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研究
陈赛玉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加剧与利润空间的压缩,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基于价值链分析视角,探讨房地产企业在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等关键环节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并提出基于价值链整合的成本管理创新路径。通过引入 BIM(建筑信息模型)成本模拟系统、供应链数字平台、精益建造管理系统及智慧运维云平台,推动全过程成本协同控制与资源配置优化,旨在帮助房地产企业构建战略成本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精益建造;全生命周期
引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政策调控常态化、利润空间收窄等因素叠加,成本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多聚焦单一环节,缺乏对项目全流程、全价值链的系统考量,难以适应行业转型。价值链分析作为整合企业价值活动的有效工具,可将房地产项目全流程纳入成本管理体系,通过识别增值与非增值环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因此,探索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创新路径,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目标
(一)整合价值链环节,实现全过程成本协同控制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要立足价值链全局视角,系统梳理开发、建设、销售、运营等环节成本动因,构建跨职能部门成本联动机制。企业应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标准化成本数据接口,使设计阶段成本预控与施工阶段动态监控形成闭环。强化前期定位与后期运营的成本映射关系,推动各环节成本目标有机衔接,形成全周期成本协同网络。尤其要关注非核心环节外包决策与核心环节自主控制边界划分,通过价值链节点成本敏感性分析,实现各环节成本投入动态平衡。
(二)优化价值活动结构,提升资源配置综合效益
成本管理目标应聚焦价值活动重构,剥离低效环节、强化关键节点,构建更具弹性的价值创造体系。企业需建立价值活动成本效益评估模型,对土地获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环节开展资源投入产出分析,识别并改造非增值活动。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等环节成本集约化。注重技术要素与成本要素融合,运用 BIM 等数字化工具提升成本预测精度,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最终形成资源投入与价值创造的动态匹配机制。
(三)聚焦核心增值环节,构建战略成本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应确立差异化竞争导向,集中资源于能创造独特价值的环节。企业要通过客户价值分析,识别影响购房决策的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如户型设计、社区配套等,将其作为成本控制与创新的重点。建立核心环节成本壁垒,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掌握关键施工技术,以实现成本优势可持续。同时关注政策与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投入方向,确保核心环节成本竞争力与市场需求同步,最终形成难以复制的战略成本优势。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阶段成本测算粗放,价值评估缺失
设计环节成本失控,首要表现为目标成本测算未整合全生命周期价值要素。其一,房企编制测算清单时过度依赖历史数据,缺乏对地域材料价格波动、工艺技术迭代的前瞻性考量,致使基准造价偏离实际行情;其二,设计团队与成本部门协同不足,建筑师重功能美学而忽视经济性,如幕墙结构选型、机电管线排布方案未多方案比选,直接增加后期施工变更风险;其三,价值工程分析流程虚设,在精装标准、景观配置等客户敏感度高的关键部位,成本投放优先级与客户支付意愿错位,造成隐性资源浪费。
(二)采购环节信息不对称,议价能力薄弱
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链信息壁垒。一方面,区域性建材供应商市场集中度高,形成卖方定价优势,房企因缺乏跨项目集采数据分析能力,难识报价虚高成分;另一方面,招标文件技术规格描述模糊,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如将利润点转至后期增项条款,采购人员专业经验不足,评标时难辨此类风险。更深层次问题是战略供应商资源池更新机制僵化,长期合作产生的依赖关系削弱了竞争性谈判筹码,致使铝合金门窗、电梯等标准化产品议价空间不断收窄。
(三)施工过程资源错配,动态调整机制滞后
施工现场资源调度失当,集中体现为“人机料”动态匹配失衡。其一,进度计划编排未充分考虑雨季汛期、政策停工令等外部因素,土方开挖与主体施工衔接空档致机械设备闲置,产生租金损耗;其二,劳务分包模式下用工峰值预测偏差,致局部工序窝工,而混凝土浇筑等连续作业环节又因劳动力短缺赶工支付溢价;其三,成本动态监控依赖月度报表滞后数据,项目出现设计变更或地质突变时,成本工程师未同步测算盈亏平衡,材料超耗超预警阈值才被动调整采购计划,大幅延长止损滞后期。
(四)运营阶段能耗管理粗放,服务成本虚高
后期运维成本失控,归因于能耗基线管理与服务定价机制存在双重缺陷。首要问题是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未接入实时监测终端,暖通空调与照明设备运行策略仅靠物业人员经验手动调节,无法随季节性负荷变化分时分区节能。其次,公共区域设施维护外包合同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服务商实际人工投入与备件更换频次缺乏第三方审计,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易人效虚报。更深层矛盾是持有型物业成本分摊规则缺失,租户独立计量分项设备与公共能源管网混同核算,加剧物业管理费收缴争议。
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创新路径
(一)建立 BIM 成本模拟系统,实现设计价值精准测算
房地产企业设计阶段成本失控,根源是传统测算模式未有效整合全生命周期价值要素,建立 BIM 成本模拟系统可系统性化解此矛盾。该系统以参数化建模技术为核心,将地域材料价格波动、工艺技术迭代等动态变量嵌入三维模型,设定材料单价、施工工效等参数阈值,实现基准造价与实际供需行情自动校准。
其一,房企需构建基于 BIM 技术的参数化模型,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管线等专业数据于统一平台,实现多方案动态比选。该模型可实时关联地域材料价格库与工艺数据库,自动校准基准造价偏差,消除因历史经验依赖造成的测算失真。
其二,系统应嵌入价值工程分析模块,量化客户敏感度指标,如精装标准、景观配置等,经成本-效益模拟生成优先级清单。建筑师调整设计方案时,系统自动触发经济性验证,强制优化高成本低效益构件选型,避免设计团队与成本部门协同脱节。
其三,引入客户支付意愿映射机制,在方案深化阶段同步生成成本投放热力图,定位资源浪费风险点。如幕墙结构选型关联供应商报价波动曲线,动态生成替代方案成本阈值预警,平衡美学需求与经济性。
(二)搭建供应链数字平台,构建采购成本最优解
采购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通过构建供应链数字平台实现突破性改善。该平台需整合跨项目集采数据与区域建材市场行情,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供应商报价异常波动,设定价格偏离度预警阈值,自动标记潜在虚高成分。
其一,企业应建立供应商动态评估模型,整合跨项目集采数据与市场行情监测模块。该模型借助机器学习算法识别报价异常,自动标注虚高条目并生成议价策略建议书。如铝合金门窗等标准化产品,平台可匹配历史成交价与当前原材料期货价,生成合理议价区间参考值。
其二,须重构招标评标机制,依托平台提升采购透明度。该机制内置于数字平台,设定标准技术规格模板,消除描述模糊问题。企业应建立标准化招标文件库,将技术规格细化为可量化性能指标,避免投标单位利用模糊条款不平衡报价。平台嵌入智能评标模块,借助机器学习算法识别报价结构中的利润转移点,如对铝合金门窗、电梯等标准化产品,系统自动比对历史中标数据与当前报价差异率,辅助采购人员识别异常报价。
其三,建立供应商资源池动态更新流程,提升议价能力可持续性。为优化战略供应商管理,平台应设计动态资源池更新机制,根据供应商交付准时率、质量合格率等设定淘汰规则,同时引入竞争性谈判模拟功能,通过虚拟议价场景预测不同供应商价格弹性,增强企业议价能力。
(三)推行精益建造管理系统,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推行精益建造管理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施工过程资源错配问题。该系统以“人机料”动态协同为核心,借助内置的外部变量数据库实现进度计划智能校准。 其一,系统要整合近五年项目所在地气象数据、政策停工记录等信息。编制土方开挖与主体施工衔接计划时,自动识别雨季汛期等风险窗口,生成备选工序方案,如将室内管线预制与室外土方作业并行,减少机械设备闲置时间。
其二,针对劳务分包用工波动,系统应建立工序复杂度与劳动力需求关联模型。混凝土浇筑等连续性作业前72 小时启动劳动力预警机制,若预测用工量不足,自动推送周边项目富余劳动力信息,并通过工序拆分避免局部窝工。
其三,为解决动态调整滞后问题,系统需接入施工现场实时数据采集终端。出现设计变更或地质条件突变时,成本工程师能立刻调用内置盈亏平衡测算模块,同步生成材料用量调整建议,确保在超耗量达预警阈值前完成采购计划优化。
(四)开发智慧运维云平台,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开发智慧运维云平台能系统性改善运营阶段成本管理粗放的现状。该平台借助能源监测与服务监管双模块,实现运维成本精准控制。
其一,平台要部署物联网感知终端,将暖通空调、照明等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至云端。季节交替致负荷变化时,系统自动生成分时分区调节方案,取代传统人工经验操作,降低能源消耗。
其二,针对外包服务成本虚高,平台应建立服务质量与成本挂钩的评估体系。在保洁绿化等外包合同中嵌入人效监测指标,通过定位打卡与服务区域覆盖率分析验证实际人工投入,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核查备件更换频次。
其三,为解决持有型物业成本分摊争议,平台需构建独立计量与公共分摊核算模型,分离租户独立使用设备与公共能源管网数据,生成清晰成本分摊清单,减少物业管理费收缴纠纷,降低相关管理成本。
四、结语
本文基于价值链分析提出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创新路径,即借助数字化工具整合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全流程,为各环节成本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成本管理深度融合,房地产企业可进一步构建全周期成本预测模型。同时,要持续优化价值链各环节动态适配机制,在保障工程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升成本管理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以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静 . 价值链视域下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策略探讨 [J]. 现代营销 ,2024(19):4-6.
[2] 王军 . 价值链视域下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3(07):124-126.
[3] 陈海艺 , 马靖春 . 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 [J].建筑经济 ,2022,43(06):77-82.
[4] 陈霞 . 价值链分析在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J]. 质量与市场 ,2021(20):85-87.
[5] 付睿 .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6):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