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融合研究
董文文
作者简介:董文文(1992-),女,汉,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预算。
【摘要】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融合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制造企业特点,分析了信息化对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指出了当前建设中存在的认知不足、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制造企业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融合建设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 38.3 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 2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全面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费用的关键手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信息化成为核心力量。将信息化与全面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制造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当前制造企业面临复杂市场环境,传统预算管理存在数据收集难、编制效率低等问题,信息化技术可通过信息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支持预算全流程管理。本文旨在研究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融合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以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它借助信息系统整合财务、销售、生产等环节的预算数据,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系统能实时采集传递数据,通过预设算法简化编制流程,实时监控执行并调整偏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辅助决策。据《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采用该系统的企业预算编制效率平均提升 40% 以上。
(二)制造企业的特点
制造企业从事产品生产加工,具有生产流程复杂、资源消耗量大、市场需求多变、供应链管理复杂等特点。生产涉及多环节协同,如汽车制造需上千道工序和上万个零部件。
二、信息化对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快速收集分析财务、销售等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实时准确支持。系统自动汇总计算数据,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数据准确性,还提供多种编制方法,使预算更科学合理。不同企业引入系统后成效显著,如下表所示:
.jpg)
由表可见,信息化显著提升了各类企业的编制效率与数据准确性,机械制造企业周期缩短幅度最大,电子制造企业准确率提升最明显。
(二)强化预算执行的监控与控制
信息化技术能实时监控预算执行,将预算指标录入系统后,可跟踪实际业务并与预算对比,及时发现偏差,系统自动预警并提醒调整,确保目标实现。同时,系统记录执行全过程,为考核提供依据,强化控制力度。据统计,实施监控信息化的制造企业预算偏差率平均降低 25%以上,某电子企业 2024 年上半年通过系统纠正30多起偏差,避免近500万元损失。
(三)提升预算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强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对预算和实际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帮助企业找出偏差原因,为决策提供支持。系统还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展分析广度,助力把握市场动态。某化工企业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某产品成本超预算 10%,源于原材料涨价,据此调整采购策略降低了成本。
(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信息化使其与战略更好结合。通过系统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预算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岗位,实时监控实现情况并调整预算,确保战略目标适应市场变化。研究表明,结合信息化与战略的制造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率比未结合的高 30%。
三、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认知不足
部分制造企业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层面,认为其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跨部门协同的重要性。同时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投入不够,导致建设进展缓慢。不同规模企业认知差异显著:中小型企业中认为信息化重要的管理者占比 40%,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 70%,认知差距是中小企业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些制造企业预算目标与战略脱节,仅依据历史数据调整,未考虑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导致目标缺乏科学性。信息化建设因目标模糊而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实效。
如某服装制造企业仅按上年销售数据编制预算,未关注市场趋势,2024 年产品库存积压增加 20%,信息系统作用受限。
(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足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完善。编制方法不科学、数据准确性存疑;执行监控力度弱,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责任不明晰。统计显示,我国仅35% 的制造企业建立完善体系,65% 存在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信息化建设效果。
(四)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程度有待加强
部分企业预算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仅实现编制电子化,缺乏对预算执行、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环节的有效支持。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度低,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多数企业尚未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据《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指数报告(2024)》,我国制造企业预算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率仅 30%。
(五)制造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需要既懂预算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不熟悉信息技术,IT 人员不精通预算业务,导致业务与技术难以有效融合。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中此类复合型人才占比不足 20%,无法满足建设需求。
四、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策略
(一)立足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认知
制造企业需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深度绑定,明确其在战略落地中的核心作用。管理者应深化对预算管理的系统性认知,推动跨部门协同,并通过宣传培训提升全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某汽车集团通过管理层培训,使认知度提升 60%,各部门参与度显著提高,加速了预算信息化进程。
(二)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科学规划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应结合战略与市场制定清晰可落地的预算目标,分解指标至各岗位,同时规范编制、执行、考核等全流程制度。某装备制造企业围绕“3 年提升市场份额 15%”的目标分解指标,2024 年上半年已实现 8% 的增长,稳步推进战略落地。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优化编制方法,引入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工具,强化数据支撑;构建动态监控体系,实时跟踪偏差并协调调整,某饮料企业 2024 年预算执行率达 92%;完善多维度考核机制,结合激励措施提升员工积极性,某建材企业实施新机制后员工积极性提升 30%。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效
根据规模与需求选择适配的预算系统,某小型电子企业通过轻量级系统降低 30% 成本;推动预算系统与 ERP、财务等系统集成,某大型机械企业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准确性提升 25%;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动态,某电商企业预算准确性提升 35%。
(五)强化企业复合人才储备,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内训与轮岗培养复合型人才,某家电企业两年内使复合型人才占比从 10% 升至 30%;引进外部资深人才加速建设,某新能源企业引入人才后进度加快 50%;建立激励机制,某化工企业通过奖励使创新成果增加 20 项,保障信息化落地。
五、案例分析
以某电子元件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企业之前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周期长、数据准确性低、预算执行监控不到位等问题。2023 年,该企业的预算编制周期为45 天,数据准确率仅为 70%,预算执行偏差率达15%。
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将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选择适合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ERP系统、财务系统等的集成,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优化预算编制方法,采用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预算执行监控,通过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并及时校准偏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2024 年成效显著:
.jpg)
六、结语
本文研究了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融合建设。结果表明,信息化是制造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可显著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与质量、加强执行监控、拓宽分析视野,并促进战略落地。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目标模糊、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基础薄弱及复合人才缺乏等问题。对策包括:提升战略认知、明确目标、完善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系统将趋向更智能、集成和云端化:智能系统实现自动编制与分析,提升准确性;集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支撑决策;云系统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企业还需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断创新方法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秋田. 医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2024(5):25-27.
[2] 张彩彩.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消费导刊,2021 (48):285-286.
[3] 张志洋. 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策略[J]. 中国集体经济,2024(25):61-64.
[4] 王凤翔. 财务信息化下医药制造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策略探讨 [J]. 投资与创业,2024,35 (7):53-55.
[5] 韦楚天. 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J].财会学习,2023 (33):79-81.
[6] 全勇. 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J]. 投资与创业,2022,33 (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