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文博资源在动漫IP孵化中的商业赋能路径研究
 

文博资源在动漫IP孵化中的商业赋能路径研究

陈峻青

      【摘要】文博资源动漫IP的孵化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契机,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在政策支持、技术赋能和市场驱动的多重背景下,如何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IP的价值跃升,已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本文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博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当前文博动漫IP孵化中存在的内涵挖掘不足、市场定位模糊、人才技术短缺等问题,从受众需求、文化挖掘、内容设计、技术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融合、IP孵化、创新发展
引言
      目前我国已步入品牌、文化、科技与娱乐全方位国潮化的新时代,推动着消费市场从物质满足向精神价值追求的战略性转变。年轻群体民族自信强、热衷国潮,偏爱兼具文化与科技感的产品。在此背景下,文博资源动漫IP孵化作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载体,成为国潮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文博资源动漫IP孵化的可行性
      (一)资源丰富,需求旺盛
      我国文博领域蕴含海量历史文物、文化故事与艺术元素,为动画IP开发提供丰沛素材。随着国民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年轻消费群体热爱传统文化,推动文博IP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以博物馆为主题的动画作品凭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受青睐,成功用动画形式构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既满足青少年探索欲,又契合家长文化教育需求,成为传播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二)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推动文博产业化的政策频出。《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挖掘文物价值、推动合理利用。在此背景下,动漫游戏与文博深度融合迸发创新活力:文化上,用动漫游戏讲述历史文物故事,深挖内涵;产业端,通过动漫衍生品、文创联名开发,拓展产业链;技术层面,借助VR、AR等实现沉浸式交互体验,提升参与感,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三)商业潜力
      文博IP授权通过跨界合作加强与年轻群体沟通,拓宽用户辐射范围并提升关注度与流量传播。如知名国货体育品牌“李宁”与敦煌博物馆合作的创世纪沙漠走秀,单日销售额破亿、观看量超1900万,彰显文博IP商业影响力。在内容创作层面,博物馆文物IP与动漫、影视联动效果显著:腾讯视频《故宫里的大怪兽》以故宫神兽为动漫形象打造奇幻冒险故事,热度居少儿动画魔幻科幻榜前列并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动画项目;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漫画《国宝特工太阳神鸟和青铜大立人》以趣味故事与生动画风呈现古蜀文明,入围国际动漫节,开创艺术价值、趣味性与教育功能兼具的文化传播新范式。
二、国潮文化经济的表现
      (一)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优势
      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可形成双向赋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与品牌,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又为文化传承传播提供物质保障,形成良性循环。以敦煌“飞天”为原型创造的虚拟偶像“天妤”就是典型案例,通过数字化重塑和人格化表达,该IP在各大平台累计粉丝突破500万,话题播放量破亿,实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更带动了敦煌旅游搜索量激增210%、文旅消费显著增长,形成多元商业形态。这一实践有力诠释了文化要素如何通过创新转化释放商业价值,同时也印证了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消费群体年轻化
      年轻群体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国潮产品的喜爱,除了其文化内涵,更源于这些产品契合了他们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以及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他们的消费行为呈现三大特征:媒介偏好数字化,约2/3以上的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文博IP;情感消费意愿强,以故宫联名彩妆为例,即便溢价40%仍快速售罄;消费者参与度高,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愿意参与IP内容共创。
      (三)创新驱动产业化
      在创新驱动下,国潮产业化以多维突破释放强劲动能。在服饰、美妆、食品、文旅等多个领域,传统纹样、非遗技艺等文化基因通过创新设计融入现代科技与时尚潮流中,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与社交媒体精准营销,积累起庞大且忠实的消费群体。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截至2024年开发数量已破千款,年销售额超15亿元。国潮文化经济已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产业矩阵,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生态体系。
      (四)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播
      不同地区的国潮产品往往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特征,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苏州稻香村推出碧螺春茶酥、牡丹鲜花饼等城市特色产品;甘肃省武威市依托“马踏飞燕”“铜牦牛”等文物,开发20大类500余种文创旅游商品,创造了可观经济价值。各地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国潮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交融传播。国潮产品正日益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国际名片,通过将中华美学精髓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这些产品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更是向全球传递文化价值,有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
三、国内外文博IP开发模式
      (一)开发主体与合作模式
      国外文博IP开发已形成成熟模式。欧美“文化民主化”模式采用“基础形象标准化+区域定制化”双轨制,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如大英博物馆联动全球设计师开发主题文创,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电影公司合作《博物馆奇妙夜》,衍生品以知识传播为核心兼顾商业收益;日本“美学沉浸”模式注重情感共鸣,通过《国宝观察日记》动画强化四季情感体验,其衍生品践行“三现主义”推出稀缺限定款,部分产品溢价达300%,实现了高盈利。
      中国创新“产业联动”模式,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联合国企、高校协同开发: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清华大学合作“小仓颉”IP展现汉字脉络;故宫博物院以“超级符号”策略构建文创、数字展览等商业闭环;敦煌研究院“数字供养人”计划通过内容电商贯通IP孵化到消费转化全链路,开发周期较欧美缩短2/3,彰显高效转化特色与独特发展活力。
      (二)目标营销推广方式与盈利模式
      在文博IP的营销推广与商业变现方面,国内外呈现出不同特点。
      国外主要通过举办展览凝聚人气带动产品销售。配合重要展览及时推出相关IP产品,依托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进行全球推广,如大英博物馆借助网络商店将文创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博物馆商店的销售收入是重要盈利来源,与商业机构合作获取销售分成也是常见途径,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博物馆商店销售额在经济收益中占比较高。
      国内文博IP商业变现呈现多元形式。通过开发联名周边产品进行跨界合作,推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属性的商品,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展变现渠道,开发线上虚拟藏品、数字文创等,吸引消费者。此外,举办沉浸式主题展览、实景演艺等活动,实现门票和纪念品的复合收益,带动周边文创销售与文旅消费增长。待IP成熟后,又可通过授权影视、动漫改编,开发主题游戏等,延展商业链,实现文博IP价值的立体化延伸。
四、文博动漫IP孵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文博IP孵化存在文化解读与挖掘不足的问题。快节奏商业策划难以展现文化深度与多元性,导致观众认知片面。内涵挖掘多停留在元素表面移植,无法有效呈现文博知识与工艺,使IP缺乏核心价值。同时,市场上文博动漫IP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其次,市场定位与运营模式缺陷明显。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尤其是对年轻群体的偏好、审美缺乏研究,内容与形象无法被接纳。此外,文博机构大都缺乏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在IP推广、授权及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经验不足,外部合作机制不够灵活,市场拓展受到制约。
      第三,创意人才短缺严重制约文博动漫IP孵化发展。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创作存在“重形式轻文化”问题,文化元素与动漫内容难以深度融合。加之IP开发资金投入有限,制作工艺上存在明显短板,画面精细度不足、特效与动作流畅度欠佳,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激发公众兴趣。
五、文博资源动漫IP孵化的商业化路径
      (一)受众需求调研
      分析了解受众需求爱好,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年轻群体对国潮美学、历史叙事的文化偏好。在项目策划阶段,深入访谈文化传媒、二次元群体,收集其对文博素材、故事类型、美术风格的喜好,设计符合该受众审美趋势的动漫角色与故事,提高作品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
      打造文博动漫IP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文物。主创单位需组建含文化遗产保护、动漫制作、考古及历史专家的专业团队,严格审核IP的文化准确性与艺术水准:一方面依托动漫专业力量,用文献调查法系统梳理文物的历史、艺术与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实地参访博物馆,剖析文物工艺、故事与文化意义,避免片面解读。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从文物蕴含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提炼大众情感共鸣的内核,如三星堆IP融合青铜面具工艺与古蜀探索精神。此外,搭建多渠道用户反馈平台,收集意见实时调整内容,增强IP与受众情感链接,优化品质与口碑。
      (三)理念与技术革新
      在艺术创作上,鼓励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大胆尝试实验性风格。少儿漫画《大中华寻宝记》,以寻宝冒险加知识科普的创新叙事模式,将历史文物、地理风貌与趣味剧情相融合,打破传统科普漫画说教式表达,既满足了少儿对冒险故事的想象,又巧妙植入文博知识,成为寓教于乐的典范,为文博IP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在技术层面,引入前沿动画技术,深化与专业团队合作。故宫博物院与网易合作开发的《绘真・妙笔千山》手游,运用3D漫游与水墨渲染技术,打造沉浸式山水画卷,玩家可在青绿山水间,感受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交融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体验升级。
      (四)完善运营模式
      完善运营模式需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引入专业文创团队,打通从IP孵化——联名授权——衍生品开发——文旅融合的闭环体系。项目实践中,首先由动漫制作公司快速完成IP孵化与出版发行,同时与影视、传媒公司联动,将动漫IP改编为游戏、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然后借助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流量优势进行宣传推广,扩大IP影响力,提升IP知名度与市场价值。最后开发相关文创衍生品,拓展IP的商业价值。
      此外,注重人才培养,也是文博动漫IP孵化的重要保障。相关高校应开设“文博+动漫”交叉学科,以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模式,联合文博机构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这样既能学习动漫创作技能,又能深入了解文博知识,同时对市场有一定了解,从而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创意能力和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也能在项目制作中,获得低成本人力支持,实现高校、企业、行业的协同发展。
六、结语
      在新时代浪潮下,文博资源动漫IP孵化是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剖析行业矛盾与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文化解读、市场运营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方案。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市场机制的持续完善,文博动漫IP有望融合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益,为文博产业化注入创新动能。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文化传播形态,更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阚红敏,动漫作品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文化学刊2023(01)
[2]张展佳、郑荃琳,文物、角色与文创:博物馆动漫IP的建构,玩具世界2023(01)
[3]阳玉娟,主流新媒体平台博物馆动漫创作价值及策略研究——以成都市博物馆为例,美与时代(上) 2024(03)
[4]齐琦,动漫衍生品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包装工程2023(08)
[5]王石川,让文博“热”到游客的心坎上,北京观察2024(1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