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
1.2021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课题编号:2021SJA0906)
2.2023 年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环境规制对苏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编号:KX-23-0045)。
孙梦丹
【摘要】环境规制作为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工具之一,对长征沿线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驱动效应。为此,本文以长征途经的 15 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创新 - 绿色 - 开放 - 共享”四维分析框架,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长征沿线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增强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更多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规制;协调生态保护;经济;长征沿线
引言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重要议题。长征沿线区域作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经济走廊,其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面对环境目标约束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要求,在确保环境质量不恶化、资源上限不突破、资源环境不超载的前提下推进长征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重点任务。
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以长征沿线为例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对于长征沿线区域而言,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内涵,突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指数(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权量)、绿色指数(GDP 能耗、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多个数据维度。
二、长征沿线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创新发展
在创新发展方面,长征沿线区域呈现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转化效率偏低的特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沿线 11 省区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 4875 亿元,相较于2015 年增长 89%,年均增速达 9.5%,但研发强度仅为 1.82%,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58个百分点。以四川省为例,虽然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36%,但技术市场成交额中本地转化率仅为 41%。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创新成果外流至东部地区,这种“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沿海”的现象导致创新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
(二)绿色发展
在绿色发展方面,长征沿线区域呈现双重特征。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转型压力依然较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沿线区域 PM2.5 平均浓度较 2015 年下降 42%,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升 28 个百分点,但能源结构转型存在明显滞后情况,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仍高达 5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6.3 个百分点。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虽然森林覆盖率已达 62%,但单位GDP 能耗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4 倍,这种“绿色生产但不绿色收益”的困境反映出绿色价值链构建的不完善。
(三)开放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长征沿线区域的外贸总额从 2015 年的 2.1 万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8 万亿元,其中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 8000 列。但去程满载率与回程满载率相差达 35 个百分点,充分反映出双向开放的不平衡。与此同时,广西凭祥口岸作为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2022 年进出口货运量增长 25%,但边民互市贸易额占比仍高达 63%,一般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这种开放结构的“低端化”倾向严重制约着开放型经济质量的提升。
(四)共享发展
2015 - 2022 年,沿线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2.93 缩小至 2.51,贫困发生率从 8.7% 降至 0.6%,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仍然存在显著不足。以医疗资源为例,长征沿线区域的省会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是地级市的 4.3 倍;教育资源的配置同样存在严重失衡状况,四川凉山州中小学师生比为 1:18,而成都市区为 1:13。与此同时,宁夏闽宁镇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整镇脱贫,但后续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等新挑战,反映出共享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一定问题。
三、长征沿线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环境规制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在长征沿线区域成果较为显著。当环境规制强度达到适度水平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出现明显增长。计量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长征沿线区域的相关企业绿色专利申请量会增加 0.85 个百分点。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污染行业的响应程度是清洁行业的 2.3 倍。 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在实施严格的煤化工行业排放标准后,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8% 提升至 3.5%,并成功开发出多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因此,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当规制强度超过最优阈值时,过高的合规成本反而会抑制创新活力。对于长征沿线区域而言,现阶段的环境规制强度整体上仍处于促进创新的合理区间范畴内。
(二)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优化能力,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高污染企业向高效率、清洁企业流动,而且在环境规制加强后,长征沿线区域的高耗能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了 12%,劳动力再配置速度加快 1.8 个百分点。 环境规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使得环境敏感型企业逐步向环境容量较大的区域集中。相关空间计量分析可知,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 1 个单位,产业集聚度指数会增加 0.15。江西赣州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典型案例,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企业数量从 200 多家整合至 30 余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带动整体产值增长 75%,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充分体现出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
(三)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在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方面,环境规制通过建立差异化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相关数据显示,获得环境认证的企业,产品价格溢价达到 8 - 12%,出口产品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也提高 5 个百分点。贵州茅台集团的实践具有代表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高端酒品占比从 45% 提升至 60%,单瓶酒的平均售价提高 25%。因此,环境规制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通常需要 3 - 5 年才能充分显现,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保持环境规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加强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
环境规制通过加强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的环境标准将进一步促使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共同开展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形成全链条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关数据显示,长征沿线区域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供应商环境达标率提高 35个百分点。同时,基于流域、大气等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环境规制将会倒逼相邻地区加强产业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长征沿线区域建立的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典型案例,通过水质目标考核和资金补偿推动上下游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四、提升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长征沿线区域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2024 年相关数据显示,长征沿线区域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占 GDP 比重)平均为 1.2%,显著低于全国 2.55% 的平均水平。以贵州省为例,尽管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 8.3%,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仍有待加强。
随着环境规制的推进与落地,长征沿线区域需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一方面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区域性创新联盟;另一方面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约束。
其中,陕西省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 1200 家,其中 30% 以上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在提升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四川省泸州市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白酒酿造工艺,使生产效率提升 15%,能耗降低 8%,为企业示范了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作用。
(二)强化环境规制,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长征沿线生态资源丰富,但部分区域面临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环境问题。相关数据显示,云南省的石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8%,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因此,需通过严格的环境规制引导经济绿色转型。 在提升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福建省龙岩市通过“长汀经验”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培育结合,截至 2024 年 6 月已累计治理面积超过 100 万亩,并带动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 50 亿元。长征沿线区域在强化环境规制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需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如甘肃省定西市依托风能资源优势已建成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 200 万吨。
(三)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提升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实施差异化策略,借助中心城市强化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如贵阳市通过“大数据 + 实体经济”融合带动毕节、遵义等地发展数据中心配套产业,2024 年全省大数据企业达 9500 家。与此同时,长征沿线区域还需立足县域地区的特色资源,如湖南省桑植县发展红色旅游,2024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300 万人次,旅游收入占 GDP 比重达 25%;云南省文山州通过“三七之乡”的品牌建设,显著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产值年均增长 12%。因此,未来长征沿线区域在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避免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协同机制,实现区域经济“质”的飞跃。
五、结语
环境规制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在推动长征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多维度的促进作用。通过系统分析可知,环境规制不仅直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驱动、效率提升、价值创造和产业协同等渠道,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因此,本研究证实了环境规制对长征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揭示了多重作用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环境规制的创新模式,以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赵慧卿 . 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46(1):91-98.
[2] 余柯瑶 , 李志刚 . 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长征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差异 [J]. 经济地理 ,2023,43(10):34-43.
[3] 李学坤 , 常静雯 . 双重环境规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2025,19(6):147-149.[4] 刁心薇 , 林美茹 . 我国省域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4,40(2):75-80.
[5] 许汉友,朱颖莉 ." 双碳 " 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 [J]. 财会月刊 ,2024,45(2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