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型数字化手段对审计的影响与对策——基于XX案例
 

新型数字化手段对审计的影响与对策——基于XX案例
周岩
作者简介:周岩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济南分所
    【摘要】当前商业环境错综复杂,上市企业业绩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的收入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威胁资本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本文以XX 案例收入造假案为研究样本,聚焦企业收入造假的新型数字化手段,通过剖析其表现形式与成因,以及对审计的挑战及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审计对策,旨在为审计机构识别、防范新型收入造假提供参考,以助力提升审计质量,维护市场公平透明。
    【关键词】收入造假;新型手段;审计对策;XX 案例;财务造假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化发展与线上线下融合,让舞弊手段更趋隐蔽复杂:交易链遭技术切割,虚假数据暗嵌系统,AI 伪造用户痕迹,传统审计渐显乏力。XX 案例22亿元虚假收入案,借互联网逻辑巧妙伪装,成为研究新型舞弊的典型案例。此案揭示,数字化收入造假已让传统审计在四大环节“穿透失效”:程序失灵、人才短缺、证据难寻、关联方隐匿。基于此,本文归纳XX 审计失败五大成因: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实质性程序走过场、IT 审计滞后不前、独立性受损、商业模式误判。以期为审计升级反舞弊框架提供镜鉴。
    一、XX 案例收入造假案例深度剖析
    (一)XX 案例公司概况及舞弊事件简介
    1. 公司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XX 案例2017 年10 月成立,背靠资本驱动,凭互联网模式颠覆传统咖啡市场。其商业模式核心是靠大额补贴快速扩张门店、抢占市场份额,业务涵盖咖啡、轻食等,采用线上APP 下单结合线下自提、外卖的模式,成立仅18 个月,便于2019 年创全球最快上市纪录;2019 年底门店超4500 家,试图以规模效应抢占市场。
    2. 舞弊事件的曝光与调查结果
    2020 年1 月,浑水公司发布做空报告,指控其财务造假。同年4 月,XX 承认2019 年二至四季度伪造交易;7 月,美国SEC 指控其在2019 年二季度至2020 年一季度虚增收入约31 亿美元。中国证监会调查认定,其2019—2020 年通过虚构交易累计虚增收入21.19 亿元,舞弊时间跨度长、金额巨大,对市场影响恶劣。
    (二)XX 案例收入造假的新型手段
    一是虚构商品交易。员工及关联方通过内部系统生成无实际交付的虚假订单,2019 年二季度至2020 年一季度以此虚增收入21.19 亿元,占同期披露收入超40%,营造业绩繁荣假象。二是操纵成本与费用配合收入造假。通过伪造采购合同、虚增原材料采购量及金额等方式,使虚假成本费用与虚构收入形成资金闭环,表面符合经营逻辑,掩盖收入造假本质。三是利用第三方机构数据造假。与数据服务公司合谋,虚构用户数、订单量等运营数据,误导投资者和审计师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干扰审计工作,增加舞弊隐蔽性。四是内部管理层层级参与舞弊。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性舞弊:高层制定策略,中层执行监督,基层伪造订单,体现组织性与系统性,确保舞弊在内部顺利实施。
    二、收入造假新型手段对审计的挑战及审计失败成因
    (一)数字化收入造假对审计的挑战
    XX 案揭示,数字化收入造假令传统审计在关键环节出现“穿透失效”:
    首先,审计程序失灵。舞弊手段依赖伪造线上订单、篡改系统、虚构优惠券,痕迹仅存数据库与API 日志。现行函证、抽样、核单,既难捕捉“跳号”虚假订单,也无法识别混入真实流的假交易。审计必须升级:从“票-账”核对,迈向“数据-业务-财务”三维交叉验证。
    其次,复合审计人才奇缺。舞弊链条横跨业务、支付、物流、财务,要求审计人员融会贯通:懂IT(日志、云原生)、新零售(门店+APP+ 配送闭环)、复杂收入准则(优惠券、充值卡、breakage)。传统纯财会团队力有不逮,复合型人才成为瓶颈。
    再者,审计证据难以获取。虚假订单混迹真实配送,物流凭证只能确认“包裹到”,无法验证“货真实”;资金经个人微信、支付宝回流,切断对公流水;函证名单由公司控制,细节测试缺乏外部单据印证。这导致证据的“存在性”与“准确性”双双降低。
    最后,关联方关系隐匿。多层SPV、VIE、离岸公司构筑体外循环:先向“供应商”预付咖啡豆货款,再回流管理层账户。此类安排不触发传统识别标准(如股权/ 董事交叉),交易条款表面公允,使得关联交易悄然隐形。
    (二)XX 审计失败原因
    首先,审计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会计师事务所将“高速成长”视为合理理由,忽视门店暴增、单量超越星巴克等危险信号;沿用制造业模板,对“烧钱扩张+ 亏损上市”模式的舞弊风险麻痹大意,重大错报风险被系统性低估。
    其次,审计实质性程序走过场。收入测试仅抽查门店汇总日报,未能穿透至单笔POS 交易;函证邮箱由XX 掌控,80% 回函无效;截止测试局限于发票前后三天,未扫描季末“销售返差”对冲动作,虚假订单轻松漏网。
    再者,IT 审计严重滞后。虽使用CAATs,但仅勾稽总账与明细账,未能将APP 日志、支付JSON、物流GPS三源匹配;审计脚本以财务日期为主键,未识别“时间戳漂移”插入的历史假单;IT 人力仅占项目组8%,面对3000 店、20 个子系统,捉襟见肘。此外,审计独立性受损。非鉴证费高达审计费的2.5 倍,且三年合同绑定同一签字CPA。经济依赖致使审计师轻信管理层提出的、未经市场验证的“充值卡10% 兑换率”假设,对激进估计失去质疑。
    最后,商业模式存在误判。审计团队将XX 简单归类为“咖啡外卖”,未质疑“买一赠二”“充100 得150”等补贴政策的合理性。若深究其经济实质,审计人员应能发现“亏损换收入”难以为继,收入确认金额本不足覆盖未来履约义务,却仍生硬套用总额法确认全额收入。
    三、应对收入造假新手段的审计对策优化路径
    (一)强化审计风险评估,聚焦高风险领域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防范收入造假的基石。这需要审计人员全面掌握行业状况,包括竞争格局、市场需求波动、政策法规变动等,以厘清商业模式;审计人员应确认经营目标是否合理可行,评估内部控制效力,排查可能引发收入造假的控制漏洞,以精准识别收入造假潜在风险点。
    针对数字化交易、复杂关联方交易等新型舞弊手段,审计人员需设计专项风险评估程序。对于数字化交易,要评估系统安全性与数据的真实完整;对于复杂关联方交易,要严查交易动机、价格公允性与商业实质。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预警,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海量交易数据、财务数据等分析后,要能借助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异常交易模式:如短期内大额交易集中、价格偏离常态,也能发现数据趋势异常:如收入增速与行业均值偏差过大。借助该技术,审计人员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防范。
    (二)创新审计程序与方法,提升审计证据质量
    优化函证程序是保证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关键。审计人员需严格筛选函证对象,保证真实相关;明确函证内容,精准获取信息;全程管控函证过程,严防篡改伪造。审计时采用电子函证可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交叉函证能相互印证信息真实性。
    强化审计分析程序应用,审计人员需结合多方面数据综合分析,将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比对,判断行业定位与表现;与企业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发展趋势合理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数据比对,排查差异与异常。审计人员通过多维度、深层次分析,关注数据异常波动,为发现收入作假提供线索。
    引入信息技术等审计手段,能显著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人员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处理海量交易数据,挖掘隐藏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则可以自动识别异常交易与数据模式,提升准确性;而依托区块链溯源,审计人员可以全程追踪交易数据,保障真实完整。
    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需通过穿透式核查识别隐蔽关联方关系。审查企业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高管亲属等可能存在关联关系的主体,要核实关联交易商业实质,判断是否基于真实业务需求、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虚构收入等舞弊行为。同时,审计人员要执行更具针对性的细节测试,要聚焦大额、异常、临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对这些交易详细核查,追溯至业务源头,检查销售合同、发货凭证、收款记录等,确认交易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企业借此进行收入造假。
    (三)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加强对新型商业模式和信息技术的培训,能让审计人员更好地适应现代审计工作。事务所通过培训,让审计人员熟悉互联网、电商等领域业务流程——如线上订单处理、物流配送、支付结算;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以准确识别新型商业模式下的收入造假风险。
    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是提升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这类人才需兼具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审计方法与技巧;还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能操作数据分析工具与审计软件;了解法律知识,明晰审计工作的法律边界与责任,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有效应对复杂的收入造假情况。
    建立专家支持机制可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审计人员遇到复杂技术问题,如先进信息技术在业务中应用带来的审计难题,或金融、医疗等特殊行业业务模式时,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可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与独立性建设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事务所应加强项目质量复核,明确复核人员职责与权限,全面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证据、结论等。对高风险项目实施更严格质量管控,要增加复核次数和内容,确保审计各环节符合质量要求。
    保障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前提。事务所要规范审计收费,制定合理标准,避免因收费影响独立性;事务所还要规避与客户存在影响独立性的经济利益,如持有客户股票、债券;同时,事务所还要防止关联关系,如审计人员与客户高管有亲属关系。当然,事务所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常抓不懈,以保证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四、结语
    企业新型数字化收入造假呈现出平台化、隐蔽化、复杂化的特征,如虚构交易、粉饰资金流水、关联方多方协同造假,极大增加了数据追溯难度。XX 案例的核心在于伪造海量虚假订单券码,并虚构供应链成本,构成虚假交易闭环。其深层动因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扩张需求及IPO估值驱动。审计人员应对数字化收入造假的关键在于:严格审核商业模式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紧盯券码流向、强化第三方数据交叉核验、深化智能模型的应用以识别异常交易,这些对策能有效穿透交易表象、揪出异常,是应对新型数字化收入造假的有效武器。未来,企业财务舞弊手段与审计技术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博弈将持续升级。因此,审计人员更需紧跟数字化收入造假新动向,深化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反舞弊中的应用,并推动跨学科合作,以系统思维提升行业对企业复杂舞弊风险的预判与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诗语.Z 公司收入舞弊的审计对策研究[D]. 南昌市:南昌大学,2020:1-58.
[2] 徐志恒.XX 案例收入舞弊与审计应对研究[D]. 北京市:北京印刷学院,2021:1-58.
[3] 高莹. 制造业企业收入舞弊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瑞华对昆明机床的审计为例[D]. 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2023:1-41.
[4] 牛晓叶 胡腾文. 上市公司交易造假类收入舞弊的特征分析及审计对策[J]. 上海企业,2023 (12):100-102.
[5] 丁静. 企业收入舞弊手法及其传导路径分析——基于十大企业收入舞弊案例[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 (05):112-117.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