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制造类企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化防控体系构建
 

制造类企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化防控体系构建
葛晶晶
作者简介:葛晶晶,女,汉族,1991-2-8, 天津人, 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电气装备制造。
    【摘要】面对供应链金融这一背景,制造类企业在应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理上挑战巨大。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存在静态滞后现象,数据获取仅依赖单一渠道,风险防控手段呈现单一性,难以适应愈发错综的商业环境。本文剖析了制造类企业进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化防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给出构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及智能化防控体系的策略:构建可动态刷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机制,开发贴合企业场景的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搭建包含事前预警、事中监测跟进、事后处理环节的智能化防控平台。
    【关键词】制造企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智能化防控
    引言
    现代供应链中,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交易频繁,信用风险持续攀升。若下游客户违约,易引发连锁反应,严重冲击企业资金链与财务稳定。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变化加快,违约风险更难预测。
    传统信用管理模式依赖静态财务指标,数据维度单一且缺乏动态视角,风险暴露滞后,预警能力不足。部分企业防控手段单一,难以应对差异化风险场景。因此,构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化防控体系,对提升制造企业风险管控水平、保障财务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动态性、前瞻性、全流程性、智能化等维度,分析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结合前沿技术提出优化方案,为信用风险治理提供参考。
    一、制造类企业实施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及智能化防控的意义
    (一)降低企业坏账损失风险
    交易对手违约拖欠了货款,导致企业出现坏账亏空,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处于经济下行阶段,违约风险急剧放大,企业必须强化信用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及时察觉危机,采取措施化解,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实时监测交易对手状况可借助动态评估实现,及早发觉信用恶化迹象,快速调整既有政策,智能化防控平台可达成信用风险全流程监测及预警,选用差异化防控举措,动态评估与智能防控可从根源上抑制坏账风险,捍卫资产安全。
    (二)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与资金安全
    让应收账款及时回笼是十分要紧的事,客户资信水准下滑,货款回收陷入困境,企业面临资金链崩断的风险挑战,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资金,造成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动态评估可精准达成信用政策匹配,向高信用客户给予较长账期及额度,激发采购积极性;针对低信用、高风险客户缩减账期、管控额度,加大应收款催收力度。智能化平台可实时对账款账龄、逾期进行监测,自动预警后匹配相应催收策略,动态评估及智能管控可有效防范资金面临的风险,促进资金高效周转。
    (三)优化业务决策与风险管控流程
    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展开全面评估,有利于优化业务决策方案,规避高风险业务范畴,企业可依据评估结果,优先选取信用上乘的客户,控制高风险客户业务的规模,借助动态评估实现信用管理策略可持续优化。智能化平台可把授信、交易、催收、处置等环节信用风险管控流程梳理成系统,依托大数据完成信用风险全流程、动态、自动化的监测与防范工作,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及时性与效率。
    二、制造类企业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评估与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评估模型静态滞后,缺乏动态性与前瞻性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多数采用交易对手的历史财务数据,存在明显滞后性,难以体现实时的经营状况与信用风险变动,财务数据具有事后性特征,对未来风险的预见能力欠佳。某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规范性不足与透明度较低,降低评估精准度,仅聚焦于量化财务指标,忽视了行业前景、经营模式、偿债意愿等其他影响因素,难以对企业整体信用状况作出全面评判,仅靠静态财务数据实施评估,难以实时捕捉信用恶化信号,难以给风险防范决策提供可借鉴的有效参考,缺乏动态前瞻性评估模型,导致企业的洞察与预判能力欠缺,多次被动采取应对措施。
    (二)数据获取渠道单一,缺乏全面性与时效性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对数据质量及丰富程度依赖明显,但大部分制造企业在交易对手信用数据的获取上,渠道单一且维度不完整,数据大多源自征信机构的查询及客户提供财报等,仅限于注册信息、财务数据和违约相关记录,在经营行为、舆情风险、司法诉讼等方面的数据支撑明显不足,难以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认知体系。传统渠道所获信用数据的更新存在滞后性,难以反映信用状况的实时变化,重大事项变更、逾期违约等负面信息的及时获知存在困难,影响评估时效性,导致风险防范决策不能提前布局、缺乏前瞻性、针对性,评估的广度与深度受数据全面性和时效性直接牵制,制约了动态评估和精准防控的有效开展,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数据获取途径,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三)风险防控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与智能化
    多数制造企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理依旧依赖经验判断和人工操作,风险防控手段单一、方法粗放,授信审批缺乏科学模型支撑,风险监测难以实现动态预警,采取“一刀切”的处置方式,风险防控缺乏系统性,缺乏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欠佳,难以实现信用数据的跨部门共享,企业在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整合信用数据、实现实时预警和自动化处置方面探索力度不足,人机协同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单一、粗放的风险防控手段制约了管理效率及精准度的提升,难以快速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三、制造企业构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防控体系策略
    (一)构建动态更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机制
    信用风险评估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取决于数据维度的丰富性和及时性,企业应开拓数据获取渠道,实现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构建多源异构的数据体系,将内部销售、采购、物流、财务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从外部引入征信机构、政府公示、互联网、司法等渠道的数据。凭借大数据技术对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比对及关联,制定统一标准,构建全维度、高精度的信用信息画像,同时构建起实时更新的机制,通过API 接口、RPA 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与数据源的实时对接,当风险信号出现时,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多源融合与动态更新机制,企业可更动态化、全面地洞察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可更早辨识潜在风险。
    例如,某制造企业将业务系统、ERP、CRM 等平台的客户信息整合,实现对客户订单履约、发货签收及付款状态的实时跟踪,通过引入外部数据渠道,形成包含客户注册、工商变更、税务评级、海关认证、诉讼仲裁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信用库。
    聚焦重点客户,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取得经营异常、违约、负面舆情等风险信息,利用数据比对技术自动识别同一客户的不同名称变体,通过API 接口实现外部数据的抽取及更新,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比对和标准化处理,形成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信用档案,风险建模、预警及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二)研发融合企业场景的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应基于自身业务属性,开发符合实际情况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传统评分卡模型操作虽简便实用,但静态、线性的特性难以跟上信用风险的动态变化节奏,包括逻辑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可自动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复杂关联与风险特征,表现出更突出的预测效果。进行模型设计要把交易对手行业特性纳入考量,如不同行业销售回款周期、坏账率的差异等;还需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模式和信用政策等,模型变量的选择应全面度量影响信用风险的各类因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特征选择技术,筛选预测能力最强的变量组合,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估指标体系,除传统验证方式外,还需开展动态验证,定期使用新数据对模型进行重训练,不断优化升级,灵活选用贴合场景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升信用风险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例如,某制造企业在构建信用评估模型之际,将客户所处行业周期漫长、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久、坏账风险大等特征纳入考量,重点围绕企业成长性、现金流、偿债能力等维度去设置评估指标,通过L1 正则化等方法,挑出30 个预测能力最强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
    针对行业内中小客户财务数据缺失问题而言,创新性地引入相似企业财务数据,采用基于迁移学习的领域自适应算法实现模型优化,模型实时引入客户最新数据,每季度进行评分进行全量数据训练,通过可视化看板直观展示信用评估结果,帮助业务人员及时识别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动态调整业务策略,自主构建的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用风险预判的准确性和防控的主动性。
    (三)搭建覆盖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智能化防控平台
    以开展动态信用评估为基础,企业构建起智能化风险防控平台,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风险管理闭环模式,平台凭借信用评估结果自动生成客户的信用等级,为客户适配相应的信用额度与账期政策,按照风险偏好设定出差异化授信审批流程。平台实时跟踪监测逾期应收账款,结合客户信用等级与回款意愿等因素,实现智能违约风险预警,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开展差异化预警,就无法讨回的应收账款而言,平台依据客户风险特性智能化推荐催收策略,提高账款回收的效率,平台积聚每次应对风险阶段的数据,构建风险防控知识宝库,信用风险防控智能化平台实现自动化、差异化、闭环化管理目标,提升风险管控精确性及时效效果。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搭建起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智能化信用风险防控平台,业务人员将客户信用评估申请提交至系统,后台自动整合内外部数据构建客户多维画像,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输出信用评分及授信额度建议,作为授信审批的参考依据,系统自动对每一笔交易实施监控,涵盖订单履约完成、发货签收流程、应收账款到期等关键节点。
    异常信息一经识别,立刻触发预警机制,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自动匹配差异化催收策略,形成催收任务清单及时间进度表,推动业务人员跟进落实,系统自动将连续N 次逾期的客户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依托此平台,企业实现信用风险防控与业务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实施信用风险全周期管控,应收账款回收率及现金流状态明显改善。
    四、结语
    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制造企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高要求,构建动态评估与智能防控体系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以多源异构信用数据的汇聚共享与动态更新为途径,研发与业务场景深度适配的动态信用评估模型,构建具备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处置全流程智能处理能力的风控平台,企业可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实时感知与全景洞察,实现更精准超前的预判,以及采取更具自动化、差异化的闭环防范策略。构建信用风险动态评估和智能化防控体系乃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协同推进,必须立足企业行业特性、业务规模及风险偏好推进该体系搭建,企业才得以在风险管理中先拔头筹,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里稳健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艺梦. 小微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与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市:中央财经大学,2021.
[2] 沈超. 基于集成学习与代价敏感高斯过程的制造业企业信用风险评估[D]. 浙江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
[3] 罗聪. 大型氨制冷系统实时动态风险评估与智能化管控技术研究[D]. 湖北省: 中国地质大学,2023.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