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的路径研究
郭放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效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亟须在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构建综合性的人才保障体系这三个路径持续发力,夯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撑;金融创新;人才保障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但是依旧处于经济增速的恢复期,科技创新成为解决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民营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创新主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角色之一,面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诸多困境,要以优化政策体系,破解资金短缺问题,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向为突破口持续发力,塑造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创新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一、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须从宏观层面出发,廓清“民营经济离场论”这种错误认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消除各类阻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壁垒,营造利于民营企业的创新环境。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以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点实现全面覆盖。
(一)政府应当积极施策,着力破解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与各金融机构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切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性资金支持。同时,地方政府要简化财政资金申请审批流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更好地服务于域内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民营企业提高创新投入水平。
(二)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制保障,政府要确保相关政策法规的高效运行,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的能力。首先,要保证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运行的公平有序,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对创新资源的获取难度。其次,要健全保障民营企业各类产权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其创新的积极性,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侵权和窃取商业机密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营造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与各类企业应当构建长效联动机制,共同打击各类商业犯罪。
(三)击破市场准入壁垒,营造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公平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着力健全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民营企业的注册和审批流程,放宽对民营企业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减轻民营企业特别是科创型民营企业的创业负担。一些垄断行业要逐步破除行业壁垒,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并激发行业内的创新活力,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国家可以依托民营企业研发效率高、市场化机制灵活的特点,支持民营商用航天的发展,以新供给不断催动新需求产生良性循环。
二、加强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
融资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的直接融资渠道发展得并不充分,融资模式单一和门槛限制造成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时常面临资金流动性弱的问题,难以支撑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拓展。因此,破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融资困境,不仅要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方面发力,更要增强金融市场的作用。从优化融资模式入手,广泛探索金融创新和融资途径多元化的可行性方案,“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不断完善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一)优化间接融资模式。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中介,以往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初创期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通常采取审慎策略,以提供小额短期贷款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压力,却难以匹配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的资金需求特点,导致金融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结构性错配。鉴于我国当前存量资金盘规模体量大,应当确立更加普惠的信贷机制,依托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有效保障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攻关需求。同时,应当注重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和完善以“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开展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融资减负提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国家大基金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数字化产业的重要作用。
(二)深入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创新融资方式。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一些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甚至远远超过营业收入,可见足够的资金支撑对于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当前传统间接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创新融资方式就成为关键。
其一,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且优化资本配置等增值服务手段,促进企业健康且快速成长,并推动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重视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政府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风控,民营企业在进行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要合理评估自身价值,明确自身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定位,优化调整内部组织架构。
其二,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追求高回报的特性,对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来讲是重要的资本力量。要加快构建优质的创业投资平台和机构,着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重点培育与民营企业研发周期相适配的“耐心资本”,并且还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三、构建综合型人才保障体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力量。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创新发展需要多种的人才作为支撑,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在内的综合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此做出关键性指导:“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聚集人才平台,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这体现出应当在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共同发力,才能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构建起综合型人才保障体系。
(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层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动,为民营企业注入必要的人才资金活水,开拓足够的人才成长空间。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增强对个人所得税和公积金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聚拢创新人才和打造创新团队减负增加动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民营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施策,杜绝“大水漫灌”。
(二)要构建既符合当下需求又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让人才成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地方政府可设立专门用以扶持人才发展的基金,保障不同领域的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健康成长,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新产业布局制定更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引进和保障政策。民营企业要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明确人才发展的路径规划,加强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打造。此外,要增强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知识与人才的高效流动,深化产学研作用机制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平台高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民营企业应注重人才赋能,替代低效率的传统人才激励机制。所谓人才赋能就是赋予人才能力,不仅是从外部赋予人才工作的能力,更是要激发出人才自身内在的能量,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机制,会对员工施加“晋升”或“淘汰”的双重压力,这会很大程度上激起员工的贪婪和恐惧,严重的会造成恶意竞争使得企业难以为继。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注重探索人才的外在显性回报与内在成就激励的平衡发展道路,例如华为做到100%员工持股、火线提拔、破格提拔以及价值优先分配给奋斗者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高效推动科技创新攻关。
四、结语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科技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不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当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特点,不断增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与韧性。还要意识到,随着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所发挥的作用变得更为广泛和综合,不单单是体现在贡献经济效益方面,还体现在创造社会效益方面,从促进制度完善,到加强民生保障,再到增进知识流动与文化交流,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因此,持续探索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对于在新征程上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C].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18蓝皮书,2019:7.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3]蔡庆丰,刘昊,舒少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域内企业创新:引导效应还是挤出效应?[J].金融研究,2024,(03):75-93.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6]丁华.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J].管理学刊,2024,37(05):81-94.
[7]张永龙.科技型企业融资中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4,No.471(21):88-91.
[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9]张行,周孝.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现实障碍与破解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No.243(06):49-6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