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下制造企业物流服务质量优化研究
蔡刚
作者简介:蔡刚(1992-03 月),男,羌族,籍贯(四川绵阳),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
【摘要】制造企业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服务质量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从供应链协同视角来看,制造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的优化需依托各节点的协同配合。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当前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及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构建协同成本控制体系、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强化各环节协作及完善监控改进机制等相关优化方法,以期能够为制造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制造企业;物流服务质量;优化方法
引言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已成为制造企业立足的关键。物流服务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直接影响供应链各节点的协同效率和整体成本。文中以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蓝晨光院)供应链中心储运组开展的案例研究,用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以及实际情况做对比,从物流企业服务出发论述了制造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问题,并从供应链协同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出一定的方法建议,供制造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参考。
一、供应链协同与物流服务质量的关系
供应链协同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以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协同决策为基础的新型供应链运行模式。当采用供应链协同时,物流已不再是单纯的服务环节,与寻源到采购、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相结合,只有通过供应链的所有环节高质量的协同工作,才能提供给客户最好的物流服务,进而带动企业效益的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是反映物流企业服务水准高低的综合量化指标,它包含了货物完损率、出库及时率、送货准确率、成本控制等物流品质标准,是检验企业物流运作效果的重要尺度。从供应链协同的角度分析,物流服务质量可以促进供应链各环节间的连贯、流畅,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并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整体效率。
二、中蓝晨光院物流管理基本情况
中蓝晨光院供应链中心储运组负责公司的物流管理工作,与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普货物流、危化品物流、工塑OEM 物流等多个领域。2024 年,公司共计发货净重 9636 吨,运费合计779 万;2025 年上半年,发货净重5343 吨,运费合计424 万。在物流服务质量方面,2024 年货物完好率99.75%,物流时效率99.85%,送货准确率99.93%;2025 年上半年发货完好率99.78%,时效达标率99.91%,送货准确率99.98%,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控制压力大
中蓝晨光院在物流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物流降本仍存在较大压力。2024 年运费同比增长了19.48%,运量同比增加了13.73%,平均发货成本增加了38 元/ 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机硅部分客户需打包运输,从而增加了打包费;同时存在逆向物流成本增加、装卸费和专车费的增加;此外危化品发货增加、工程塑料0EM 发货等因素增加了物流成本。2025 年上半年单位物流成本同比下降6.44%,但由于OEM 物流发货量的增加、有机氟危化品发货频次增多等原因,从而增加了部分专项特殊物流费用。
(二)物流供应商管理存在挑战
中蓝晨光院因自身产品属性及客户多样化物流需求需保持多个合作的物流公司,由于各公司的服务水平以及收费标准不一,会对物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货物破损、送货迟延或错发等问题时,需要储运组及时协调解决。例如:在2025 年上半年,玉溪扶摇出现货物托盘损坏、错发货物等问题,四川广力出现货物变形、破包等质量问题,需储运组专员及时响应解决,以避免影响客户验收及生产。
(三)供应链各环节协同不足
就供应链协同而言,我司各部门与储运组、客户、物流供应商间的信息互通、协同合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物流费用优化等需多部门协同的事项上——如涉及事业部、供应链中心及财经部的联合决策——目前仍较多由事业部独立主导,缺乏跨部门沟通与协同机制,影响了成本管控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对客户物流信息的传递不够准确和及时,导致储运组难以全面把握部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无法快速响应,进而引发客户投诉。
四、供应链协同视角下物流服务质量优化方法
(一)构建协同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1. 加强供应链各节点的成本协同
为实现供应链节点的成本协同,需企业和物流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供应链环节一起制定并确定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利用信息共享、联合采购、协同运输等方法来共同降低成本。如:中蓝晨光院可以与大客户协商和确定装车方式,在保证货物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打包费用,同时也可以和物流一起优化运输路线、运输计划等,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
2. 优化物流招标与供应商选择机制
用公开招标的方法引进具有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强的物流供应商,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降低物流成本。中蓝晨光院于2024 年底委托中化商务有限公司开展公开询价采购工作,共同制定科学、合规、合理的物流公司选用标准,引入新的物流供应商实现物流降本。
3. 建立物流成本动态监控与分析对标机制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物流成本动态监控系统,实现物流成本的实时跟踪,对物流费用明细项目开展统计与分析,一旦发现某项成本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处理。如:对于2024 年出现的打包费、逆向物流成本上升等现象,制定了具有针对性、优化性的处理措施,使打包费、逆向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二)提升物流供应商协同管理水平
1. 建立物流供应商评估与激励机制
在物流供应商协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期评价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并且构建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包含货物完好率、时效达标率、送货准确率、客户满意率等,基于此来评价供应商的服务水平,按照评价结果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对表现优异的供应商予以奖励。如提升业务量、优先付款等,对不达标的供应商则采取约谈、整改的方式,严重者予以淘汰。中蓝晨光院借助物流满意度调查及关键物流KPI 来对物流供应商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据此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
2. 加强与物流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沟通
在物流供应商协同管理阶段,中蓝晨光院牵头与物流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主要有订单、库存、运输、配送等模块,通过API 接口实现公司ERP 系统与供应商物流管理系统间的打通,保障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共享。当平台上线后,中蓝晨光院储运组每日安排专人登录平台更新发货计划,物流供应商通过平台实时上传车辆调度信息、货物装载信息。同时,由中蓝晨光院的技术人员协助物流供应商开发运单查询系统,该系统嵌入公司官网及客户服务平台APP,为客户提供运单号查阅功能。且该系统具备时效预警及异常报备等功能,实现事前预警,避免客户催单/ 投诉后我司在应急的被动状态。
3. 开展物流供应商培训与合作创新
中蓝晨光院储运组在每季度中开展一次针对物流供应商的线上或线下培训。在培训前,物流专员将通过对以往的服务情况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方案。培训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客户差异化物流需求等方面。培训的方式采取线上发函和视频会议,试点轮流邀请物流公司负责人参加部门每周一的安全班组会,由部门安全员介绍装卸作业安全事项,由物流专员讲解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客户差异化物流需求等。另外,中蓝晨光院还同3 家核心物流供应商建立项目组,开展头脑风暴、合作创新,每季度举行研讨会,探索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相关举措以及绿色物流模式。如:试点提高新能源车辆运输占比,建设TMS 系统,在运输车辆上装设GPS 或北斗定位,对货物运输过程实现全程监控。
(三)强化供应链各环节协同协作
1. 加强跨部门协同沟通机制
中蓝晨光院内部加强跨部门协同工作,供应链中心、事业部、商务部、财经部等部门加强跨部门沟通,打通信息传递通道,真正实现有效信息共享。如:事业部销售人员将客户对物流的差异化要求 形成“一客一书” 清单化,传递给供应链中心储运组;财经部定期将各主要客户物流成本运行数据传递给储运组及事业部;储运组将自有数据与财经部数据进行综合匹配分析,找出可持续优化问题点。供应链中心储运组将物流反馈的问题形成书面清单及时传递给事业部销售,避免出现下错单发错地址等情况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商务部定期开展外部客户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供应链中心储运组,同时储运组定期开展事业部对合作的物流公司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共享,针对客户提出的物流相关问题针对性解决处理。
2. 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建设
中蓝晨光院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平台建设,数字化部开发含订单、物流、库存等在内的集成化系统框架,实现与物流公司运单查询系统数据互通,实现我司在自己的办公系统中就能查询货物在途状态,提升跟单效率。成本管控方面,在销售订单管理系统中集成物流部分功能,并实现运费自动预计算的功能,在系统中录入相应地区的货物数量及运价标准,系统根据订单的内容自动生成运费预估,结合客户的时效性、运输的距离等匹配适合的物流公司,实现物流自动选择的功能,减少人工干预物流选择;管理效率方面,开发自动对账功能,将物流公司发送过来的对账单据在系统上进行核对并对异常项目进行提醒,物流人员就只对异常项目进行重点复核,大大提高对账的及时率及准确率。
(四)完善物流服务质量监控与改进体系
1.建立全面的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根据供应链协同的要求,建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体系,在明确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中,不仅要明确传统的货物完好率、时效达标率、送货准确率等指标,而且还需要增加供应链协同相关的指标,如关键信息共享率、协同计划达成率等,通过该指标的监控分析,全方面评定物流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开展物流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活动
实施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建设,搭建物流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如:每年质量月开展物流服务质量提升QC 小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拟定提升改善措施。定期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通过物流持续优化,完善物流和运输制度建设、组织物流培训、开展物流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通过修订并发布《中蓝晨光院物流和运输管理规定》《供应商管理规定》等制度,使物流管理工作更加合规高效。
3.加强物流安全管理
物流安全是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物流企业应当加强物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物流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物流安全运转。做好物流HSE 管理工作,如:定期开展物流相关的线上培训外,还可以邀请物流相关人员参加公司部门每周一的安全班组会议及相关的供应商管理培训,帮助物流供应商提升物流安全意识及质量管控意识。
五、结语
从中蓝晨光院的物流管理实践可以看出,建立协同化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提升物流供应商的协同管理水平、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联动,以及完善物流服务质量的监控与改进机制,均有助于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客户满意度。在具体实践中,中蓝晨光院高度重视物流招标的合规管理,严格监管供应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强化内部部门间的协同运作,并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为实现高效、透明的物流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坚. 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能力提升探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3):36-38.
[2] 黄辰. 供应链视角下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