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中小储能融资补贴与金融工具创新研究
 

中小储能融资补贴与金融工具创新研究
基金资助:武汉工商学院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A2025049)
胡文馨 刘俊丽 邵弯

      【摘要】中小储能项目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面临经济性较低、融资创新不足以及政策协同低效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性指数 REI 模型并实证得出,中小储能高度依赖政府补贴。接着,本文剖析湖北省各规模储能企业的融资模式,并借鉴西藏拆分融资、澳大利亚项目增信的案例经验,提出三点建议:一、储能项目应提高自身收益和运营能力,运用收益权证券化等创新工具,拓宽融资渠道;二、金融机构应创新设计以收益和技术双重增信的产品,并构建动态风控体系;三、政府应牵头加强多部门协同,利用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各部门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储能;政府补贴;融资工具
引言
      当前,中小型储能项目在经济性、融资模式和产业层面面临多重挑战,本文聚焦湖北省中小储能项目,研究其经济效益与补贴的相关性、融资模式创新及政策协同路径,以期缓解中小储能行业的融资困难,支持绿色能源转型。
一、研究分析
      (一)中小储能项目有“痛点”——经济性依赖政府补贴
      “区域经济性指数(REI)= 0.4× 消纳率 + 0.3× 峰谷价差 + 0.3× 政策补贴强度”。本文构建上述模型,其中:
      1. 消纳率:有效利用和整合新能源发电的比例。高消纳率意味着新能源发电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提升项目的经济性。消纳率作为储能的核心考核指标,被赋予 40%权重。
      2. 峰谷价差:电力市场中高峰和低谷时段的电价差异。峰谷价差越大,储能系统的套利空间就越大。该指标目前是衡量项目商业化的重要因素,被赋予 30% 权重。
      3. 政策补贴强度:政府对储能项目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支持力度,补贴能直接降低初始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性,被 30% 赋予权重。其中,政府补贴总额可以用政府补贴标准和储能的装机额定功率的乘积表示。
      基于该模型,本文结合湖北省 9 个地级市 2023 年的数据,验证湖北省中小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和区域差异化。
      4. 经济性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初步结论:(1)政府补贴与经济性指数 REI 的相关系数为 1,两者完全正相关,是核心影响因素;(2)消纳率和峰谷电价差与 REI 的相关性分别为 0.1073(弱正相关)和 0.3178(中度正相关),表明二者对 REI 有一定正影响。

     5. 经济性驱动机制的验证
      本文再采用敏感性分析,观察各变量对经济性指数 REI 的敏感度。曲线斜率越大,说明 REI 对该变量变化越敏感,反之,该变量变化对 REI 影响相对较小。

      最终结论:(1)REI 对政府补贴的变化最为敏感,证实了政府补贴是影响 REI 的核心因素。(2)REI 对消纳率和峰谷电价差的变化相对不敏感,说明二者对 REI 的影响程度较低。
      (二)中小储能企业融资有“堵点”——融资模式待创新
      据统计,2024年1—9月国内储能相关领域共发生257起融资,其中湖北省占比仅为 3.5%。其中,相比初期融资,成长期及后续融资不到三成,形成了“前期活跃,后期遇冷”的不均衡结构,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中断的风险。本文整理剖析了省内储能企业商业和融资模式,为中小储能提供实践参考。

      1. 大型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与多元化融资并行
      湖北襄阳骆驼股份作为大型企业的代表,以重资产经营铅酸电池生产、回收与锂电储能等业务。其借助上市与发行可转债以及运用供应链金融,加快资金回笼,叠加政府优惠政策,综合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支持规模拓展和持续深耕。
      2. 中型企业:技术驱动型发展与多层次股权融资
      湖北中一科技是中型储能的代表,专注高性能电解铜箔生产研发。其通过创业板上市、产业投资、社会资本引入形成多层次的股权结构,实现融资需求。但融资集中于股权,存在股权稀释、再融资压力等问题。
      3. 小型企业:轻资产服务化,股权融资与贴息贷款结合
      小型企业巨安储能以轻资产模式布局储能领域,聚焦全铁液流储能方案,通过与央企合作建设示范项目,完成超 5000 万元股权融资,并借助本地政策,获得 500 万元的贴息贷款,但面临股权回报压力与贷款限额制约等问题。
      当前,中型企业高度依赖股权融资,控制权分散;小型企业受融资形式限制而发展动力不足,中小储能融资难已成为行业进阶的瓶颈。因此,储能融资创新迫在眉睫。
      (三)中小储能行业有“亮点”——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经验
      案例 1:西藏开发投资集团光伏发电项目
      全球首个在极端环境下建成的光储电站,该项目将光伏储能分开融资,采用直租模式解决了初期设备资金难题。目前运营良好,可缓解当地供电紧张,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其优势在于:
      (1)运用拆分思路,精准适配不同项目的资金需求。中小光伏项目资金回笼较快,可吸引银行短期信贷,获得资金支持。储能项目由于回报周期长,可引入融资租赁公司,降低资金投入压力,保障储能设备的稳定运行与维护。
      (2)依托集团信用支持,保障流动性。该项目有集团提供坚实后盾,为其争取银行贷款。湖北中小储能可参照这种模式,依托大型集团或省政府设立,确保资金流稳定。
      (3)充分考虑产业生态与资源禀赋。西藏凭借太阳能资源建设光伏项目,湖北则可利用自身在科技研发、制造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融资,引导本地相关企业以股权、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参与融资,强化产业协同,提升项目持续发展能力。
      案例 2:澳大利亚光储项目
      主要收益来源是辅助服务、电价差以及政府补贴。通过将公司股权、电费收益权等质押获得银行贷款,为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其经验在于:
      (1)以项目为核心,完善项目融资模式。强化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2)丰富增信手段,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湖北中小储能项目还可探索将项目的补贴收益权等质押,或鼓励第三方提供担保,提高项目的信用水平。
      综上,中小储能在融资模式上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对此,本文将从项目、金融和政策三个维度提出摆脱中小储能融资困境的建议,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二、结语
      (一)储能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补贴依赖
      中小储能项目应提升自身盈利与运营能力,突破单一的收益模式,开发多场景的新能源合作项目,进行技术升级,减少项目的电力损失。同时,中小项目可借鉴拆分融资思路,引入融资租赁降低初始成本,再利用上下游核心企业担保及订单合同进行融资,以提供后续现金流。
      (二)金融机构:优化项目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可创新推出以储能技术和收益双重质押的信贷产品体系,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储能技术和收益估值系统,针对评估合格的中小储能项目设计动态金融工具。同时,金融机构组建储能技术领域的风控团队,在贷前对项目技术和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对接储能数据并设置预警机制,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风控措施,以便稳定贷后现金流。
      (三)政府统筹:强化产业协同与政策支持
      在打造储能产业协同化方面,政府牵头推动大型储能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对于带动中小项目盈利的核心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奖励;还可将储能项目引入高校实验室,由政府发放补贴,双方合作研发储能技术,以提高中小项目自身的盈利和运营能力。在信贷政策优化方面,政府 针对金融机构推出的创新信贷,给予风险补偿,降低金融机构坏账压力,激励投放力度;同时,对开展此类业务的机构采取税收减免或减半的优惠,扩大盈利空间;最后,将储能信贷额度投放纳入绿色信贷年度考核任务中,对考核达标机构进行再贷款额度增加或利率下降等奖励,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昌铭,章天晗,沈子康,等 .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用电侧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J/OL]. 电力系统自动化 ,1-23[2025-03-08].http://gfffgc58c86a3f456446fhf6990quq0kuv6f65.fgfy.wtbu.cwkeji.cn:8080/kcms/detail/32.1180.TP.20250224.2001.004.html.[2] 陈益鑫 .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支持 [J]. 金融纵横 ,2023,(05):60-66.
[3] 丁亚菲 . 拉大峰谷价差为储能灵活调节创造盈利空间 [N]. 河南商报 ,2025-03-05(A06).
[4] 李珊姿 , 吕媛 , 庞越侠 . 基于峰谷套利的用户侧储能补贴机制研究 [J]. 分布式能源 ,2024,9(06):9-18.
[5] 刘晓林 , 陈丽 , 陈永安 , 等 .“峰谷套利”模式下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经济性研究——以湖北省电价政策为例 [J]. 价值工程 ,2023,42(34):20-22.
[6] 廖磊 . 成都地区某商业用户储能投资收益分析 [J]. 四川电力技术 ,2024,47(03):106-110.DOI:10.16527/j.issn.1003-6954.20240319.
[7] 刘清 .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上网收费权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J]. 商业观察 ,2023,9(15):53-56.
[8] 李森 , 庞及其 , 张涛 , 等 . 电网企业基于产融协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应用性研究——以AB电网公司为例[J].管理会计研究,2023,(02):32-41.
[9] 张怀重 .“双碳”视域下储能行业发展机制浅析 [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14(01):439-44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