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四地州青壮年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南疆地区青壮年劳动者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24P054)”,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边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阅读微辅导自测移动平台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2BYY20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南疆地区学龄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YJAZH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庆玲 刘芹 贺燕
作者简介:于庆玲,(1988 -),女,硕士研究生,新疆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11
【摘要】南疆四地州作为普通话推广(推普)工作的重点区域,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劳动者经济收入影响显著。本文以南疆四地州2012名青壮年作为调查对象,深入探究了语言对收入的影响,以及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语言能力可以解释经济收入18.6%的变化,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能够调节语言对收入的影响,而户口类型、文化程度和培训情况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此外,语言培训仅对务工人员产生了调节作用。本研究建议重点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语言支持,提升其听说技能,以语言促劳动者经济收入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经济收入;南疆;青壮年劳动者
引言
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家语委联合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中,推普重点任务的第一条便提及了民族地区推普攻坚行动,该行动中更是将“加大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力度”作为专项任务明确列出。由此可见,民族地区青壮年的国家通用语能力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语言能力和经济收入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推普工作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语言的普及依然存在不均衡情况,在南疆四地州,劳动者语言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青壮年劳动者就业、收入增长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经济收入对劳动者的影响以及影响这一关系的因素是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
语言能力是重要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经济资本,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求职机遇,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从而提升劳动者经济收入。近年国内经济学界和语言学界对语言和收入关系的研究均持续升温,研究发现国家通用语水平对少数民族和低收入人群影响较大。然而,现有研究在地域覆盖上存在不足,缺乏对西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深入考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较低、国家通用语水平相对薄弱,迫切需要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因而,针对青壮年劳动者开展相关调查具有重大意义。
二、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的影响因素
虽然多数研究将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以探究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关注以上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语言与收入关系的作用。如,雷昊、王善高和姜海(2020)发现男性劳动者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比女性大,无论是外语能力、国家通用语能力还是方言能力,均是如此。赵红霞和吴迪(2022)发现国家通用语能力在文化水平对经济收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尽管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我们从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的理解,然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二者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却鲜有研究探讨。鉴于此,本研究拟将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培训情况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考察影响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的人口统计学因素。
三、研究设计
本文以南疆四地州20至45岁的青壮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国家通用语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并深入剖析调节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培训情况。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便利抽样和配额抽样,招募了2100名维吾尔族青壮年劳动者开展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0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1%。劳动者平均年龄为33.63岁,男女各半,农村户口占69.4%,已婚人员占81.5%,以务农(37.2%)、务工(29.8%)和公职人员(25.7%)为主。
采用五级量表分别对受调查者的听说和读写能力进行评估,1表示不会,5表示非常好,将听说和读写能力的评分相加,得出语言能力。将职业类型分为务农、务工、经商、公职人员、其他(零散)等五类,将月收入分为6个等级:0-2000元; 2001-3000元; 3001-4000元; 4001-5000元; 5001-6000元;6001元以上,在数据分析时,取月收入的对数,以规避因收入相差过大而带来的异方差问题。
四、研究发现
(一)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本文将月收入对数作为因变量,将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分别作为自变量开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对月收入影响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31(P<0.000)、0.417(P<0.000)和0.419(P<0.000),三者均对经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R2分别为0.186、0.173和0.175,表明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分别可以解释经济收入18.6%、17.3%和17.5%的变化。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每上升一个等级,经济收入分别增加356.659元、671.156元和666.675元,初步表明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存在影响。
将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婚姻状况和培训情况作为控制变量,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再次考察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发现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088(P<0.000)、0.089(P<0.000)和0.078(P<0.000),三者均对经济收入具有显著性影响。未标准化系数分别为73.069,142.848和124.719,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户口类型等7个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基础上,语言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每上升一个等级,经济收入分别增加73.069元,142.848元和124.719元,说明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显著。
从标准化系数来看, 听说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比读写能力大。为了进一步验证二者的影响,本文同时将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作为自变量,将其他人口变量学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听说能力的P值显著(P=0.003<0.05),读写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P=0.732>0.05),说明读写能力的影响已经被听说能力涵盖了,即听说能力可以取代读写能力影响经济收入。
之后本文按照职业类型,分别对每个职业的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将语言能力设为自变量,将月收入设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设为控制变量,发现公职、经商、务工、务农和其他职业人员的多元回归模型中,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影响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84、0.047、0.099、0.131和0.265,除经商的模型中,P=0.685>0.05之外,其他四类职业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公职、务工、务农和其他职业中,国家通用语能力均对经济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从标准化系数的大小来看,语言能力对其他职业劳动者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公职、务农和务工人员。由此可见,国家通用语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在不同职业劳动者中存在差异。
(二) 人口变量学因素的调节作用检验
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在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数据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语言能力交互项的标准化系数分别0.026、0.040和0.038,说明这三个变量对语言能力和经济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相对于女性劳动者而言,语言能力的提高对男性劳动者经济收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相较于低年龄段的劳动者而言,语言能力更能提升高年龄段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跟未婚劳动者相比,语言能力对已婚劳动者经济收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务农、务工、经商、公职和其他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中,语言能力与培训情况交互项的显著性P值分别为0.663、0.026、0.998、0.099和0.694,说明培训情况仅对务工人员的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产生了调节作用。
五、研究讨论
(一)语言能力显著影响经济收入
本研究中,语言能力能够解释经济收入18.6%的变化,跟赵颖研究中所呈现11.62%~15.60%的数据范围相比,语言能力对于新疆南疆青壮年劳动者的影响更大。在控制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中,语言能力对公职、务工、务农和其他职业劳动者经济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因而,要加大对劳动者的语言培训投入,通过提升语言能力来促进经济收入的提升。鉴于听说能力比读写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大,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强化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升。
(二)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对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的调节作用
影响经济收入的人口统计学因素虽多,但是仅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在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与女性、低年龄段和未婚劳动者相比,语言能力更能提升男性、高年龄段和已婚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对南疆青壮年劳动者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时,应加大对35-45岁男性劳动者的培训力度,这一部分劳动者处于事业上升期,若能进一步提升国家通用语水平,他们将有望获得更多语言红利。
(三)培训情况对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的调节作用
尽管培训对收入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却对务工人员的语言能力与经济收入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意味着参与过国家通用语培训的务工人员,语言能力对经济收入的提升效果更为突出。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结合劳动者的职业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南疆四地州青壮年的调查,考察了国家通用语能力对劳动者经济收入的正向影响,以及对该影响起调节作用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考虑到培训情况仅对务工人员的语言收入关系产生了调节作用,今后的研究可重点关注这一劳动者群体,通过混合研究,了解桎梏其语言能力提升的因素,有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助力乡村振兴。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