,促进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以及活力的提升,在此情况下,假设H2得以验证。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时,通过提升专利侵权案件结案率和专利申请授权率等,能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3成立。
(二)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扩大“一网通办”“秒批秒办”的事项覆盖范围,提升政务服务平台的智能程度,强化数据共享以及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服务的精准与便捷程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继续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探索更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简化审批的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身市场活动。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所需承担的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以及培训工作,以此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坤,李深.郑州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测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07):4-7.
[2]熊秋月,陈亚洲.数字化营商环境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08):79-81.
[3]李艺深.数字化赋能新引擎泉州营商再升级[N].泉州晚报,2025-03-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