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
 

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
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般项目“入库在研”。
王骏 张文瑶 赵如如 曲姿逸

      【摘要】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选取 23 个指标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 TOPSIS 法测度山东 2010—2023 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 Dagum 基尼系数法分析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相对较低。山东省区域发展差异显著,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省内三大经济圈内部差距加剧,且区域间交叉效应也在增强,虽然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动态演进呈现收敛趋势,但局部不平衡仍需关注。为实现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提出三大决策依据:首要前提是构建多元动力机制,中心环节是定制区域特色发展路径,重要保障是创新区域协同机制。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熵权 TOPSIS 法;Dagum 基尼系数法
引言
      自 1978 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今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系统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总结过去经验教训,而且为“十五五”规划后续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
      山东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显著。因历史禀赋、政策导向及区位差异等原因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高质量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及区域协调挑战。作为全国经济缩影,研究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通过深入剖析区域差异,助力山东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制定科学精准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涵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的高效协同与可持续性。研究早期聚焦经济效率,后续以“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并纳入创新、协调、绿色等维度。区域差异研究多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等方法分析差距来源与空间关联性。
      综合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涵盖多维特征与区域差异分析,但在指标区域适配性、动态演化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以山东为对象,基于熵权 TOPSIS 与Dagum 基尼系数法,剖析区域差异来源与演变规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二、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新发展理念高度概括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秉持科学、严谨、全面的原则,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本文建立了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选取
      为全面研究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本文选取山东省 2010—2023 年 16 地市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各地市《统计年鉴》。
      (三)研究方法
      采取熵权 TOPSIS 法对山东 2011—2023 年山东及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在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使用 TOPSIS 法计算各地市样本值到正、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得距离,根据接近程度计算 16 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与平均排名。
      (四)结果分析
      1. 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由表 2 可以看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其中,青岛市平均得分位列第一,展现了其在经济增长、产业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威海市、济南市、烟台市和潍坊市分别处于二至五位,表明四所城市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与未来发展潜力。位于最后四名的城市分别是滨州市、菏泽市、聊城市和德州市,较低的得分反映其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快发展模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2.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2011—2023 年山东三大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呈现“胶东>省会>鲁南”的分布特征。省会与鲁南经济圈得分均低于全省平均,仅有约 40% 的城市位于全省发展水平之上,说明山东整体经济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综合来看,胶东经济圈表现最为突出,兼顾增速与质量,展现出较强的协调发展能力。省会经济圈除济南外多数城市排名靠后,可能由于其发展存在背离效应,影响周边区域协调发展。鲁南经济圈虽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居末位,建议加强政策倾斜与要素支持,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三、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
      为揭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本文采取 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不仅分析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还将样本数据的交叉重叠问题纳入了考虑范畴。
      (一)研究方法
      Dagum 基尼系数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内差异(Gw)、区域间差异(Gnb)、超变密度贡献(Gt),帮助识别不平等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精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结果分析
      依据表 2,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法得到 2011—2023年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具体结果如表 3 所示。根据表 3 对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来源及贡献、总体差异与区域内差异以及三大经济圈的区域间差异进行分析。
      1. 差异来源及贡献
      2010–2023 年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来源及贡献率的演变趋势显示,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该差异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与山东省“十二五”至“十四五”规划中推动沿海经济带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相关。区域内差异贡献率于 20.30% ~ 27.51% 间小幅度波动,2020 年后略升,表明经济圈内部差距加剧,落后城市的发展平衡需得到重视。超变密度贡献率在 4.98% ~ 24.57% 间波动,超变密度贡献率上升反映了不同经济圈内城市间发展水平的交叉变化,2020 年后其上升暗示部分鲁南城市在政策支持下发展速度加快,逐步赶超胶东较低水平城市。

      2. 总体差异与区域内差异
      山东省总体基尼系数上升至 0.10 的高点后逐步下降至 2023 年的 0.06,反映区域不平等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逐步缓解。省会经济圈基尼系数在 0.06-0.08 间波动,2011 年和 2015 年出现上升,可能是由于济南作为省会集中了较多资源,通过虹吸效应相对削弱了邻近区域的发展水平,拉大了区域内差异。胶东经济圈基尼系数在 0.04-0.06 间波动,凸显其沿海城市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和产业升级中发展较为均衡。鲁南经济圈基尼系数在 2010—2012 年较高,随后显著下降,显示内部差距大幅缩小,这与山东省对内陆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密切相关。
      3. 三大经济圈的区域间差异
      从表 3 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间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差异有所缓解。其中,省会-胶东经济圈之间的差异从 0.10 升至 0.14 后持续下降,表明早期省会经济圈城市与青岛等沿海城市的差距扩大,可能与“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关,下降则是由于“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缩小了区域间差异。省会-鲁南经济圈之间的差异从 2013 年持续下降,表明鲁南城市在精准扶贫和物流业发展支持下逐步接近省会经济圈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减小。胶东-鲁南经济圈之间较高的差异凸显了沿海与内陆发展的结构性分化,需加大对鲁南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的投入,实现协调发展。
四、结语
      本文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 TOPSIS 法测度 16 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法分析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升但仍处于较低阶段,三大经济圈呈“胶东>省会>鲁南”分布。区域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为主导,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贡献率逐步上升,反映经济圈内部差距扩大及区域间交叉效应增强。
      基于以上结论,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一)构建多元动力机制,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通过构建多元动力机制,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青岛、济南国家级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广 5G、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突破传统粗放型增长瓶颈。
      (二)定制区域特色发展路径,精准提升经济圈竞争力。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核心,打造全球海洋经济高地,通过产业协作缩小区域内差距。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枢纽,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减弱虹吸效应。鲁南经济圈以临沂为支点,打造物流枢纽和绿色农产品基地,打破低水平均衡。
      (三)创新区域协同机制,系统缩小区域间差距。面对区域间差异主导和超变密度上升的问题,创新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跨经济圈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盟,促进技术、资本和市场共享,降低“胶东—鲁南”差距。
参考文献
[1]. 金碚 .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4):5-18
[2]. 茹少峰 , 魏博阳 .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率变化的生产率解释及其短期预测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8(4):17-26.DOI:10.16152/j.cnki.xdxbsk.2018-04-002.
[3]. 马茹 , 罗晖 , 王宏伟 , 等 .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19,(07):60-67.
[4]. 刘秉镰 , 秦文晋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 [J]. 中国软科学 ,2022(1):62-75
[5]. 付秀梅 , 付晨阳 .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04):72-84.DOI:10.16497/j.cnki.1672-335X.202204008.
[6]. 杨永芳 , 王秦 .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24,(S1):182-19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906929