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电子招投标的采购增效机制与优化分析
 

电子招投标的采购增效机制与优化分析
戚丹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招标投标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电子化招标投标在货物服务采购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首先对电子化招标投标的概念内涵进行系统阐述,其次多维度剖析其对采购效率产生的实际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提升货物服务采购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促进电子化招标投标在采购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电子化招标投标;货物服务采购;采购效率;影响;优化路径
引言
      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不断重塑各行业的运行机制,招标投标作为货物与服务采购的核心流程,推动招标投标的数字化转型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传统招投标模式存在操作流程复杂以及时间成本高等不足,难以适应现代采购活动的高效化、便捷化发展需求。电子化招标投标发展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可实现采购构成的系统化重构,有效提升相关企业的采购效率。近几年来,伴随政策推动与新兴技术的应用成熟,我国电子化招标投标在采购环节中的应用比例持续提升。
一、电子化招标投标的内涵
      电子化招标投标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数字化采购模式,其通过专业化电子平台实现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递交、开标评标等全流程在线操作。该模式通过技术手段重构了传统招标投标的时空维度,使采购活动突破地理限制和时间约束,形成具有显著数字化特征的运行体系。从本质特征来看,电子化招标投标主要呈现三大特征,首先是全流程数字化,其招标文件、投标响应等关键文档均以标准化电子格式生成、传输与存储,实现无纸化操作;其次是参与便利性,投标方可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参与,显著降低传统模式下人员往返、文件递送等交易成本;最后是信息透明度,平台自动记录操作痕迹并公示关键节点信息,形成可追溯、可验证的公开机制。
二、电子化招标投标对货物服务采购效率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降低采购成本
      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企业的采购成本支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采购主体方面,采购成本主要是以招标文件的印制、场地使用以及组织开支等固定支出项目,而在投标主体方面则是以标书制作、文件运输等成本支出,而跨区域投标企业还需要承担起额外人员的差旅费用。电子化招标投标影响下,首先在招标投标文件流转环节中,电子文档的发布与获取可代替传统纸质文件的印制与发放流程,减少物料与人力成本。其次,在投标环节中,电子标书系统可支持投标文件的数字化编制、提交,不仅能够解决文件制作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负担,与此同时,电子开评标系统的应用可减少线下评标活动,降低企业的场地租赁与人员组织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最后,电子化平台系统中的信息化透明机制可解决传统采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减少企业的无效投标行为,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2. 提高采购透明度
      我国传统采购模式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发布渠道单一以及关键环节操作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相关部门采购活动的公信力。电子化招标投标可搭建三位一体的透明化管理体系,信息发布系统可实现对招标公告信息的及时推送以及全网公开,确保潜在投标人均获得完整的招标信息。与此同时,在投标过程中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可完整记录文件、加密信息等操作,所搭建的电子档案系统可对专家评审意见以及评分明细等关键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与存储,杜绝出现人为干预,提升采购活动的规范化水平。
      3. 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物品采购受制于地域限制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因此极易形成区域性市场垄断格局,继而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电子化招标投标可通过技术手段重构市场环境,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地域信息传播特性,可打破传统采购区域地理限制,全国范围内均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均可获得招标信息,有效扩大潜在的投标人群。与此同时,电子化流程大大降低企业的参与门槛,促使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参与到竞标环节。此外,开放性的竞争机制可产生多重积极效应,一方面可促使供应商持续优化产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市场竞价机制,帮助采购方获得更高的性价比。
      (二)消极影响
      1. 系统操作复杂影响效率
      当前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存在若干亟待改进的方面。一方面,部分平台功能架构复杂,操作逻辑不符合用户认知习惯,导致学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对数字化应用能力较弱的用户群体,往往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成本进行系统适应性培训。另一方面,平台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电子招标系统在界面设计、功能模块、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继而导致投标人在跨平台参与采购项目时,不得不重复适应新的操作环境,不仅增加了时间投入,也提高了操作失误的风险。
      2. 数据安全风险威胁采购进程
      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首先,在数据传输环节,投标报价、技术方案等商业敏感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受中间人攻击或数据截获威胁。其次,在数据存储阶段,若平台加密机制不完善或访问控制存在漏洞,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或数据篡改风险。最后,当前部分电子招标平台在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上仍存在明显短板,如缺乏动态加密技术、审计日志不完整、应急响应机制缺失等,进一步放大了数据安全隐患。
      3. 电子评标存在局限性
      电子评标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针对技术方案复杂且专业要求较高的采购项目,评标专家需要多角度考察投标文件的技术细节,而现有的电子评标系统缺乏专业数据分析以及深度评审等功能,加之电子评标缺乏传统评标环节中的现场质询环节,继而导致专家无法通过及时互动获取相应的信息,只能依赖静态电子文档进行判断,单向评审模式极易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对技术方案关键细节把握不准确,继而导致企业的投标文件信息出现表述模糊以及技术参数复杂等情况。此外,电子评标系统由于本身过于依赖固定化的评分模板,因此难以有效应对特殊采购项目的个性化评审需求,影响企业评标专家判断能力的有效发挥,继而影响到复杂项目的评审质量。
三、电子化招标投标影响下货物服务采购效率优化路径
      (一)健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现如今我国虽然已经颁发《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政策文件,但仍旧存在相关条例细化的需求,尤其是在电子化招标投标的背景下,为提高货物采购效率,需要进一步细化各个参与方的权责规定。为此,相关部门可通过立法明确招标人、投标人以及监管部门等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电子招标投标操作流程,可确保各个环节操作章节有章可循。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工作,通过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管体系,可实现对围标串标以及资质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有效处理,通过利用信用惩戒制度将违法主体纳入失信名单中,继而构建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相关部门需要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建设,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电子招标技术标准,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问题,促进招标投标信息的互联共享。
      (二)推进电子招投标平台优化升级
      1. 完善平台功能设计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功能设计也对货物采购效率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需要对电子招标投标的用户界面进行调整优化设计,进一步简化平台的操作流程,为平台使用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有效提升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应用效率。此外,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投标文件自动校验、关键节点提醒等功能,尽可能减少招标投标环节中人工操作失误概率,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2. 强化平台安全防护
      数据信息安全是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核心要求,通过采取数据加密存储、身份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等防护措施,继而确保货物招标投标数据信息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常态化的安全监测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漏洞扫描,有效避免出现网络攻击以及数据泄露情况。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件能够快速响应,保障企业单位招投标活动的有序进行。
      3. 推动平台互联互通
      为有效消除各个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相关部门需要加快电子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推动地方以及行业交易平台数据信息的有效对接与共享。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以及统一的技术规范,实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信息互通,有效降低企业的投标成本,提升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三)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电子化的招投标模式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针对采购主体、招标单位以及评审专家等群体,相关部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需要保障电子招投标政策、招投标平台操作规范以及操作流程等内容,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技术手段,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与实操演练等工作,有效提升相关部门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此外,高校也可开设招标投标管理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继而培养出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而企业则需要制定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业务轮岗以及技能竞赛等方法,实现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优化电子评标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首先,在电子评标环节中,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参数、商务报价以及售后服务等核心要素,以此为基础制定多维度评价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评标过程的客观性以及精准度。其次,企业需要制定健全的评标专家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设置严格的资格审核标准,利用线下监督、系统留痕等方法强化评标行为的规范性以及透明性。最后,针对性技术要求相对复杂的采购项目,企业需要优化评标的辅助方法,通过组织行业内专业人士提供评标支持,利用线上线下方式为专业人员提供深入咨询渠道,继而有效弥补电子评标的局限性,确保评标结果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
四、结语
      电子化招标投标作为推动货物采购效率的重要路径,可通过流程优化以及信息技术,继而压缩货物的采购周期,降低货物采购交易成本,大大增加货物采购的透明度。然而电子化招标投标对货物服务采购效率有着消极影响,为进一步发挥电子招标投标的积极性作用,相关部门需要不断优化招标投标的平台功能设计,强化相关系统平台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勇霞 . 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招标采购运营管理优化分析[J]. 中国市场 ,2025,(21):187-190.
[2] 王海华 . 政府采购方式选择中的公平与效率权衡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12):80-81.
[3] 王立合 , 常江 . 政府采购云平台在政府性采购活动中的使用及其意义探析 [J]. 中国市场 ,2025,(16):173-178.
[4] 王姗姗 , 潘成 , 张玉娇 . 工程招投标电子化管理效能提升路径探析 [J]. 中国招标 ,2025,(02):98-100.
[5] 孙建文 , 侯永亮 . 电子招标采购交易平台收费的对策建议 [J].招标采购管理 ,2024,(11):19-20.
[6] 田翼萌 . 民航专业工程招标投标电子化转型模式分析 [J]. 招标采购管理 ,2024,(01):70-7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