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进程中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韩明芷
作者简介:韩明芷(1984.5—),女,汉,四川绵阳,硕士研究生(双硕士),会计师,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预算、资金
【摘要】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严峻,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落实战略目标,同时还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各项资源的应用效率与应用价值,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明确以往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积极找寻有效策略进行改善,以此强化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效。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引言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显著加剧。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这一战略性管理工具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电力企业亟须通过系统性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以精准的资源分配和成本控制为支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构筑竞争优势。
一、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特点,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仅仅依靠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不够的,需要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形成全面预算管理合力。电力企业领导人员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从宏观角度对企业各项资源的配置以及运营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保证电力企业各个运营环节都受到预算管理的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电力企业阶段性经营收入的预算、企业运营成本预算、现金流动控制等等。阶段性经营收入的预算需要结合目前市场实际情况,以及电力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成本投入合理化预测。
系统性是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二大特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是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阶段需要开展落实的工作,需要贯穿于电力企业发展始终,是一项循环往复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结合各项因素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化调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项管理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完整化、科学化的体系。
战略性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一个特点,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预算管理承担的责任更为深重,电力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企业运营的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实。企业管理人员与预算管控人员需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洞察客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并动态调整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电力市场化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对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一)契合电力市场化趋势,精准锚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电力市场化浪潮下,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电力企业成本控制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往往孤立看待局部环节,难以适应动态市场环境。全面预算管理则截然不同,它紧密贴合电力市场化趋势,将市场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变化等关键市场因素融入成本控制目标设定过程。通过分析电力交易规划、现货价格趋势及辅助服务需求,科学预测成本变动区间。为企业制定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契合自身发展战略的成本控制目标。这种市场导向的成本管控模式,既能有效缓冲价格波动冲击,又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为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赢得持续优势。
(二)依托电力市场机制,增强风险抵御与预算执行韧性
电力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如政策调整、能源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不确定性等,给电力企业运营带来诸多风险。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力工具,与电力市场机制深度融合,为企业风险防控与预算执行提供坚实保障。在风险抵御方面,企业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依据对电力市场各类风险的预测分析,制定多层次、针对性强的风险应对预案。例如,针对电力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合理安排中长期电力合同比例,锁定部分电量价格,降低价格不确定性对成本的影响;对于新能源消纳风险,提前规划储能设施建设及辅助服务采购预算,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跟踪电力市场交易数据、发电负荷变化等关键指标,及时察觉成本预算执行偏差,并依据市场实际情况迅速调整预算控制策略,纠正异常标准,确保预算执行始终契合市场动态,保障企业稳健运营。
(三)借助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管理效能与协同发展水平
电力市场交易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提升管理效能与协同发展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业绩考核层面,全面预算管理以电力市场交易数据为重要参考,将各部门在市场交易中的贡献量化为具体考核指标,如售电部门的市场份额增长、购电部门的成本降低率等,使考核更具公正性与科学性,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团队战斗力。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全面预算管理借助对电力市场不同交易品种的成本效益分析,直观呈现各生产、财务环节的资源投入产出情况,助力企业精准识别低效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分配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部门协同方面,电力市场交易涉及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多个环节,各部门需紧密协作。全面预算管理以市场交易目标为导向,打破部门壁垒,促使各部门围绕共同的市场任务,在预算编制、执行与调整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协同合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需求。
三、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升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控意识
在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市场主体日趋多元、交易机制不断完善,电价波动频率与幅度显著提升,电力企业面临的经营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在此环境下,电力企业领导人员更需做好带头领导作用,推动财务管理部门及各个业务部门充分理解全面预算管控在平衡市场风险与经营目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中的关键价值。电力企业定期开展宣传强调新时期企业财务预算管控的重要性,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性,加强基础理论的渗透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的推广,避免电力企业内部员工对全面预算管控落实存在懈怠心理。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地开展内部例会,加强自身对全面预算管控落实价值的认知,明确全面预算管控工作落实有利于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可以积极主动地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并对落实工作进行推动和引导。当管理模式落实遇到阻碍因素后,相关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全面预算管控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
对于基层工作人员和电力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展示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基础架构,对电力企业人员在全面预算管控模式落实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落实。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宣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宣讲。线下在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空间、文化长廊等位置进行宣传标语的张贴,线上应用学习视频加强员工对全面预算管控重要性的认知。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学习模范和标杆,给予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控模式的工作人员奖励。
(二)对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需以国家电力市场交易规则、技术标准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为基准,系统性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仅靠内部宣传难以应对市场化改革中多元交易主体、动态价格机制带来的挑战,必须通过科学化制度设计,确保预算管理与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等多层次机制有效衔接,实现管控有章可循。应将预算管理与企业刚性制度深度融合,结合跨省跨区资源配置、新能源交易等场景,细化各环节责任划分,明确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岗位及新能源调度、储能协调等新增岗位的预算权责。在制度约束下,推动各岗位清晰认知自身在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平衡绿电交易与成本控制中的角色,提升执行成效。
针对市场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协同需求,需强化部门信息互通,消除发电计划与市场交易、财务与调度间的壁垒,加大跨省交易、辅助服务结算等环节的管控力度。结合企业参与统一市场建设实际,组建由领导层牵头的协调小组,统筹财务、生产、调度、售电等部门,分析预算管控在电价传导、容量成本回收、绿电交易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策略。同时,增设熟悉市场规则的预算会计岗位,配置具备现货结算、辅助服务核算能力的人员,避免出现人力结构与市场化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三)加大全面预算执行力度
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需要对电力企业全面预算展开全面监管,规划完善监控机制,识别和调控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在推进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开展的同时提升具体工作的执行力度。
首先,需要在全面预算管理前期引入信息化技术,借此构建符合电力市场化趋势的预算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监控等工作,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各时期业务工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这对于提升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和预算执行水平有重要作用。
其次,按照电力市场化要求建立动态化预算执行监控体系,通过预算执行体系编制预算情况报告,通过月度报告或季度报告将电力企业的经营结果和预算目标之间的偏差详细准确表现出来,这就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推进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向着电力市场化方向转变。
再次,需要在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过程中构建精细化预算偏差诊断体系,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处理电力企业预算执行偏差问题,保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实际评估效果,这对于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同时对预算偏差影响因素实施科学调整。
最后,应从电力市场化角度出发对电力企业全面预算方案实施优化调整,考虑到电力企业运营情况和各项业务实施效果来更新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和政策法规条例,按照现有的政策条例及时调整电价政策,确保调整后的全面预算方案能够满足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态势,这就能够在保证电力企业预算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电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趋势的预算管理体系,方便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对外部环境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并在识别外部环境变化问题的同时立即启动预算调整程序。比如某电力企业会因为市场竞争影响而出现投资回报率下降现象,这就应根据电力市场化趋势以及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监督管控要求,对各项业务的投资计划和收益预期加以评估,用于保证电力企业财务预算与实际业务情况的关联性,在有效执行全面预算工作的同时提高企业业务实施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纵深发展,电力企业需通过动态化预算响应机制、制度化协同管理体系与数字化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优化路径,构建适应复杂市场环境的全面预算管理新范式。此举不仅能够有效转化市场波动风险的管控效能,更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经营风险可控化与战略目标落地精准化的有机统一,最终推动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构筑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 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4(15):35-38.
[2] 张雅雪. 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 财会学习,2024(28):77-79.
[3] 杨望笑;李倩. 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24(0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