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丁笛珂

      【摘要】本文以能源集团下属能源金融企业为聚焦点,探求依靠创新能源金融服务与能源产业转型的协同路径,重点探究能源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碳金融、REITs等金融工具在能源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关键价值,解读其运作模式与协同效应,为能源金融企业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给予实践参考。
      【关键词】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及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下,能源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已成必然走向。能源集团所辖的能源金融企业作为能源产业与金融领域的衔接纽带,拥有与生俱来的资源优势,依靠创新能源金融服务手段,增进内部与外部协同合作,能切实引导资金、项目等资源流向能源产业转型关键升级领域,助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及绿色低碳转型。
一、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加速重组的背景下,能源贸易已然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能源产业基金凭借在整合社会资金方面的优势,为新能源开发及能源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充裕资金;融资租赁凭借灵活的设备租赁模式,减少能源企业的运营开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投身国际竞争的实力。以光伏设备融资租赁为例,企业通过租赁设备可拓展生产规模,增添光伏产品出口数量,拉动我国能源外贸总量扩充与质量升级,给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二)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优化
      能源产业的结构优化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资源投入,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有利于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资源流向能源领域,促进能源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能源产业基金借助精准化投资,引导资源朝着清洁能源、高效节能等领域流转,依靠基金的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在能源结构当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逐渐转变了我国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产业格局。某能源产业基金把重点放在投资氢能产业上,带动制氢、储氢、加氢等产业链环节成长,协助打造多样化能源供应格局。融资租赁同样在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效用,它引导企业淘汰掉落后产能设备,引入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器械。
      (三)助力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面对“双碳”目标的挑战,在“金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金融服务已成为推动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对提高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质效意义重大。碳金融作为能源金融服务创新重要板块,采用碳排放权交易、碳期货、碳债券等金融工具达成,把环境权益转换为可交易资产,协助能源产业实现低碳化过渡,碳金融市场为企业开辟碳减排融资途径,助力可再生能源开发及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碳金融衍生品所发挥的价格发现效能,引导资金流入低碳项目,促进能源企业主动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碳金融体系的完善,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引导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深度协同。
      (四)筑牢国家能源安全防线
      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能源价格、能源贸易等方面,与金融行业息息相关,通过金融方式,能为建设能源项目、稳定能源价格、防控行业风险等提供有效支撑,因此,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切协同,在筑牢国家能源安全防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产业基金凭借投资国内能源项目,维系能源供应的平稳,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基金参与国内页岩气开采项目的投资,驱动页岩气产业前进,增添国内天然气供应份额,改进能源供应组成,减轻能源供应的潜在风险。
二、现阶段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协同不足
      能源金融服务在创新过程中,未能在战略层面与能源产业发展形成紧密的协同联动,导致二者在目标、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匹配度不高的情况。在行业方面,能源产业跟金融行业的发展节奏有别,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快速、投资回报周期偏长,而金融机构更在意短期收益与风险的把控。以某能源产业基金为例,起初计划对氢能产业前沿技术研发项目进行投资,但鉴于无法预估技术商业化的时间与所得收益,最终转投成熟的光伏电站相关项目,致使资金未能投向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在金融服务助力能源转型升级方面战略协同成效不够明显。
      (二)缺乏能源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
      不同机构和平台分散着能源金融服务业务,未进行统一整合,国家虽在政策上倡导产融结合,却未曾为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制定明确标准及支持手段。在行业实践进程里,能源企业实施利用产业基金筹资、依靠融资租赁引进设备、参与碳金融交易等业务,需对接不同金融机构与平台,流程冗杂且信息无法互通。例如,大型能源公司实施碳资产质押贷款操作时,如果没有一体化服务平台,就分别要向银行呈递碳资产数据、向第三方机构做价值评估,引发业务办理周期拖长、成本攀升等问题。REITs业务涉及能源资产证券化事项,尤其要整合资产信息、市场估值、投资者对接等诸多环节,现有的分散业务模式无法满足REITs高效发行及运营的需要。
      (三)能源金融企业与能源企业体制机制协同不足
      能源金融企业与能源企业在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政策范畴看,金融监管政策约束着能源金融企业,要求其注重风险把控与合规运作;能源企业则更多受产业政策指导,注重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提升。置身行业环境里,以上差异让二者在项目合作中容易存在意见分歧。在项目推进中,能源金融企业更注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及风险把控,而能源企业则更重视项目对自身产业布局的战略意义,两方易在风险评估标准、投资回报预期上观点不一,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四)能源企业与金融机构协作能力有待强化
      凭借政策推动契机,能源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协同有一定成效,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存在难题。从行业的环境看,能源企业运用金融工具的熟练度欠佳,金融机构在能源产业专业知识储备方面不足。比如,在碳金融领域,一些能源企业对碳配额交易规则以及碳金融产品运作模式不熟悉,很难有效借助碳资产进行融资及风险管控;在REITs领域,金融机构基于能源资产开展REITs业务时,由于对能源项目运营特质与收益规律把握不深,难以精准衡量项目价值与风险,引发REITs发行成功率不高;在融资租赁领域,能源企业跟金融机构也常因对设备技术参数、使用寿命等认知的不一致性,在租金定价、租期安排事宜上出现意见分歧,降低协作的效率及效果。
三、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构建提议
      (一)加强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协同
      在战略谋划层面,能源集团宜设立专门的能源金融协同管理委员会,由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高层共同组成,该委员会承担起统筹能源产业与金融服务协同战略规划的工作,打通产业间的隔阂与信息壁垒。在设定年度投资计划时,委员会组织能源企业梳理产业升级需求点,例如新能源项目开发、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企业同时研究探索资金募集能力与金融产品创新路径,把二者需求高度融合,形成统一的投资战略蓝图。在战略目标设定层面,构建能源金融协同的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能源与金融协同的量化指标体系,将新能源装机规模、碳排放强度等产业指标,与产业基金投资占比、碳金融收入增速等金融指标联动设计,实现产融目标的协同推进。
      (二)搭建能源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
      搭建能源与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应以产业投融资创新为关键核心,在平台功能设计的布局上,构建集项目展示、资金对接、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为一体的集成式服务体系。在产业基金投资方面,平台可将能源企业项目储备库与金融机构资金池整合,实现项目和资金的精准耦合。能源企业于平台公布新能源项目融资诉求,涉及技术方案、预估回报、风险评估等资讯;产业基金管理人凭借平台筛选项目,线上对话磋商,减少沟通对接成本。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平台可引入设备供应商、评估机构等多方共同介入,提供一站式融资租赁服务。能源企业于平台之上提交设备租赁需求后,平台自动为需求匹配恰当的设备供应商,并由专业评估机构对设备价值及租赁风险评估,金融机构依托评估结果迅速提出租赁方案。在碳金融业务方面,平台可建设碳资产数据库模块,实现碳配额登记、交易及质押融资等功能。REITs业务上,平台可建设REITs模块,提供资产估值、连接投资者、发行管理等方面服务,协助能源企业依靠REITs实现资产盘活。依托该一体化服务平台,集聚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碳金融、REITs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模式,提高能源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的业务协同效率及创新活力。            
      (三)强化能源金融企业与能源企业体制机制协同
      强化能源金融企业与能源企业体制机制的相互协同,应打造多层面、长效性的协同机制,以消除行业间的壁垒,带动深度聚合。在合作机制方面,促进能源企业与金融机构以股权合作、共同设立子公司等形式深度捆绑,金融机构对能源项目开发实施参股,可凭借股东身份参与项目管理工作,减轻投资的潜在风险,也能精准捕捉产业需求,打造贴合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跟能源企业一起组建绿色金融子公司,聚焦清洁能源项目投融资事务,实现优势互融互补,搭建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针对处于高风险、长周期阶段的能源项目,双方一起搭建风险补偿基金,按商定比例分摊项目面临的风险;创建收益分配的协商体系,按照投入资源及贡献程度合理分配项目所得,催生协同的强劲动力,促成能源金融服务跟产业发展的互惠共赢。
      (四)强化能源企业与能源金融企业协作能力
      提高能源企业与能源金融企业的合作水平,可从构建互动培训体系、开展协作模式创新、完善配套机制方面发力。加强交流互动,常态化组织双方高层和业务骨干沟通对接,定期召开联合会议,以能源产业发展走向、金融产品创新需求等为主题开展战略研讨,挖掘新能源项目投融资的痛点根源,共同制订应对举措,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创建常态化双向互动的培训体系,定时安排能源企业的技术专家向能源金融企业介绍行业技术迭代及项目周期特性,同时邀约能源金融企业分析师为能源企业解析信贷政策、融资工具,开展按季度举办的“能源—金融知识互享沙龙”,缩小专业认知落差。推行“联合尽调”,能源金融企业携手能源企业组建项目联合团队,携手对新能源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市场前景及财务风险进行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金融服务创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是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战略协同、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可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未来,还需持续探索创新,深化协同机制,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伟阳.创新推动城市与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J].国家电网,2022(8):62-63.
[2]毛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J].International Economy & Management, 2024, 5(6):18-20[3]吴其伦。金融助力新能源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绿色翅膀”[J]。财富时代, 2019.(10):54-56.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