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票根经济驱动下乳山文旅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
 

票根经济驱动下乳山文旅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
课题项目:2025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票根经济驱动乳山文旅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机制与创新研究”
(立项号:L2025Z05160047)
孙菲菲
作者简介:孙菲菲(1984.02-)女,汉族,山东乳山,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
    【摘要】本研究以山东省乳山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聚焦“票根经济”热点问题系统探讨乳山文旅数字化转型机制与创新路径。构建“文化感知-价值传递-消费转化”三维驱动模型,提出“文化IP-票根权益-衍生消费”闭环运营体系,打通消费数据壁垒、激活文化资本价值、重构文旅生态关系,有效解决乳山文旅产业的“重流量轻内涵”“文化资源转化不足”“产业链条断裂”等痛点问题,形成“轻资产-强文化”区域发展模式。本研究成果为县域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样本,对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基层落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票根经济、文旅融合、数字化转型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扩大和优化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指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点任务,深化“文旅+百业”,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在消费升级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的大背景下,“票根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以票根为纽带,不仅体现其文化价值,更通过票据凭证串联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为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例如今年《哪吒2》的火爆出圈,上海、湖南、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均有凭《哪吒2》票根享受景区优惠的活动,使电影观众成为景区的新流量,已然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和创新驱动因素。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票根经济相关消费规模同比增长58%。据新华网平台报道数据显示,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为一张票奔赴一座城”已成文旅消费新热点,创造出“1+1>2”的协同效应。
    乳山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深入研究票根与文旅深度融合,既符合国家文旅数字化发展战略要求,又符合“文旅+产业”的发展新形势。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旨在系统探索“票根经济”驱动乳山文旅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质效转化,为同类县域提供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什么是票根经济
    票根经济是指以各类票据(如发票、车票、门票、消费凭证、物流单据等)为核心载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背后的交易信息、行为数据、信用记录等进行采集、整合与分析,进而挖掘其经济价值,推动消费增长、产业协同、金融创新或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二)构建三维动态模型
    乳山市举办2025年“畅游胶东 乐享乳山”文旅推介会,加速推进“文旅+”业态,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打造文旅融合,康养旅居,舌尖文旅的新乳山。构建三维驱动模型“文化感知-价值传递-消费转化”(CPVC)模型:V=α·CβPγ 其中文化感知C代表场景沉浸度、文化认同感;价值传递(P)代表权益丰富度、跨业兑换效率;α代表技术赋能系数,β和γ代表文化感知与价值传递的弹性系数。以场景浸润和文化感知认同两个维度进行量化,以乳山牡蛎文化体验和价值传递为指标系数,融入技术赋能系数进行精准计算。
    三、乳山文旅发展现状及票根联动应用
    (一)乳山文旅发展现状
    乳山是兼具优越自然禀赋与深厚人文底蕴的滨海城市,拥有199.27千米优质漫长海岸线,被称为“天下第一滩”,是山东半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这里不仅有“中国牡蛎之乡”的美誉,也具有“山、海、湾、滩、岛、泉”等多元旅游资源,还拥有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胶东乳山红色文化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更具有乳山喜饼、乳山大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尽管如此,当前乳山文旅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消费链条断裂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文化资源转化不足、产业附加值提升不够、数字化基础薄弱、创新动能培育不足等问题,导致数据未能实现联动,出现用户画像缺乏等弊端,影响乳山服务升级与产品创新,严重制约乳山文旅发展。
    在此背景下,探索票根经济驱动文旅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着力解决景区、酒店、餐饮数据实现互通,破解困境,采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消费者数字画像,推动乳山文旅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质效转化,对乳山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双向赋能”更具现实意义。同时,这一探索有助于推动乳山文旅高质量发展,为其他地区滨海旅游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乳山票根联动的初步实践
    乳山充分利用和扩大“中国牡蛎之乡”的影响力,深入打造“牡蛎+旅游”项目,用“牡蛎”带动消费,以“牡蛎”体现乳山地域特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以乳山红色旅游、非遗展示等带动乳山人文历史等特色旅游资源;计划在乳山银滩开展数字票根试点,开展银滩景区AR票根扫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但目前尚有权益割裂、技术缺位、消费未实现闭环等痛点问题亟须解决,为此乳山市借助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势,以国内首个以牡蛎文化为主题的乳山市海防古所·牡蛎文旅集聚区形成文旅产业园区,通过以“牡蛎”为核心辐射乳山特色旅游资源,探索“牡蛎+旅游”“牡蛎+养生”“牡蛎+电商”等业态,促进牡蛎养殖加工与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深度融合。
    (三)乳山文旅数字化转型机制
    1.技术赋能,激活文化价值
    通过“场景构建-权益绑定-IP运营”三位一体路径实现文化资本转化。探索构建“实体+虚拟”混合体验场域,如牡蛎博物馆将传统养殖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AR捕捞游戏(扫码触发3D演示);以基础票根(景区准入)、增值票根(体验项目折扣)、收藏票根(限量NFT)设计权益绑定,形成消费引力梯度设计阶梯式票根权益体系;打造“牡蛎+”衍生矩阵开发主题IP形象,实现票根作为“文化货币”兑换不同IP的专属权益。
    2.生态协同,消费转型升级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企业协作、文化传承的生态系统场景,实现“文化保护-消费转化-收益反哺”的闭环。充分整合景区、民宿、餐饮等消费场景,以“牡蛎”为主题开发系列票根,搭建虚实融合场景,搭建文旅数据资源整合平台,构建“符号化-场景化-权益化”的活化路径,形成文化资源向消费价值转化的新路径;整合碎片化的数字技术,设计“政府-企业-社区”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产业主体协同。
    四、乳山实践路径与创新成果
    以威海马石山和胶东育儿所数字展馆为依托,运用VR全景观展技术,采取3D与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融合形式,全要素呈现展馆内容,沉浸式还原现场参观体验,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计划重点打造“三个一”工程:一个超级IP(“牡蛎宝宝”形象家族)、一套权益兑换比率机制、一套游戏化体系的“三个一工程”。开发数字藏品,发行票根规则和兑换比率设计“寻味乳山”主题线路,探索非遗体验课等形式,实现票根联动。依托行为经济学的符号价值情感效应,将票根经济转化为符号价值情感效应,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二次消费的长期情感联结。票根本身不仅承载着文化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情感,能唤起人们的回忆,产生共鸣,触动心灵,促使票根从消费功能转向精神回忆,为票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感情基础。以达成轻资产向强文化转化的目标。
    深化生态协同,构建“山海城村”全域票根网络,计划推出滨海“船票+民宿”联票,提升过夜率;创设红色片区“研学积分”兑换文化消费券;依托入选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实践项目“非遗制作”——乳山市“姜蜜产业激活术:乳山非遗的跨界融合实践”进一步推动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带动农户增收。对消费者而言“凭票优惠”是“省钱攻略”;对城市而言,票根则是文旅和百业之间的纽带,成为游客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元宇宙学院,构建串联马石山等红线旅游资源、银滩蓝色海岸线、绿色发展的乡村体验的“红蓝绿”三色票根。以传统的海洋资源、牡蛎产业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温泉康养资源等实现观光为主向文化体验转变、餐饮为主向节庆衍生消费转变、温泉洗浴向康养医疗转变,形成乳山文旅资源类型与价值转化。
    五、实施障碍与破解路径
    (一)面临的障碍
    目前各地对“票根经济”还存在误区,转化意识不强,未来在推进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尤为重要的几点:一是跨行业协同障碍,致使景区与其他部门数据不兼容,如景区票务系统无法与公共交通数据库实时对接,出现“凭高铁票享景区折扣”等政策落地困难,导致票根权益无法实时兑换;二是技术成本压力大,区块链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成本居高不下,中小商户难以承受;三是景区缺乏专业运维团队,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显著;四是老年群里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出现“数字鸿沟”,对电子票根的认可度较低。
    (二)破解路径
    基于上述障碍,一是将实行政府牵头建立数据平台,实施数据融通与普惠服务工程,实现景区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数据对接;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鼓励小商户实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双轨并行”服务;三是配备专业引导员,设立“银发服务站”,保留传统纸质票根基础功能,提供扫码核销的全程协助,引导老年游客完成纸质票根兑换;四是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确保实现票根经济长效运行,依托乳山市政府《乳山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服务保障体系的要求,采用可降解材料,将体现乳山地域特色的内容印刷纸质票根,实现票根绿色低碳的要求;五是依托高校旅游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工作。
    六、未来展望
    票根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场景化-权益化-生态化”路径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实现文化资源向消费价值的深度转化,提升单张票根的附加值。未来研究将继续着力于三个方向深化:一是继续深化和加强与高校元宇宙学院的合作,探索票根在虚拟文化场景中的应用;二是推动数字票根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场景中的拓展应用,更新文化空间,以及文化大数据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创新路径;三是为构建新型文旅消费生态提供持续创新动力,释放与激发票根经济在文化传承和释放消费活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菲菲,李欣忆,黄潇,等.用完便扔的小票根,如何撬动大消费?[N].四川日报,2025-07-10(002).
[2]王颂博,王琳.小“票根”撬动“大经济”[n].山东商报,2025-05-22(005)
[3]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C]//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24蓝皮书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国务院;,2025:385-388.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5,(03):10-12.
[5]韩毅.小票根串起文旅消费链[N]. 重庆日报, 2025-05-19 (004).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