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产学研数据共享助力供应链智能预测
 

产学研数据共享助力供应链智能预测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一般项目“产学研一体化视域下:高等教育合作网络驱动物流行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GJX24D1024 
于赫

      【摘要】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供应链智能预测对多源数据的倚重持续增强。然而,企业数据孤岛与标准差异等现实问题仍显著制约了其发展,产学研数据协同共享成为破局的关键路径。 以长春地区产学研协同实践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剖析了其在供应链智能预测领域的支撑逻辑与应用价值。多主体数据整合体系构建、合规共享规则完善、融合规范确立以及教学案例库搭建,共同构成了清晰的技术落地路径,由此有效改善了特征工程质量与算法迭代效率。 实践验证,该模式将需求波动识别精准度提升至91%,预测偏差控制在 8.7% 以内,在财会流程革新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同时,教学转化机制更实现了技术革新与人才培育的双向赋能。
      【关键词】产学研数据共享;供应链;智能预测;数据融合;协同应用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这推动了供应链结构发生新的转变,为供应链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数据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迅速便捷,这使得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需求预测是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当缺乏准确的预测信息时,信息在向上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牛鞭效应,将影响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协调与控制,进而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本文聚焦于数据共享机制搭建、技术落地路径改进及教育管理协同等方向,力求为推进产学研深度协作提供兼具实践指导意义与理论参考价值的解决策略。
一、产学研数据共享机制与供应链预测的深度耦合
      (一)多主体数据源整合架构设计
      长春一汽富维供应链中心与吉林大学物流工程系的协作,为供应链领域多主体数据源整合体系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实践样本。双方搭建了标准化的 JSON - API 数据接口,建立了高效的每日数据同步机制,实现了跨主体数据的顺畅流通。 企业端聚焦生产运营核心信息,实时共享生产线良品率、零部件抽检合格率等质量参数,以及供应商到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物流信息,为智能预测筑牢了实践根基;院校端依托科研专长,同步输出基于 LSTM 算法的需求预测模型及动态权重调整组件,提供了专业算法支持;政府平台接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信息,该政策直接引发终端需求 ±12% 的波动,有效补充了宏观环境变量,助力预测模型更全面地捕捉市场动态,增强了供应链预测的精准度与适应性。
      (二)审计导向的数据确权与合规流动框架
      依据《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审计为导向的数据确权与合规流动体系,重点应对数据共享中的安全与权属难题。在共享数据池中,针对成本价、客户信息等敏感字段,实施 AES - 256 加密技术,且由企业端自主掌控密钥,以此保障核心数据安全。同时,建立审计日志记录字段级访问行为,详细记载访问者、时间、IP等信息,实现数据流转全程可追溯。面向院校研究人员,仅开放区域月均库存周转率等聚合级数据的使用权限,这样既满足科研需求,又能规避敏感信息外泄。
      (三)预测需求驱动的异构数据融合标准
      在订单数据处理环节,将企业提供的客户 ID、订单金额与院校补充的区域经济指数相关联,依托客户所属行政区划完成数据匹配;在库存数据融合过程中,把企业的仓库位置、SKU 数量与高德 API 提供的交通拥堵指数相结合,依据仓库经纬度坐标精准对接交通数据;在市场数据处理工作中,将企业的竞品价格与通过爬虫分析得出的社交媒体舆情信息构建成价格 - 情感关联矩阵。
      (四)教学案例库共建对模型训练的支撑机制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与德邦物流等企业的协作,充分展现教学案例库共建对模型训练的支撑价值,企业将 2020—2023 年跨境电商保税仓出入库记录脱敏后转化为教学数据集,为模型训练提供真实场景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供应链预测沙盘系统,加载企业真实数据与院校算法模型后,允许学生调整时间窗口大小、特征权重等参数开展实训,2024 年实训平均误差率控制在 8.7%。
二、共享数据驱动智能预测技术落地的核心路径
      (一)高维特征工程优化实践
      供应链金融特征维度,企业财会系统提供的核心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以及银企直连获取的上游供应商信贷评级,构成预测模型的关键输入变量,可直观反映供应链资金健康状态;教学衍生特征亦发挥关键作用,学生实训中标记的异常订单经人工标注后反馈至系统,为模型补充珍贵的异常模式样本。
      (二)算法动态迭代协同机制
      院校科研团队依托学术资源优势,专注算法创新与模型架构升级,研发适配供应链复杂场景的预测算法;企业提供真实生产运营场景,将院校研发的算法模型置于实际业务环境验证成效,反馈市场需求变化、供应链波动等真实数据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教学环节借助学生实训发现算法在参数设置、场景适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改进建议反哺研发端。此类多方协同模式打通算法研发与实际应用的隔阂,使预测算法可快速响应供应链动态变化,持续增强在复杂场景中的适应性与精准度,校企教三方构建闭环互动,推动算法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中不断迭代优化。
      (三)审计追踪式数据质量管控
      异常检测规则库的搭建过程中,运用 SQL 规则精准标识潜在风险,像库存覆盖天数大于 90 且销售增长率低于 10% 时,系统自动标注“overstock_risk”库存异常;规范审计追踪日志同步建立,以 CSV 格式记载时间戳、数据源、异常类型、影响预测指标及处理人员等信息,达成数据异常从发现、评估到处理的全程可追溯。此类机制可及时识别数据噪声、缺失或异常值,还能通过追溯分析异常成因,为数据清洗与模型优化提供参考,有效降低数据质量问题引发的预测偏差,规则库随业务变化动态更新,日志系统为问题溯源提供完整数据链条支撑。
      (四)教学模拟平台加速模型优化
      数据沙箱模块对企业真实数据实施隔离处理,为特征工程验证打造安全测试空间,规避真实数据外泄风险;算法擂台支持多模型并行训练与评估,依托 MAE 等指标对比快速完成算法筛选;审计仿真器可人工注入数据噪声、缺失值等干扰因素,检验模型在恶劣数据条件下的鲁棒性。2024 年该校物流专业学生依托该平台开发新特征,成功将冷链物流预测偏差降低 6.2%,教学模拟平台不仅充当模型优化的“试验场”,还借助师生实践推动预测算法持续迭代,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助力,其多样化功能覆盖从数据处理到模型测试的全流程需求,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支撑。
三、教育与管理协同应用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财会流程再造实践
      采购成本预测环节,系统整合共享数据池中供应商近三年历史报价信息与院校研究数据库提供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向,结合不同季度季节性需求波动系数搭建多维度动态成本预测模型,依托算法自动匹配历史价格波动规律与当前市场态势,提前三个月预估原材料价格波动对采购成本的影响程度。运输成本预测融合物流企业 GPS 轨迹数据生成的运输时效参数、实时路段拥堵指数,以及院校基于近五年数据研发的油价波动模型,将运输路线分段拆解后逐段核算费用,达成运输总费用的精准计算,为强化审计追溯效能,系统设置分级自动复核机制,当预测值与实际结算值偏差超出 5% 时,即刻标注对应订单并启动审计流程,依托数据链逆向追溯从数据源采集、模型计算到参数设置的全环节差异缘由。
      (二)双师型教学资源转化
      教师团队联合企业物流主管对数据开展结构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研发《供应链风险审计实训》模块,模块设置两项核心任务:其一为基于不同路段温度波动数据搭建设备故障概率预测模型,依托机器学习算法将温度异常频次、持续时长与设备保修成本及停运损失实施量化关联;其二为设计运输过程多节点审计追踪点,当实时监测到温度偏差超出 2℃且持续 10 分钟以上时,自动启动多级告警机制,同步推送异常信息至管理终端,学生在实训中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输出优化审计规则,经企业小范围试点验证有效后全面投入实际应用,2024 年直接帮助企业减少冷链损失37 万元。
      (三)动态预算控制模型构建
      模型核心公式表述为月度资金需求,其值等于预测销售额乘以成本率,再加上预测物流量乘以单位运价,最后减去应付账款周转优化额,各参数均取自产学研共享数据池且维持实时更新状态。成本率通过剖析共享数据中供应商近五年历史交易记录、原材料替代率变化态势与供应商议价能力评估结果综合获取,可动态体现供应链成本结构的细微变动;单位运价依托院校搭建的区域运力供需模型,结合实时物流运力信息、节假日运输高峰期系数动态校准,保障运输成本测算的时效性;应付账款周转优化额则借助供应链金融数据模拟不同账期组合的优化方案计算得到,统筹考量资金占用成本与供应商合作稳定性。
      (四)跨学科综合管理能力培养
      物流模块围绕共享数据采集规范展开,包含数据接口开发标准、字段映射规则。结合智能分仓算法实践与多场景运输路径优化项目,引入企业真实仓储布局图纸和历史出库数据,助力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设计数据采集方案、优化物流方案,强化其数据获取与物流规划能力。 财会模块设置预测成本会计处理、动态预算编制演练、供应链金融保理融资计算等实操内容,引入 ERP 系统真实操作场景,借助模拟供应商报价变动、市场需求波动等情境,提升学生财务数据分析与资金动态管理水平。 审计模块通过数据溯源审计实务训练、预测偏差穿透测试及数据合规性评估报告撰写,结合行业典型审计案例解析,帮助学生掌握从数据异常发现到风险成因追溯的全流程方法,培养风险识别与审计追溯能力。 三维课程体系以共享数据为纽带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实训中同步掌握物流运营规律、财务核算逻辑与审计风控要点。四、结语
      本文依托长春地区产学研合作实践,系统阐释数据共享模式对供应链智能预测的支撑意义,从多主体数据整合体系的搭建,到审计导向合规体系的完善,再到异构数据融合规范的确立,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全链条解决策略。该模式在财会流程革新、动态预算管控等场景中体现突出实效,教学案例库与模拟平台的协同建设,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助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数据确权机制与跨域协同方式,推动共享数据在更复杂供应链场景中的大范围应用,持续释放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效能。
参考文献
[1] 钱锦琳 , 夏义堃 , 纪昌秀 . 数据空间视域下科研数据共享的思维链推理与行为策略研究 [J]. 图书与情报 ,2024,(02):45-54.
[2] 李白 . 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需求预测精准度提升策略研究 [J].商业观察 ,2025,11(22):101-104.
[3] 潘锋 . 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23,13(08):4-6.
[4] 王启波 . 基于“互联网 +”背景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创新 [J]. 现代商业 ,2025,(12):97-100.
[5] 吕洁印 , 何彦东 . 物流供应链智能预测系统建设分析 [J]. 物流科技 ,2022,45(09):117-119.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