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吴向飞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新能源发电企业作为电力行业的新科技发展代表,需要构建数字化经济管理体系。新能源发电企业虽然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成熟、不完善等弊端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先阐述数字经济背景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背景;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引言
在如今的电力行业当中,新能源发电在市场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占据的市场空间也在显著扩张。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建设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在日常经营与管理期间,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企业各方面的运行和管理决策有直接的影响,更加体现出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因而,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全面贯彻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数据的精准采集、智能分析和高效应用,从而推动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一、数字经济背景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经济管理意识,推动新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实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企业内部员工来执行,而经济管理需要获取相关的企业运营发展的所有经济数据,数据分布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当中。因而需要全面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企业应通过内部沟通和宣传,不断强调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让企业员工均能够深入地理解数字经济对企业运营模式的影响,明确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企业要通过制定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和策略,让员工清晰自身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从而全方面增强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为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强化奠定基础。
(二)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水平提升,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实施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经济管理模式。要以数据作为经济管理决策的核心驱动力,并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对企业生产、运营的经济数据进行控制和分析处理。积极开发和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提高经济管理各项活动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水平提升,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共享,使经济管理获取全面数据支持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数据应成为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要素。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持续扩大,经济管理需要获取和分析、处理的数据规模较为庞大,而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在数据获取高效性、便利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需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构建信息共享系统,让经济管理能够集中对各个部门、各生产运营机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快速收集。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比如企业可以引入当下应用较为广泛、体系较为成熟的智能系统“ERP”,其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远程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费用、生产、设备管理、电能质量、碳排放等各方面的数据,且管理界面清晰明了,功能多样(可见图 1 所示)。通过该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就随时获取最新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就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发电设备的运行数据,预测设备的维护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停机时间,提高发电效率。
.png)
(二)结合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观察网讯,国家能源局 3 月 20 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 1-2 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见表 1)。截至 2 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34.0 亿千瓦,同比增长 14.5%,呈现持续扩张态势。其中,新能源装机增速尤为亮眼: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 9.3 亿千瓦,同比增长 42.9%;风电装机容量 5.3 亿千瓦,同比增长 17.6%。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 505 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 61 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 753亿元,同比增长 0.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436 亿元,同比增长 33.5%,
.png)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明确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方面,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反映出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下,正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发电能力。尽管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所下降,但这也侧面反映了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和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运营优化,新能源发电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电源工程和电网工程的投资增长情况显示出新能源发电企业在投资结构上的调整,致力于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电力传输和分配的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尽管如此,新能源发电企业也需要面对电力市场的波动性、技术创新的持续需求以及政策变化等方面的变动。必须要结合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发展需求,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调整。
一方面,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智能科技,实现生产运营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对经济管理整体架构进行合理组建,对应建立管理制度,将各项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并要科学制定资源配置管理标准,梳理各项资源配置指标范围,对资源利用效果进行严格监控;另一方面,基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价,提高电力销售收入。并要加强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平衡电力供需水平。
(三)注重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信息素养,组建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
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期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注重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的信息素养。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确保经济管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智能管理系统,掌握各项经济管理信息化处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企业也多组织最新的经济管理研讨会,带领员工共同学习新的经济管理软件工具、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等。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多动力。
(四)积极引进现代新兴技术和方法,加快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而数字化模式需要依托于多种科技手段的支撑,因而企业应积极引进现代新兴技术和方法。首先,企业应当投资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其次,企业应积极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发电设备和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还应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利用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另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并对应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检查转型进展,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三、结语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升级优化,是必然趋势。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转变管理思维,在内部形成更强的经济管理意识,积极引进和落实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对内部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视度,构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全新经济管理模式。总的来说,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能够获取全面数据支持,并要结合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为了加快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注重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信息素养提升,并积极引进现代新兴技术和方法。同时在企业经营期间,要注重做好经济风险评估,做到在面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前期投资规模大等情况时,能保持良好的经济风险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棋 .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探讨 [J]. 中国科技投资 .2025(06):104-106.
[2] 李远兴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索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3(24):55-58.
[3] 刘浩然 . 新能源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创新探析 [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 2023(06):247-249.
[4] 白丹丹 , 周春燕 .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J]. 集成电路应用 . 2022(11):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