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经济效益动态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经济效益动态评价体系构建
韩冰

      【摘要】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绿色建筑为对象,探讨增量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动态评价体系构建。首先对绿色建筑和增量成本做出介绍,并界定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以及增量效益,识别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需关注的影响因素。最后分别从前期经济效益、节地项目经济效益、节能项目经济效益、节水项目经济效益、运营阶段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着手,展开动态评价,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明确增量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关联,旨在提高绿色建筑总体效益,并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经济效益;动态评价体系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建筑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打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居住空间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契合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节能降耗理念在业内逐渐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也逐渐认识到建筑行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节能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命题,由此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实际投入的增量成本有直接关系。为验证二者关联,本文从动态评价角度展开分析,通过系统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益转化机制,旨在为优化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比、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绿色建筑与增量成本概述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结合我国目前开展经济改革取得成果、建筑产业机构的完善性现状,不难发现绿色建筑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基本可以总结为几点:第一,减少建筑物能耗,所有资源能得到合理利用;第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空间;第三,增强建筑环境的和谐性。
      (二)增量成本
      所谓增量成本,即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国民经济代价。绿色建筑接受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必须从宏观经济的维度出发,准确识别和界定增量成本的构成要素。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对各项增量成本的系统测算与分析,科学确定绿色建筑项目的总成本投入,这包括但不限于节能环保材料、高效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专项投入所产生的额外成本。
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的界定
      (一)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界定
      增量成本是由边际成本概念延伸而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增量成本是以技术、生产的条件为基础,企业为实现既定产出量增多目标,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便为增量成本。通常增量成本具有相对性的特点,本文以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为对象,需要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对比估算成本以及实际增量成本。
      (二)绿色建筑增量效益界定
      对绿色建筑项目决策与拆除等各个环节产生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对比估算成本和实际增量成本,获得增加效益即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该效益主要有增量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识别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绿色建筑对比传统形式的建筑,实际上面临的成本影响因素有一些不同之处,而且绿色建筑本身特殊性,成本影响因素包括固有的基准成本以及增量成本。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本文遵循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对比性等多项原则,总结影响因素如下:绿色建筑技能技术、室外绿色技术、传统设计方案、修理费用、传统拆除方案、水资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垃圾处理、环境评估、环保建材利用程度、智能化水平等。
四、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某建筑项目为新建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计划修建20栋住宅楼,预计投资2亿元。作为绿色节能型舒适住宅示范工程,项目集成应用了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按节地、节能、节水、室内、运营等分类,包括透水地面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回收装置等。针对该项目经济效益做出评估如下。
      (一)前期经济效益
      第一,模拟技术经济效益。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前期模拟风环境和声环境,根据模拟结果改变建筑物朝向以及布局,优化建筑室内通风,以此来减少进入夏季后的空调能耗。此次分析项目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减少了夏季空调能耗45%。第二,政府部门推出鼓励性政策。在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推动行业节能化发展,纷纷推出鼓励性措施,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保险费用等。计算绿色建筑前期效益,需同时考虑这两项因素,按照公式“S前期=S模拟+S政府”进行计算。
      (二)节地项目经济效益
      第一,购置土地费用。此次分析绿色建筑项目地址的选择,前提条件之一是确保环境安全性,二是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因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综合考虑这两点,最终选择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在满足环保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土地成本。在此方面还需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例如土地价格,通过合理的选址减少土地成本投入。第二,土地资源利用率。本项目作为绿色住宅工程,共涉及两个部分,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场地规划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地理念,确保在有限用地条件下最大化使用价值。这种双管齐下的节地策略,既降低了初期土地投入成本,又提高了长期土地利用效益。
      (三)节能项目经济效益
      此次分析项目获得的节能效益相对显著,总结节能设计要点在于建筑物的朝向、楼与楼的距离、窗墙面积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项目投入使用的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结合该项目相关数据,空调设备、生活热水、照明与电梯设备、办公设备、厨卫设备的耗能依次是64%、16%、8%、6%、6%。具体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建筑外围护结构。窗墙比是导致空调设备耗能的重要因素,占比达到40%~50%,窗洞面积与制冷能耗呈显著正相关。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有效阻挡夏季太阳辐射热,显著增加经济效益。结合此次分析项目,外遮阳得到的节能收益是16%,在遮阳方面投入资金只有1.5%。所以,围护结构节能可以理解为围护结构节能率大于所在地区提出的建筑节能率标准,由此也能计算一年标准煤的节约量。
      第二,照明系统。建筑外围护结构可以节约空调设备成本,太阳能热水系统则可以节约变压器设备的相关成本,在绿色建筑建设中引入带有全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换气机以及自然通风器,使全热回收效率得到提升,并减小空调能耗。通过新风系统的运行,优化室内空气环境,但也需要注意控制新风量,避免出现能耗过多的情况。计算节能设施费用,需按公式:“S节能设施=P空调×Q空调+P变压器×Q变压器”进行,P和Q分别代表价格与数量。
      第三,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需要用到大量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系统只需一次性投资,便可在几年内获益。鉴于国内太阳能资源丰富,超过70%的地区的太阳能辐照量都能在5700MJ/(m2.a)以上,一年内的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面积为1.5m2,那么在15年内产生的费用要小于燃气费用和电热水器的费用,而且还能达到减少能耗排放的效果。此外,此次分析的绿色建筑还用到地热供暖系统,尽管造价高于传统供暖,但相比散热片仍然较低,还解决了空调设备噪声大、空气湿度低的问题。
      综上计算节能项目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增量效益的分析主要选用电能替代法,将标准煤热值设置为29308kJ/kg,另有1kW·h=3.6×106J。转换标准煤数量得到耗电量,由此计算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电效益,可按公式进行:

      公式中 代表的是直接节电效益, 代表的是普通能源电价,第t年产生电价, 是指节约的电量。综合分析后确定,绿色建筑的节能经济效益是所有节约设施费用以及节电效益相加之和,出于对资金对应时间价格的考虑,所以无需直接相加。
      (四)节水项目经济效益
      第一,节水率。所谓节水率,是指节水设备、非节水设备实际节省用水量在建筑设计总用水量中的占比。根据此次分析项目相关资料,即可计算节水率。第二,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若此次分析项目的非传统水源只选择雨水,考虑雨水的利用率和降水量,所以无法明确具体的利用率。若在建设全周期中采集并利用雨水,以非传统水源的形式和建筑物其他优质杂排水共同作为分析对象。这里提到的水量主要是指建筑规划设计环节水量,也可理解为建筑运行后产生实际水量。
      综上分析节水项目的经济效益,当项目开始实施,有效减少了市政供水量,特别是非传统水源的使用,更是进一步减少市政供水量。此次分析项目在节水项目中应用了雨水采集和再生水回收两项技术,将采集、回收的水源用于灌溉,计算得到该项目总节水率为20%。计算节水项目的节水增量经济效益,公式为:

      公式中 代表的是直接节水效益, 代表的是第t年时的水价, 则是指一年内共节约水量。考虑到工业与生活用水的价格不同。所以计算节水率时需要分两点进行。
      (五)运营阶段经济效益
      往往绿色建筑为了能实现既定的目标,通常会选择一次性增加投资,只是这会减少运营成本。如果绿色建筑能构建完整的耗材管理制度、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能有效减少建筑本身以及现场设备运维的相关成本,以此来减少智能系统运营维护的费用,使设备维修带来的材料损耗大大减少。
      绿色系统得以运营的关键在于绿色、智能,根据现有资料,绿色建筑投入运营之后,如果夏季调低1℃的温度,空调设备耗能将会增加9%。若是在冬季上调1℃温度,耗能将会增加12%。若用户购置空调设备的调控精度低,导致在使用中面临失调的情况,将会进一步增加能耗。面对此问题,此次分析绿色建筑引入智能化系统,更精准地控制空调设备启停次数与时间,保证建筑室内温湿度始终处于设置数值范围,解决了能耗大的问题。
      由此计算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实际获得经济效益,公式为:

      综上,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前期、节地项目、节能项目、节水项目、运营阶段的经济效益,得出该项目整体效益显著,而且能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成本投入。由此分析增量成本和经济效益,对其展开动态评价,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减少增量成本,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主流模式,关键在于减少能耗、降本增效。本文选择某绿色建筑项目作为案例,探讨增量成本和经济效益,并构建动态评价体系,经过分析发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能有效减少增量成本,更能实现能耗降低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杨文礼.装配式住宅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与优化[J].四川建材,2025,51(03):232-234.
[2]韦赓.绿色房屋建筑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5,(04):135-137.
[3]戴梓瀚.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的量化评估与优化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5,(01):97-10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