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防控与对策分析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防控与对策分析
刘瑞
作者简介:刘瑞(1993.08.03),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建筑业会计,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在建筑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对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信用、回收、成本及坏账等常见风险,而后从外部市场竞争无序和内部管理缺失两方面剖析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健全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优化成本控制流程以及强化坏账风险管理等方面解析了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控制策略,目的在于助力建筑企业规避风险,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风险控制
    引言
    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流动性与经营效益。应收账款长期积压不仅会占用企业的运营资金,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还会因应收账款困难引发坏账,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因此,探讨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防控策略,能够避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问题出现,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帮助。
    一、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建筑企业承接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其涉及业务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将会面临着复杂的信用风险。如今多数的发包方在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现阶段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部分建筑企业因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务结构失衡,出现资产负债率高、资产流动率低于行业的综合水平,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暂时无法偿还债务。此外部分发包方还存在拖延支付工程进度款或者挪用进度款等情况,导致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建筑企业的信用风险。
    (二)回收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构比较复杂,涉及的业务内容以及参与单位及人员较多,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包含了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及结算阶段,整体周期较长,并且每个阶段都连环相扣,一旦在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时则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及周期,甚至对企业的应收账款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变更,则整个工程计划将会全部推翻,需要重新制定施工方案,从而影响了工程的结算时间;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发包方会以质量不达标或者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不符等多种理由故意拖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在结算阶段中,发包方还会百般刁难,提出繁琐的验收流程,例如对工程量及结算数据提出了异议,并提出重新核算等,这些都将导致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受到影响,降低资金的回收率,从而增加回收风险。
    (三)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主要内容。应收账款的存在给建筑企业的成本及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应收账款占比较大时,则就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周转缺口较大,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及运营,就需要企业向相关的金融单位或者银行进行融资贷款,由此产生的利息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款,企业不得不投入额外资源进行账款催收和信用调查,进一步加重成本负担。当应收账款的账期越长,资金的周转缺口越大,不仅增加财务费用,更可能错失投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成本风险。
    (四)坏账风险
    坏账风险是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分析中风险最大的一项内容。应收账款的账期越差,则坏账的概率就越大,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率就越高。建筑企业产生坏账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发包方挪用款项,恶意拖欠以及发包方因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破产等。
    二、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因受到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筑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建筑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企业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部分建筑企业为争取到项目,愿意降低谈判的成本,满足发包方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如:垫资施工工程款、延长付款周期、降低付款比例等。这样的行为严重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从而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账期越来越长,回收风险越来越大。此外,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争取到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中,未能对发包方综合实力及信用状况进行深度调查和评估,而过于注重中标结果,这也是增强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内部原因
    部分建筑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是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多数企业缺乏规范的信用评估机制,在项目承接前未对发包方的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充分核查,导致信用风险预判不足。此外,建筑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在确认账款时,由于工程设计的变更和签证不及时,导致工程量和工程结算款无法及时确定,从而影响了应收账款的确认。甚至还会存在因信息录入失误、不规范进一步加剧了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
    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防控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积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于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在承接项目之前,应收集和调查发包方的财务信息、经营状况、信用状态等重要信息,充分掌握发包方的实际情况,为后期的合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源头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在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时,可从工商登记信息查询中了解发包方的股权架构和注册信息;从银行方面了解发包方的资金状况及信用评级;通过第三方了解发包方的经营业绩、涉诉情况以及合作记录等重要信息。
    2.科学评估客户信用等级
    科学评估客户信用等级对于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信用记录、行业地位等多个方面进行。财产状况方面重点要分析发包方的负债率、资金流动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由此确定其是否具备偿债能力的条件。经营能力方面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发包方是否具有开发市场的能力和经验,是否具有一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考察发包方的信用等级,保证在后期的合同中能够如约履行合同。从行业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判断发包方在行业内和社会影响力及信誉度。通过综合性的评估和考察,为建筑企业选择优质的合作方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完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
    1.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为应收账款的回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工作。在执行合同管理阶段中,从合同签订开始,应做好合同条款的审核工作,认真、严谨地审核每一个条款,确保条款的合法合规。针对工程款支付方面的条款更应严谨核对,才能确保工程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取。此外,双方的违约责任也十分重要,其对于双方执行合同条款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履约合同阶段中,双方应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一旦任意一方出现违约时,对方均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追究法律责任。
    2.制定合理的催收政策
    建筑企业应建立分级催收机制,根据账款金额和逾期时间实施差异化催收策略。初期可采用电话、函件等柔性催收方式,中期通过上门催收、债务协商等途径施压,后期则需启动法律诉讼等强制手段。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执行具有针对性的催收方案,确保应收账款的催收效果,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催收方式,都应保留好相关的催收证据,为后期的法律诉讼提供充裕的证据链。
    (三)优化应收账款成本控制
    1.合理安排资金
    科学的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保障。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并结合应收账款的回收预期,建立精准的资金预测模型,合理规划好资金的使用。充分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控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
    2.降低信用管理和收账成本
    在大数据时代中,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信息,实现客户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在收账管理阶段,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收账管理,结合应收账款的金额、账期选择合适的催收方案,确保催收方式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回款率,降低催收的成本。
    3.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化管理措施,不断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升工程进度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工程周期和结算周期。在施工阶段中,建筑企业应积极与发包方进行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工程验收与结算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建筑企业内部应完善审批流程和手续,在保障相关手续和流程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应收账款的变现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四)强化坏账风险管理
    1.建立坏账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坏账预警机制对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制定坏账预警机制过程中,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准备率、账龄结构、逾期账款比例等关键指标制定合理的预警机制。为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应收账款,减少坏账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一旦指标超过阈值时,系统将会发出警报,管理人员会根据警报采取正确的措施。
    2.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结合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和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案具有必要性。计提方法具有多样化,一般根据坏账的程度进行合理的选择,不同的账期的应收账款计提的比例也会不同。为此,建筑企业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率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发包方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不断地优化和坏账准备计提金额,既能充分地反映出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又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利润虚假情况。
    3.规范坏账核销管理
    建立健全坏账核销管理制度,明确坏账核销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流程。在进行核实坏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审批流程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催收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为坏账的核销工作及后续法律诉讼提供全面的证据资料,防止虚假核销。
    四、结语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防控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的过程中涉及每一个环节以及多个部门。尤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经济环境多变的背景之下,建筑企业更需要注重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防控,积极地做好管理方式的调整,才能够规避各种潜在风险。实践表明,只有将理论策略与企业实际经营特点相结合,构建动态化、精细化的风险防控模式,才能有效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如何加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115-116.
[2]田卫斌.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研究[J].财经界,2021,(19):69-70.
[3] 刘翔. 国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J ] . 今日财富,2024,(22):47-49.
[4] 冉其玉. 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J ] . 营销界,2024,(19):95-97.
[5]张云凤.探析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融资成本的影响[J].中国科技投资,2024,(35):88-9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