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任梅香 刘洋
作者简介:任梅香(1988.06-),女,博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刘洋(1988.11-),男,硕士研究生,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摘要】在乡村振兴、追求乡村“共同富裕”背景下,工艺美术作为乡村重要资源,赋能乡村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研究其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其带动就业增收、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等作用,探讨面临的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完善、资金不足等困境,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链、加大资金投入等策略,为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乡村;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之际,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区域差距的核心目标。乡村全面发展是涵盖经济提质、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既要夯实产业提升村民收入,也要守护文化凝聚乡土认同,还要打破产业壁垒激活动能。工艺美术作为乡村“活态文化遗产”,兼具艺术与经济双重价值,是乡村文化标识和产业升级引擎。
实践表明,工艺美术能串联乡村经济增收、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聚焦其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剖析其在拓宽增收渠道、维系文化传承、促进三产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探究现实困境并提出路径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考。
一、工艺美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
(一)带动经济增收,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工艺美术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能直接推动乡村经济增收。乡村有丰富工艺美术资源,像刺绣、陶艺、木雕、编织等,多为村民世代相传技艺。开发、生产和销售这些工艺品,可为村民提供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以苗绣为例,其是苗族独特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高。经创新设计与市场化运作,苗绣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还带动当地苗族妇女就业。许多妇女参与生产后月收入可观,家庭生活条件改善。这种家庭式生产模式灵活,契合乡村特点,有效利用了乡村劳动力,实现经济增收。
(二)促进文化传承,增强乡村凝聚力
工艺美术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乡村发展中,传承发展工艺美术对保护弘扬乡村文化意义重大。通过举办培训班、建立传习所等传承活动,能让更多村民掌握传统工艺技能,延续乡村文化。
在乡村,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民族特色文创产品,既能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又能增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可凝聚村民力量,让他们更热爱家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此外,高职工艺美术专业与乡村合作开展教育培训,能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三)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乡村发展空间
工艺美术融合性强,可与农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点,拓展乡村发展空间。
与旅游业融合是重要赋能途径。不少乡村有独特工艺美术资源,如古村落建筑工艺、传统手工艺等,可成吸客景点。像江西一些乡村依托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添活力。
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能推动工艺美术创新。手工艺“新质化”要求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结合。乡村引入文化创意理念和设计人才,创新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开发特色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拓展市场。
二、工艺美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困境
(一)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才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但乡村地区工艺美术人才短缺问题严峻。
一方面,城市化加速,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从业者年龄老化,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美术兴趣缺乏,不愿学习传承。
另一方面,乡村缺乏专业的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传统从业者多只会制作,缺乏市场意识与创新能力,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需审视重构,以培养适配乡村发展的人才。然而,目前高职工艺美术专业与乡村对接不紧密,培养的人才多倾向城市就业,乡村人才供给不足。此外,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就业创业,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状况。
(二)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低
乡村工艺美术产业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环节上,多采用家庭作坊模式,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标准化,产品质量不一。原材料供应方面,缺乏稳定供应商与采购渠道,质量和价格不稳定,影响生产与成本控制。
销售环节中,乡村工艺美术品销售渠道单一,主要靠线下集市、旅游景区,线上渠道和品牌推广不足。无有效品牌效应,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低,只能低价销售。且缺乏完善物流配送体系,运输成本高、时效差,限制销售范围与市场拓展。如苗绣产业虽有发展,但产业链仍不完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问题多,附加值难提升,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村民增收。
(三)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有限
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但乡村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其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薄弱,难承担大规模投入;金融机构因乡村工艺美术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为降风险多不愿提供贷款支持。
资金短缺使乡村工艺美术产业难进行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工艺落后、质量难提升;无法有效开展市场推广,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人才培养也受影响,因缺资金难邀专业导师、提供良好学习条件,效果不佳。左一蓓研究指出,江西一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因资金不足发展缓慢,难成规模,制约了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作用。
三、工艺美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是解决乡村工艺美术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当地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工艺美术技能培训班,邀请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让更多的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学习和掌握传统工艺技能。同时,要结合市场需求,在培训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市场营销知识等内容,提高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
乡村可以与高职工艺美术专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乡村定向培养工艺美术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深入乡村进行实践,了解乡村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需求,毕业后能够直接为乡村工艺美术产业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的工艺美术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前来乡村创业就业。可以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住房、资金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同时,还可以邀请知名的工艺美术专家、设计师等作为乡村的顾问,为乡村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完善产业链条是提高乡村工艺美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在生产环节,要推动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可以通过建立工艺美术合作社、企业等组织形式,整合分散的生产资源,实现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同时,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原材料供应方面,要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可以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发展本地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在销售环节,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如开设网店、进行直播带货等,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索朗云旦在研究中提到的民族非遗文创产品时尚化设计,就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方式,乡村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对传统工艺美术品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此外,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时效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动力
加大资金投入是推动乡村工艺美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能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破解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可设立乡村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重点支持工艺美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如引进数字化设计软件提升创作效率;助力设备更新,替换老旧生产工具以提高产能;保障人才培养,资助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能培训;推动市场推广,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进行线上品牌宣传等。同时,整合农业农村发展、文化产业扶持等各类涉农资金,向乡村工艺美术产业倾斜,形成 “专项 + 整合” 的资金投入合力,避免资金分散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乡村工艺美术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推出 “工艺贷”,根据企业的订单量、工艺传承价值等灵活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乡村工艺美术产业信贷担保体系,由政府牵头、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此外,通过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发工艺美术主题园区、建设线上销售平台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乡村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旅游开发等环节,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四、结语
工艺美术作为乡村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在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它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增收,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拓展乡村发展空间。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困境。
为了实现工艺美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工艺美术的优势,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需求,让工艺美术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形成推动乡村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让乡村在工艺美术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唐启奎, 许海敏.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以苗绣为视角[J]. 纺织科技进展,2024,46(09):59-62.
[2] 索朗云旦.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非遗文创产品时尚化设计研究[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23):195-197.
[3] 常爽, 杨玫.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审视与重构[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9(02):102-108.
[4] 左一蓓. 浅谈江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J]. 天工,2025,(10):46-48.
[5] 罗振春. 手工艺“新质化”趋势与专业教学策略[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