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驱动制造企业软实力提升的路径
杨明双
作者简介:杨明双(1976.8-)男,云南楚雄人,本科,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中级经济师。
【摘要】在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转型升级过程中,既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来增强企业硬实力,同时也要革新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应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的内在机理,并遵循全面性、透明性、反馈性等原则,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思想、构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绩效管理;制造企业;软实力;全员参与;绩效监督
一、绩效管理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的内在机理
(一)确保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同
在绩效管理中,按照从上到下、由总到分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级分解为部门目标,部门主管再将部门目标细分为岗位目标、个人目标。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指标,从而将微观层面上的个人行为与宏观层面上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二)推动企业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绩效管理像一面“镜子”,能精准折射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绩效管理的过程监控作用,同时对绩效数据与评价结果展开分析,推动生产制造技术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挂钩,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围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加快了技术的迭代和管理的创新。员工主动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这对于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满足员工成长需求并提高员工忠诚度
绩效管理让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够量化表示,不仅揭示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在业务水平上的差距,而且还能反映员工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管理者甄别优秀员工,找出员工存在问题。对于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和宣传,树立优秀先进典型,作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对于岗位胜任力差的员工,则及时组织开展“态度+ 能力”专项培训,一方面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员工树立争优创先、拼搏进取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帮助员工更新专业知识,教授先进生产技术。双管齐下,满足员工的成长需要,增强其岗位胜任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为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绩效管理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围绕绩效结果和员工需求实行多种形式的激励,如绩效奖励、评先评优、学习培训、岗位晋升等。通过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绩效管理还能引导员工树立“质效并重”的生产理念,在追求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能通过加强质量把关等措施,保证产品质量过硬,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绩效管理驱动制造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基本原则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原则
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明确绩效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使绩效管理在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在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兼顾,既要关注短期业绩,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基础管理、重点工作;也要重视长期发展,如品牌价值的提升、市场份额的增长。其次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既要有成本、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也要有员工发展、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最后是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相统一,内部指标包括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外部指标涵盖市场竞争力、社会责任履行等。设定多维度覆盖和适应性调整的绩效指标,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绩效水平,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绩效评价过程的透明性原则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绩效考核中对定性指标的评估,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将主观印象代入绩效评价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此外,虽然公开了考核结果,但是并未公示具体扣分细节。对于考核分数较低的部门和员工,不知道在哪些细节扣了分,为什么扣分。除了会导致被考核部门及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外,还会挫伤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今后部门的改进、员工的“修正”。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绩效评价全过程中始终遵循透明性原则。一方面,在确定各个部门、不同岗位的绩效评价指标后,选择企业内网、公示栏等渠道进行公示,争取让全体员工都能知晓绩效评价标准,并鼓励员工参与监督;另一方面,无论是阶段性的绩效评价结果,还是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都要加强现场验证,进行公开公示,通过提高透明度打消员工的疑虑,维护员工的团队凝聚力。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原则
绩效管理有双重作用:一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直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岗位胜任力;二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找出员工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围绕个人能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帮助员工补短板、强弱项,始终保持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因此,在绩效管理中必须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将绩效管理的中心从“中期考核”向“后期应用”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管理理念、评价指标、考核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遵循反馈性原则,开通员工反馈意见的“绿色通道”,广泛收集员工意见,群策群力、汇集群智,才能让绩效管理始终发挥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作用。
(四)绩效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原则
绩效管理既是“自上而下”的,需要由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主管确定绩效目标与考核标准,编制绩效方案并监督落实;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需要倾听员工的利益诉求、接纳员工的反馈意见。因此,无论是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还是基层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遵循全员参与原则。通过提升沟通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更加合理,绩效考核过程更加顺利和透明,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和客观。另外,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垂直部门之间、平行部门之间的更好协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企业归属感,这对于提升企业软实力有积极帮助。
三、绩效管理驱动制造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思想
绩效管理以绩效考评为手段,以激励员工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为目的。因此,绩效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方面,通过面对面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围绕员工需求实行弹性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向心力。
(二)构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
要想发挥绩效管理在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方面的功能作用,首先要确保绩效考核过程的透明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为此,必须要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也是体现绩效管理权威性、增强绩效结果说服力的必要前提。一套成熟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应涵盖以下内容:第一是有明确的考核流程和考核标准,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全体员工公示,鼓励员工参与考核监督,从源头上保证绩效考核的规范性、客观性、公正性。第二是使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如目标与关键成果(OKR)、平衡计分卡(BSC)、1+1+1 绩效考核等,有利于提高考核的科学性。第三是畅通申诉渠道,保证部门和员工有申诉和质疑的权利。当被考核部门及员工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存在质疑时,应当及时回应、审查,凸显绩效管理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三)完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
树立全过程和精益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分别从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指标的选取、绩效考核的监督实施、绩效结果的反馈应用等环节,实行科学化、严格化的管理,让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驱动力。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保证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具有协同性。部门指标涵盖多个方面,如基础管理方面包括生产组织、质量维护、财务管理、原料管理、设备管理、审计管理、物流管理等;关键绩效方面包括质量、成本、效率等;党的建设方面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党建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又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完成情况等,设定更加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指标,确保绩效指标落实到人。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除了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测评外,还要引入个人自评和员工互评,按照“个人自评15%+ 员工互评15%+ 分管领导测评30%+ 部门领导测评40%”的方式加权求和得出最终分数。通过自上而下地分解绩效目标,为后续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绩效考核方面,重点做好效能监督工作,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履职情况等纳入考核与监督范围。发挥绩效考核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作用,促使员工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职岗位上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四)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
绩效管理应避免“重绩效考核,轻结果应用”的问题,通过凸显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效应,发挥绩效管理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提升企业软实力方面的实用价值。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薪酬分配、干部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例如,参考绩效考核结果识别出工作积极、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向先进看齐的氛围,推动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时,提供多元化的激励满足不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除了物质激励外,还可以提供精神激励、学习激励。例如,构建分层级“321”育人机制,将培养“2”项特长和参与1项活动作为固定项,着力锻造专项能力、基础能力。针对青工、操作、维修人员开展分层教学,通过滚动学、操修一体破界学等方式,培养多能一体复合型人才。通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每次完成绩效考核后,展开绩效分析,找出员工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联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
案,帮助员工补齐自身短板。
四、结语
绩效管理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实现制造企业软实力与竞争力的同步提升。从短期来看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从长期来看可以使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在提升制造企业软实力方面的作用,采取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思想、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重视绩效结果的反馈应用等综合措施,达到以高质量绩效管理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顺利实现“做领先品牌,建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
参考文献
[1] 陈宁, 王振宇. 以提升软实力为目标的电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J]. 企业管理,2023(S1):328-329.
[2] 黄文源. 全面绩效管理在国有基层企业的实践困境与应用探析——以国网RY 供电公司为例[J]. 中国储运,2023(5):137-138.
[3] 李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探讨[J]. 全国流通经济,2023(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